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点公益林认定核查办法

重点公益林认定核查办法

重点公益林认定核查办法国家林业局2004年7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核查目的与任务重点公益林认定核查目的是确保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下达提供依据。

核查任务是全面了解和掌握各省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情况,通过抽样调查,核实重点公益林面积,评价各省申报的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质量。

第二条核查依据(一)《国家林业局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策发[2004]94号);(二)森林资源调查有关技术规定、规范。

第三条核查对象核查对象为各省按照林策发[2004]94号文件规定要求,于2004年7月31日前申报的,并经国家林业局会同财政部初审合格的重点公益林。

第四条核查内容核查内容主要包括重点公益林各类申报面积的认定,区划界定工作质量的评价,重点公益林主要现状因子的核查与调查以及《国家林业局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的执行情况等。

第五条核查组织核查工作由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组织局直属四个调查规划设计院完成。

第二章技术标准第六条生态区位认定标准依据林策发[2004]94号文件第七条规定的重点公益林区划范围,生态区位认定标准划分为7款29项。

详见附表三。

第七条核实面积核实面积是指通过小班核查,符合《国家林业局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规定和要求的面积。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申报面积不予认可,其核实面积为0:(一)区划界定承担单位资质达不到乙级以上;(二)无法提供生态区位图和小班调查资料(包括小班卡片与相应的小班区划图);(三)不符合生态区位认定标准,亦即区划范围不符合林策发[2004]94号文件第七条规定。

第八条核实率核实率指核实面积与申报面积的比率。

第九条合格面积合格面积是指核实面积中符合区划质量规定要求的面积,即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小班核实面积:(一)工程区、地类、权属、林种等均界定正确;(二)小班四至界线与实地基本一致且面积误差在±10%以内。

第十条合格率合格率指合格面积与核实面积的比率。

第十一条工程区工程区分天保工程区和非天保工程区两类。

第十二条地类执行2003年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的划分标准,同时将宜林地中的灌丛地单列。

第十三条权属(一)林地权属:分国有、集体。

(二)林木权属:分国有、集体、个人、其他。

第十四条林种执行2003年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的划分标准。

重点公益林划分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沙固沙林、护岸林、自然保护区林、国防林、其他等。

第三章核查方法第十五条样本组织以省为总体组织核查样本。

核查样本根据不同生态区位的重要程度,采取生态区位重要性指数加权的方法随机抽取。

各生态区位重要性指数由国家林业局确定。

全省抽查面积按全省申报重点公益林总面积的5%确定。

其中各生态区位应查面积在全省应查总面积的基础上,按各生态区位申报面积的比例及其重要性指数加权确定。

核查样本分为县级样本和乡级样本。

县级样本由国家林业局抽取,乡级样本由核查工组在县级样本中组织抽取(乡级单位按生态区位优先顺序及其相应申报面积大小排序,起始号、间隔号由国家林业局确定),乡级样本所申报的重点公益林面积现地全查。

第十六条核查方法核查工作采取查阅资料与现地核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各项核查都应有详细、准确的书面记录。

(一)资料收集与查阅需收集和查阅的资料包括:1、森林分类区划工作方案或实施细则;2、区划界定相关的成果材料(图、表、报告):森林资源与水资源情况、林地权属情况、生态区位图、林相图、小班区划图、小班卡片、统计表、区划界定成果报告、小班数据库、最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资料、县级森林分类区划承担单位资质等;3、森林分类区划界定质量检查报告;4、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评审验收认定意见;5、与林权权利人签订禁止或限制采伐协议情况;6、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水土保持部门提供的水土流失指标资料,具体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按林策发[2004]94号文件要求提供;7、其他需要查阅的资料。

通过查阅以上资料,全面了解核查单位区划界定情况,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核查,全面把握核查单位整体区划界定情况,确保对核查单位做出客观评价。

