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父母教育孩子的作文

父母教育孩子的作文

父母教育孩子的作文一生“身体健康、生活无忧、精神愉快”就是幸福的人生。

孩子有多大把握实现此目的就是孩子的幸福能力的体现,父母首先要有获得幸福人生的能力,然后将这种能力早日教给孩子,使孩子也能够获得幸福人生就是家长实力的体现,通俗地讲,就是父母帮助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一个好的开端,人生途中少走或者不走弯路,享受幸福人生的时候,充满理性和智慧,不会因得意忘形而乐极生悲,顺利实现一个完整的幸福人生。

”就是父母的实力,所以,父母的实力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幸福能力。

实际上,由于家长没有学习具备这种能力,造成家庭教育的种种失误,不但不能给孩子的人生一个好的开始,而且还带来各种人生的不幸,导致孩子幸福人生无法实现。

那么,家长的失误究竟有那些?又如何帮助孩子获得幸福人生呢?一、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失误及后果。

1.溺爱会导致孩子们越来越痛苦。

父母最大最隐密的失误是溺爱。

孩子在小的时候,父母都竭尽全力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让孩子的享受达到自己能力所能提供的最高点,往后的日子难以再有提高,孩子的享受在他未独立生活前达到最高,以后的水平只能越来越降低,后果就是孩子觉得生活越来越痛苦,且易产生悲观意识。

2.纵容易诱使孩子越来越不理智。

“溺爱”必然导致纵容,纵容就是孩子在犯错误时,不能及时纠正,不能给予应有的惩罚,因此,不能形成“对错”的概念,也没有什么事情是自己必须要做的责任意识,不知世事艰难,后果就是让孩子形成事情原本就是应该这样做,他人都应该顺从自己,让这种思想变成习惯,形成遇事不会反思,不能换位思考,难以理智地处理问题,另外,不经历挫折,没有对比,难以感知恩情的存在与可贵,故,很难产生感恩的意识,导致孩子不孝敬、不礼貌等等。

3.不进行控制不合理欲望的教育,导致孩子的欲望无限膨胀,会诱使孩子的人性渐渐泯灭。

欲望无限膨胀加上不理智其后果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一意孤行,失去理智,人性渐渐泯灭。

像郧县南化的13岁弟弟为争玩手机而杀死15岁姐姐;孩子为了买一个心爱的手机而去卖自己的肾等等现象都是属于这种情形。

“溺爱、纵容和不进行控制欲望的教育”,是家庭教育中三个毒瘤,是孩子一切恶行的种子,会不断长出各种恶果,令家长防不胜防。

其原因是家长认识不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必然性规律,不重视幸福人生的播种工作,只是在结果发生后才开始后悔,不知道从因地上开始排除根源,就无法避免灾难的发生的道理。

对于孩子自身来说,由于孩子自小就没有什么是自己必须要做的,没有形成如何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爱的概念和方法,没有什么坚定的信仰,也就是孩子的所有观念不是从一个统一的出发点出发进行思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思想,而是七零八凑地堆在一起,不能对孩子的行为形成约束和帮助,孩子的行为是一切都是由着性子,随心所欲,不受任何道德的限制。

“毒瘤”必然导致“个人主义、追求享乐、贪得无厌”三种行为,在这三种意识行为的无限随机组合下,就能产生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使得孩子的教育表现出“不可测,不可控,难以把握,稀奇古怪的案例层出不穷,造成种种家庭不幸和灾难。

”所有问题的出现,都是由于父母没有正确的教育目的,并一切围绕着如何实现目的进行思考,不知教育的基本程序和人的智慧正常成长的过程,多半仅凭自己的喜好进行教育形成的。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呢?二、父母的实力决定孩子的幸福能力。

1.目的正确坚定。

父母首先要帮助孩子确立追求幸福人生的目的永不动摇,这就是给予孩子人生一个好的开始。

追求幸福人生就是人生的最终目的。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必须要德才兼备,充满智慧。

德就是做有道德的人,这是孩子一生要反复锤炼的事情,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人人喜欢的人;才是技能,技能一生要专一,要成为行业内的专家,让自己的工作达到优良。

父母要有明确的认识,时刻不能够忽视孩子的道德修养。

要明白学习是为了工作,工作是为了生活,生活是为了幸福,幸福是为了最终的解脱。

没有道德,学习再好也难以找到好工作;工作再好,也要靠道德的支持,与人密切合作,才能长期稳定,否则,就会失业下岗,学习最终将是白费。

要明白知道、做到、得到的关系,真正得到幸福生活后,学习和工作的目的才算真正实现。

2.方法科学高效。

教给孩子早日明白管理自己的时间与精力的方法,利用最短的时间让孩子实现幸福的人生。

父母要认识到当自己快乐时,例如:在打麻将时,孩子都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知道,“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要知道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言行就是孩子的教育环境,孩子每天都在观察着世界,都在重复某些行为,每天所看到的重复到一定次数,就形成记忆,每天所重复的行为到了一定次数就会形成习惯,这些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没有一个警觉的心就会它被牵引,着它的道,当习惯变成性格后,就是人们常说的秉性难移,所以说,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就是命运的难以改变的原因,没有觉悟的心,命运就无法改变。

