引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主见,对于同一问题(话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思维理解,引出此文,不一定令你信服,就当是抛砖引玉,但需要看看别人是怎么说的,然后你会怎么想。
看完后,请同学们评价!如:刘达(顶)或刘达(不顶)——在本纸页的边角处签名表示。
开篇立论:大家好,也许当今社会提倡爱的教育是主流,但是没有哪个老师家长是完全摒弃体罚的。
体罚的范围很广,我们所说的体罚是指孩子犯错之后,加以说明道理和孩子达成协议的一种体罚,可以选择的方法很多,不是指伤害孩子健康的体罚!第一,体罚是对身体的惩罚,是相对于口头教育而言的,包括跑步、俯卧撑、罚站、打手心等。
我们和对方辩友一样不希望对我们祖国的未来做出过度的身体惩罚,然而体罚作为一种教育方式,一直出现在我国几千年的教育之中,其效果在于让孩子用身体的感受,记忆所犯错误,以避免再次犯错。
体罚能起到一种警戒的作用,孔子所描述的“不贰过”,正是在遇到同样的错误时候,能提前想到当时所犯错误带来的后果,如果后果只是“爱的教育”,那么必然不能足够警示孩子。
第二,如今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良好,受到夸奖较多,溺爱不少,很少吃苦,因此在犯错后受到的都是“爱的教育”了,根据边际效应,显然是体罚更有效。
第三,孩子还在人格的形成阶段,很多孩子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价值观,知识也有限,例如在客人来临的时候偷吃给客人的糖果,在孩子看来并没有什么错,你就是再怎么“爱的教育”,他们也不会服气,而放任则可能让孩子养成不良习惯,这时候进行适当的体罚,能够中止孩子养成坏习惯,待孩子长大后也不会为自己当年养成的习惯而后悔。
第四,所谓当头棒喝,所谓棍棒底下出孝子,所谓严师出高徒,不是没有道理的,严厉的管理往往能让孩子更好的成长,而溺爱往往阻碍孩子成长。
体罚也是理性的体罚,不是愤怒的体罚,是讲究方法的体罚. 体罚是通过适度的肢体性的惩罚来达到教育孩子的手段,这要与虐待分开,并且要强调一个度的问题,过度的话,体罚就会就变成一种变相的伤害孩子。
实际上“爱的教育”和“体罚的教育”要对立起来看很难区分,爱的教育中教育者温和体贴,但在应用体罚的同时教育者未必是不近人情的;爱的教育的施行者会耐心解释,体罚教育的施行者未必不会,那么最基础的变化就是严厉程度和是否应用体罚了。
适度的惩罚,包括适度的体罚,对未成年人而言,有一个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价值,就是树立他们的规则意识。
也许有人会说,体罚有可能激起学生更大的反叛心理,一定程度上会使他们走向更恶的一面.但是我们需要强调的是掌握适度原则。
教育不能没有体罚,因为体罚是另一种形式的教育。
没有体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古人说:“玉不琢,不成器”。
爱的教育只是一种劝诫,一种引导。
而体罚,则是警告。
人,具有惰性,体罚往往更具有效率。
所以我方坚持认为体罚比爱的教育更有效!对方可能提出的体罚反人性的反驳:事实上任何教育的发展都是离不开对已存在事物的推翻和再定义的。
教师需要教鞭不仅仅是真的因为他们要体罚学生,更重要的是他们要树立威信才能教导好学生,对于一群太过叛逆的孩子仅仅温柔的言传身教是远远不够的,无法在根本上取得成效。
对于家长来说面对孩子的束手无策难道不是正好证明了所谓的爱的教育是无效的吗?对比爱的教育和体罚:不知道大家在学校用的是什么网。
我想铁通和网通之类的宽带服务大概就相当于是所谓的爱的教育,不温不火,网速温柔的没话说,但是中国电信就像是我们的体罚教育,一针见血,却有效率的多。