(二)小班实地核查1、小班区划原则上以原申报小班为基础进行核查。

对同一申报小班,当小班因子中的“工程区”或“地类”或“权属”或“林种”出现2种以上(含2种)不同情况时,应进一步区划小班,区划最小面积为1亩。

2、面积核实对原区划小班面积逐一进行核实,确认各小班核实面积。

小班面积核实可采用地形图调绘求算、遥感判读求算、GPS测量、罗盘仪测量等手段进行。

地形图调绘应严格按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第二十一条的规定执行。

有条件应用遥感的单位,要求采用最近3年内分辨率高于15米的遥感数据,并严格执行国家林业局颁布的《遥感图象处理与判读规范》(林资调字[1999]49号)。

运用GPS测量,应根据小班形状、小班面积大小、接收卫星信号强弱,按照GPS测量规范进行。

小班面积测量精度要求误差不超过±5%。

当实际小班界线与原区划小班界线基本一致,且面积相差±5%以内时,认可该小班原区划面积,否则以重新测算面积为准。

3、小班因子的核查与填写(1)有关空间位置信息:省、县、乡、村等填写具体名称,林班填写林班号,核查小班号填写核查时所编的小班号,原小班号填写原区划界定的小班号。

(2)图幅号:填写核查小班所在地形图的图幅号。

(3)生态区位:填写该小班符合《国家林业局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第七条中对应的范围划分标准款项内容,按代码填记。

生态区位代码见附表三。

(4)区位名称:按林策发[2004]94号文件规定的生态区位填写核实区位具体名称,如重要江河干流中的长江,填写“长江”。

(5)工程区:按天保工程区和非天保工程区代码填写(代码见附表二,下同)。

是否属天保工程区,依据国家天保工程总体规划和各省经批准的天保工程实施方案判定。

(6)地类:按技术标准中划分的地类填写。

(7)权属:有林权证的依据林权证确定,无林权证的通过查询确权依据(包括政府出具的相关材料、签定的禁止和限制采伐协议等)确定。

(8)林种:按技术标准中划分的林种填写。

宜林地、灌丛地林种参考申报材料,填写规划建设林种。

(9)申报面积:填写区划界定的小班申报面积,以亩为单位,保留整数,下同。

(10)核实面积:小班界线基本一致,面积相差±5%以内者,认可该小班原申报面积,否则以重新测算面积为准。

(11)不核实类型:不核实面积的几种类型简称“不核实类型”。

凡核实面积小于申报面积的小班均应填写不核实类型。

不核实类型包括:○1区划承担单位资质不符合要求;○2缺相关必要材料(生态区位图、小班卡片、小班区划图);○3不符合林策发[2004]94号第七条规定而划入;○4面积测算错误;○5小班区划图位置与实地明显不符;○6虚报。

(12)是否合格:按合格条件判断,分是、否填写。

(13)不合格类型:不合格面积的几种类型简称“不合格类型”。

不合格小班均应填写不合格类型,当同一小班同时出现几种类型时,按先后顺序确认其一。

不合格类型包括:○1工程区错;○2地类错;○3面积误差超过±10%的范围;○4权属错;○5林种错。

(14)与林权权利人是否签定禁止或限制采伐协议:分是、否填写。

(15)备注:记载核查中发现的其他情况及说明。

第四章统计汇总第十七条统计汇总要求统一采用重点公益林认定核查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汇总工作。

统计软件应包括小班实地核查属性数据库,数据库结构及代码详见附表三和附表四。

第十八条统计计算方法在小班基础上,以省为总体进行省级核查结果的统计汇总,由省级汇总数据统计到全国。

主要计算公式如下:(一)核实率、合格率计算核实率=∑抽查小班的核实面积/∑抽查小班的申报面积×100%合格率=∑抽查小班的合格面积/∑抽查小班的核实面积×100%(二)各生态区位核实面积、合格面积测算测算核实面积=申报面积×核实率测算合格面积=核实面积×合格率(三)全省核实面积、合格面积测算全省测算核实面积=∑全省各生态区位测算核实面积全省测算合格面积=∑全省各生态区位测算合格面积第五章核查成果第十九条核查成果(一)核查完成后,应提交以下成果:1、核查数据库文件。

