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0届高三 高考政治复习专题试题: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练习试题(含解析)
2020届高三 高考政治复习专题试题: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练习试题(含解析)
9.(2019·山东泰安检测)2018年7月16日,发改委等17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积极稳定和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快建设实体经济与人力资源协调共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之所以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是因为()
①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②实体经济在我国所有制经济结构中居主体地位,是国家强盛的支柱③发展实体经济需要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④发展实体经济是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①促进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②通过东部地区工业化带动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③加强西部地区加工工业的基础地位④促进西部地区合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形成优势产业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C[由材料不难看出产业的区域转移,有利于实现东西优势互补,既发挥东部的资金技术优势,又可以发挥西部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故①④符合题意,当选;②不符合题意,③观点错误,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排除。]
A.①②
C.①③B.②④
D.③④
B.②③
D.②④
C[①③有助于实现材料中大同社会的表述,入选;②中增加科技人员收入有助于调动其积极性,鼓励科技创新,但与材料主旨不符;④也与题干主旨不符。]
11.(2019·山西三校联考)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8年7月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更好发挥财政金融政策作用,支持扩内需调结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下列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措施效果,正确的是()
D.③④
B.①④
D.③④
初步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区域城乡差距明显缩小。这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①要全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②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③要建立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完全消除绝对贫困现象④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A.②④
C.②③B.①②
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亟待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农村人才匮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农村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收入水平差距仍然较大,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
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B.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C.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D.坚持新发展理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答案A
3.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下列措施有利于解决发展不平衡的是()
①说明共同富裕的总目标已经实现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③解决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④有利于扩大消费并拉动经济增长
A.①③
C.②③B.①④
D.②④
D[共同富裕目标还未实现,①表述错误;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未解决,③表述错误;②④表述正确,符合题意。]
7.广东相关数据表明,珠三角地区家具制造、皮革、服装鞋帽等行业用了全省用工的25%,但是只创造了8.5%的增加值。对此,下列建议正确的是()
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中的问题说明我国政府在推进乡村振兴第一个五年规划中如何大有作为?
答案政府应该做到:(1)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2)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加快提高农业供给质量;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优化农村产业结构)。(3)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充分发挥市场对农村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加大对三农问题的财政、金融支持力度。(4)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方式,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4.(2019·河南信阳质检)塞罕坝,蒙语,意为“美丽的高岭”,曾是皇家的后花园。历史上,塞罕坝曾是一片绿洲,是皇家猎苑,后来,开垦伐木,逐渐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荒漠。1962年林业部塞罕坝机械林场正式组建,到现在半个多世纪以来,三代塞罕坝人以坚韧不拔的斗志,永不言败的担当,在荒寒遐僻的塞北高原,建成了一道绿色的屏障,铸就了林业建设史上的绿色丰碑。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塞罕坝通过全面推进林场改革发展,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幅提升,据中国林科院评估,塞罕坝的森林生态系统,每年提供着超过120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如今的塞罕坝,已经成为华北特别是环京津地区最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之一,自然风光辽阔壮美,历史内涵深邃厚重,满蒙民俗浓郁独特,被誉为“华北的绿宝石”。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塞罕坝森林生态系统的建设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启示。
课时练(十)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选择题
1.党的十八大以来,人们生活不断改善。下列能够对此加以说明的是()
A.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
B.就业状况持续改善
C.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D.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
答案B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基于此,我们应()
①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区域发展总体战略②加强社会建设,平均分配社会资源③消除收入差距,实现同时共同富裕④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A.①②
C.②③
答案B
4.中共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阶段目标的实现将使()
A.①②
C.①④
答案C
10.(2019·湖南永州检测)《礼记》中描绘过“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大同社会”,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大同社会”的有()①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扶贫和对口支援,缩小区域发展差距②实现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增加科技人员收入③将人民健康融入相关政策,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基本医疗公共服务④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对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产权进行平等保护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年规划,是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
《规划》中肯定了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指出,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明显的短板仍然在“三农”,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农村。
答案①经济发展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②经济发展要依托当地有利资源,发挥独特优势,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③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④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①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科技产业②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③要充分利用外资,优化企业内部产业结构④要实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驱动的转变
A.①②
C.②④B.①④
D.③④
C[材料表明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还处于粗放阶段,要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①前半句对,后半句有问题,不能仅仅发展高科技产业;②正确,符合题意;③说法不符题意;④正确,符合题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实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驱动的转变。]8.近年来,重庆、西安、武汉、长沙等中西部城市,利用当地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纷纷打出“承接东西部产业转移”的牌子,将原本东部沿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吸引到自己的开发园区;与此同时,东部地区因“用工荒”也加强了技术创新力度以提升竞争力。这表明产业的区域转移可以()
2018年,我国采取多种措施,筑牢实体经济发展根基。
做强实体经济,必须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全面提升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
做强实体经济,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2018年3月28日和4月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指出,为服务实体经济,降低制造业、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增值税税率;统一并上调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对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在一定时期内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予以一次性退还;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带动各方资金扶持小微企业、“三农”和创业创新;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将阶段性降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失业保险及工伤保险费率政策期限延长至2019年4月30日。
①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②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消除城乡收入差距③更加重视扩大内需,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④增强自力更生能力,逐步取消资源能源进口A.①②
C.①③B.③④
D.②④
C[②中“消除”错误,④说法错误,取消资源进口是不符合现实情况的;故①③入选。]
二、非选择题
13.(2019·河北邯郸入学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对做强实体经济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通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展实体经济的。
答案(1)①促进我国产品迈向中高端,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②提高我国产品的质量,打造知名品牌,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权益。(学生如答出“顺利实现商品价值,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等答案,言之有理即可)(2)①发挥税收调节作用,通过实施结构性减税,减轻各类市场主体的经济负担。②发挥财政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利用财政资金引导资源合理流向实体经济。③通过健全完善再分配调解机制,减轻企业的社会负担。④创新金融业务,解决各类市场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学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