如果是对方辩友的话,请问你们会选择哪种宽带服务来教育我们的电脑呢?对比爱的教育和体罚:你玩没玩过电子竞技游戏?当你被对方秒杀了,你是不是会吸取教训下一次避免在同一个地方失策呢?反之如果你的对手一直对你说你很棒你很强,你会不会目中无人认为其他选手都是浮云呢?没有经历过苦痛和伤疤的人怎么会体会到胜利的快乐呢?一直生活在糖果世界里的孩子怎么可能会经受得了往后遇到的更大的危险、困难,诱惑和压力呢?反驳体罚无用且有害:这里有没有玩dota 的玩家?请问你们给冰女加血是有用的吗?还不如把她拖回家对不对?爱的教育既然没有效,我们何不试试体罚呢?适当体罚不会引起孩子逆反心理的举例:西方和中国的教育环境差别很大,做到西方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效果也肯定不明显。
现阶段,教育学上的理论,看上去很好,但实践下来,结果是怎样的,每一个从事教育行业的人都是明白的。
体罚的效果举例:当我们告诉孩子烛火烫人时,他常常是要试一试的,我们不是厉声斥责,就是赶紧将他拉走。
可是,常常在我们不在场、不注意时,孩子被烫伤了,可能是很严重的烫伤。
于是,我想,不如在他试图摸烛火时,先告诉他烫人,摸不得,如果他非要摸,就让他试一下,当然,家长的责任是注意尽量减少伤害。
这一次疼痛的经历一定会让他铭记终身的,一同铭记的还有一个观念——不听父母的告诫是要吃亏的!初看起来,父母好像是狠心的,可是这个狠心是为了孩子有正确处世观念,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反驳体罚使犯罪率上升:对方辩友请注意。
如果老师家长要具有《大话西游》中唐僧的说功,要能说得学生五体投地、不得不服。
这年头一个比一个叛逆心强,你所谓的“爱的教育”很可以被他们理解成大话西游里的那个婆婆妈妈的唐僧。
同样是逆反心理,难道这样就不会使犯罪率上升吗?对辩友提出的孔子和仁的反驳:孔子提出仁的思想,那属于政治范畴.他在教育上的准则是有教无类而非爱的教育.同为儒家的荀子有这样的著名言论,即人之初性本恶.不错,爱的教育的确可以使人由恶转为善,但与体罚相比其效果显然是略逊一筹的.难道所有冠以仁爱字眼的就全是爱的教育吗?那么请问,对于仁爱妇科医院你们有作何解释呢?说明爱的教育无效的举例:儒家所说的“知耻近乎勇”的勇是勇于改过。
这里把羞耻和勇敢等同起来,意思是要人知道羞耻并勇于改过是一种值得推崇,夸耀的品质。
是对知羞改过的人的这种行为的赞赏。
但是如果你一味的进行爱的教育,怎么可能从根本上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耻辱什么是不对的呢?所以说体罚的效果在于让孩子用身体的感受,记忆所犯错误,以避免再次犯错。
反驳对方说体罚使自尊心受损:鲁迅说过,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一生沉浸在所谓的爱的教育里面的人,怎么可能会有承受外界压力和打击的能力呢?反驳对方说爱的教育使孩子更加的听话:如果你的妈妈让你不要喝啤酒,实际上你就是个酒鬼,那么就算她说一千遍一万遍也是没有用的啊!反驳成功的西方的爱的教育实例:西方和中国的教育环境差别很大,做到西方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效果也肯定不明显。
现阶段教育学上的理论,看上去很好,但实践下来,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关于对方可能说体罚也属于爱的教育:对方辩友请注意,如果爱的教育有效的话,也就不会出现体罚和惩罚教育是不是?体罚的效果实例:韩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学校可以对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实施体罚。
美国也有老师以板子或棍子体罚学生的传统,并且被认为是合法的。
但是,体罚有严格的执行程序,学生可以申请用为学校做好事的方式来代替体罚、弥补过错。
虽然世界上反对的声音不少,但是韩国依然根据自己民族的特点确定了体罚在教育中的地位,我觉得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