2、核查报告。

省级报告除对核查结果做以说明外,还应着重对核查结果、典型事例进行深入分析,并全面反映核查中发现的问题。

主要内容应包括:(1)核查工作开展情况:包括核查人员组织、核查时间、完成任务量、核查标准与方法、核查样本抽取、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2)核查省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情况:包括基本情况、区划界定方法与程序、区划界定工作的组织管理情况、与林权所有者签定禁伐或限制采伐协议情况、档案建立及其管理情况、生态区域说明及区划界定结果、布局、比重等。

(3)核查结果与分析:以文字和表格形式详述各类核查结果,对申报成果质量进行评价说明,并以典型事例和数据从技术标准、界定方法与程序、工作方法与技术手段、组织管理等方面对核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4)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根据核查情况综合核查省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本质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5)总体评价:根据核查结果,从技术标准、界定方法与程序、保障措施、成果质量等级评定等方面,综合分析和评价核查省的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情况。

(二)为配合今后重点公益林管护核查,认定核查工作结束后,各院应对以下核查成果进行存档:1、核查原始图表。

包括各核查单位重点公益林认定核查小班记录表及其相应的小班核查图。

2、核查数据库文件。

各核查单位重点公益林认定核查小班属性数据库文件。

3、各核查单位生态区位图。

4、县级核查报告。

各核查工组向本院提交县级核查报告,县级核查报告格式见附表四。

5、其它资料。

核查中收集的其它资料。

附表一重点公益林认定核查小班调查记录表省县乡(镇、场)单位:亩村(林班)核查小班号原小班号图幅号生态区位区位名称工程区地类林地权属林木权属林种申报面积核实面积不核实类型是否合格不合格类型是否签定禁止或限制采伐协议备注申报核实申报核实申报核实申报核实申报核实申报核实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核查人员:核查日期:年月日附表二重点公益林认定核查小班调查数据库结构及代码表字段名字段说明数据类型宽度小数位数内容及其代码A1 省N 2 11-北京12-天津13-河北14-山西15-内蒙古21-辽宁22-吉林23-黑龙江31-上海32-江苏33-浙江34-安徽35-福建36-江西37-山东41-河南42-湖北43-湖南44-广东45-广西46-海南50-重庆51-四川52-贵州53-云南54-西藏61-陕西62-甘肃63-青海64-宁夏65-新疆81-内蒙古森工82-吉林森工83-龙江集团84-大兴安岭林业公司85-新疆生产建设兵团A2 县 C 10A3 乡 C 10A4 村(林班) C 8A5 核查小班号N 4A6 原小班号N 4A7 图幅号 C 12A8 申报生态区位N 4 代码见附表五A9 核实生态区位N 4A10 区位名称 C 30 填写具体名称,如重要江河干流中的长江,填写“长江”A11 申报工程区N 1 1-天保工程区2-非天保工程A12 核实工程区N 1A13 申报地类N 3 110-有林地120-疏林地131-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132-其它灌木林地140-未成林造林地150-苗圃地161-采伐迹地地162-火烧迹地163-其它无立木林地171-宜林荒山荒地172-宜林沙荒地173-灌丛地174-其它宜林地210-非林地A14 核实地类N 3A15 申报林地权属N 2 1-国有2-集体A16 核实林地权属N 2A17 申报林木权属N 2 1-国有2-集体3-个人4-其他A18 核实林木权属N 2A19 申报林种N 3 111-水源涵养林112-水土保持林113-防沙固沙林114-护岸林115-自然保护区林116-国防林117-其他林种A20 核实林种N 3A21 申报面积N 8A22 核实面积N 8A23 不核实类型N 1 1-区划承担单位资质不符2-缺必要材料3-不符合区划标准4-面积测算错误5-小班位置与实地不符6-虚报A24 是否合格N 1 1-是2-否A25 不合格类型N 1 1-工程区错2-地类错3-面积误差超过±10%的范围3-权属错4-林种错A26 是否签定了禁止或限制采伐协议N 1 1-是2-否A27 备注 C 30A28 核查人员 C 8附表三重点公益林生态区位认定标准代码表生态区位代码标准内容(一)江河源头111 重要江河干流源头,自源头起向上以分水岭为界,向下延伸20公里、汇水区内江河两侧最大20公里以内的林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