我们知道,人的本性中有恶的一面,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抑恶扬善,告诉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而且,让他们知道,做了不该做的要受到相应的惩罚。
这样,惩罚的诫惧效应,使得当事者明白了这个社会有一种规则必须遵守,否则就要付出代价。
这种规则意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使社会受益。
我想,韩国教育体罚的积极意义也正在于此。
提问环节:请问对方辩友,让孩子抄作业,围着操场跑一圈,就是对他们的一种人身伤害吗?你只需要回答是或者不是。
提问环节:请问对方辩友,如果我觉得孩子不听话,我是不是该让他抱着《爱的教育》不断的看上一个月并且让他背诵出每一个句子。
这算不算是你们所说的爱的教育呢?你只需要回答是或者不是。
提问环节:那么请问对方辩友,你们所理解的爱的教育到底是什么呢?回答问题(对于体罚的理解):体罚是另一种形式的教育。
没有体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古人说:“玉不琢,不成器”。
爱的教育只是一种劝诫,一种引导。
而体罚,则是警告。
人,具有惰性,体罚往往比爱的教育更有效!关于如何回答对方提出的惩罚教育的内涵(对于体罚教育的比喻说理):相信大家都看过《让子弹飞》吧,现在我们是要让孩子飞。
但如果我们不用一根线把孩子牵着来引导他们飞,试想会出现什么后果呢?对于教育问题,体罚就是这根线。
没有监管和限制的成长就是对孩子未来的一种不负责任!攻辩小结:(指出漏洞。
回答问题。
抛出问题)方才对方辩友说的我很感谢你们对于我方观点的认同。
谢谢。
对于对方辩友提出的体罚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我想说。
首先,适度的惩罚具有唤醒作用,惩罚能使孩子认识错误,并为自己的过失负责任再者,惩罚具有警示作用,一个班级一个群体中的一个学生犯了错误,教师给予他恰如其分的惩罚,会使其余同学受到教育辐射从而惩前毖后。
另外,惩罚具有激励作用,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总希望自己超越别人,当他们遭受失败受到惩罚时,就会从不愉快的情感体验中警醒自责,唤起自我意识,引发危机感和焦虑,从而吸取经验教训,奋发向上。
大家应该都知道西游记吧。
在西游记里面那个生性顽劣的孙猴子,他的确是一个有能力有作为的人,可是对于唐僧苦口婆心的教育和劝阻,他有听吗?请问如果不是唐僧的紧箍咒在他又闯祸的时候起到了悬崖勒马的作用,他能够被教育得有模有样吗?谢谢。
一辩:902班小记者章佳李亚婷我方的论点是“体罚比爱的教育更有效”,如今的青少年正处叛逆期,面对叛逆的青少年,好好说也不行,骂也不是,实在是进退两难。
那么到底是选择用爱来教育,还是用体罚来教育呢?我觉得适当的体罚教育是有必要的。
青少年处于叛逆期时思想渴望独立,容易做错事,家人、老师好言相劝时,他们依然想着怎样搞破坏,怎么样把自己打扮得更有个性,而家人老师的教诲则是左耳进右耳出,有的甚至压根没听进去一句话。
而谈到体罚教育,青少年多少有些畏惧,犯错时体罚教育的严厉和受罚的方法会使他们从内心感到后悔,经历一次后便会深深记住受罚的痛苦,而下次再想犯错时想起那次的经历就会努力地控制自己不要再犯错误了。
所以我认为体罚教育有时比爱的教育更加有必要一些。
二辩:901班小记者周可丽袁俊杰我们不提倡体罚,但是,“不提倡”并不是绝对地反对体罚。
作为一种教育方式,适当的体罚有时也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
里根总统接受了打碎玻璃的12.5美元的惩罚,在他成为总统的事业上影响至深;生物学家麦克劳接受了画生物图的惩罚,也在他走向诺贝尔奖的道路上影响至深。
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的:“合理而恰当的惩罚,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