3.行动要迅捷完美。

学会以后,马上用生活,并且追求完美。

家庭是孩子实习的基地,生活能力成长的摇篮。

要有饥饿的体验,孩子才能真正体会什么是生活不易,什么是恩情。

学以致用,人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否则,就是无用无效的学习,用于生活还要知道贵在坚持不懈,直到生活因学习而变得美好。

父母要知道任何人的能力都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经历熟悉、熟练、举一反三、熟能生巧的过程,反复练习是唯一的秘诀,不能阻止孩子动手的能力,不但如此,还多加鼓励孩子动手。

4.操作要精确完备。

细节决定成败。

要从小让孩子树立这个概念,还要把原因说给他听。

举个汽车的例子,便于孩子理解和掌握。

汽车安装好后,才发现发动机的一个零件忘记装了,这时是不是所有的安装都前功尽弃,一切的劳动都是白费了;米饭做成了夹生饭,所有的努力也是白费。

多举一些生活中由于不细心而造成的白白的劳动浪费,容易让孩子形成注重细节的概念和习惯。

5.父母要时刻反省,持之以恒地坚持上面四个方面的要求,直到变成孩子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得到幸福人生。

这是父母检测自己的教育效果的方法,也是实现幸福人生的必由之路。

父母要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促成孩子形成记忆,促使孩子的习惯的养成,因此都与孩子幸福人生密切相关。

只有让孩子依靠自己的能力过上幸福生活,父母对孩子的真爱才算完成。

“用真爱呵护孩子成长,用科学帮助孩子成功。

”父母是否真正帮助了孩子,最终是用幸福人生的实现来衡量的,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我们说父母的实力决定孩子的幸福能力。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保留的、无条件的、无私的。

但许多父母却不善于表现他们的爱,他们把爱转变成管教、训斥、责骂,将爱的作用仅限于“发号施令”。

结果,孩子一年一年地疏远父母,父母为之苦恼:我如此爱孩子,孩子为何对我冷淡呢?孩子也为之痛苦,以为爸爸妈妈根本不爱他。

孩子本不应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但孩子却经常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考验父母:“爸爸妈妈爱我吗?”当父母采取过激行为时,孩子同样在心里问:“爸爸妈妈,你们爱我吗?”父母的爱,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

孩子一旦感受到父母的爱,他会万分珍惜的。

父母的言行可以表现爱,而孩子也会对他们的爱作出反应:如果他们得到了真正的爱,他们会回报这种爱,无保留的爱会得到无保留的回报;而有条件的爱,孩子的回报也是有条件的。

孩子对父母爱的感知,决定了孩子的心理情绪是愉快、乐观还是孤僻、胆怯、忧郁或是其他。

父母的爱育助于孩子的成长和独立,使孩子正确对待他人,形成健康心理。

那么如何表示对孩子的爱,才会让孩子感受到呢?◆创造充满爱意的家庭父母良好的性格、健康的情绪是建立充满爱意家庭的先决条件。

孩子在家庭里不单可以得到他的生活所需,他还需要在家庭里得到真正的、集中的关怀。

如果父母在家里对孩子冷冷淡淡、漠不关心,孩子便会产生自卑情绪,变得孤僻。

优秀的父母在家里通过言语和行动,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集中关怀,保证孩子在感情需要上的平衡。

◆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在遇到困难或做错了事情时,对父母总有一种“爱的期望”,孩子通常在“关键时刻”判断父母的爱。

所以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在冷静中寻找好的对策,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

发脾气是一大禁忌,也许父母是出于好意,恨铁不成钢,真正被气坏了,但无论如何要学会克制自己。

因为发脾气,最伤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随着孩子越长大,这种伤害也更大。

◆不要惩罚孩子惩罚孩子往往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反而是在孩子心里增加敌意,让孩子产生委屈和愤怒等负面的情绪。

孩子对自己犯的错误已有忏悔内疚之感,惩罚对有内疚感的孩子是极有害的。

让孩子在愤怒的父母面前下跪、挨饿、挨打,会使孩子在意志上和性格上与家长对立。

◆给孩子提供合适的帮助当孩子心理或身体受到伤害时,是孩子感受父母的爱的关键时刻。

若父母不管孩子友生什么事,一味责怪其他人或外在环境,孩子虽然能感受到父母的爱,但同时也形成自己的不幸全是由别人造成的意识。

当自己遇到大的灾难时,他便把责任全部推给父母,变爱为恨。

如果父母总是责怪孩子,孩子则会自卑、忧郁,无法适应新环境,并深深感觉父母不爱他。

父母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增强自信,不加重孩子的受伤害感。

◆早晨,高兴地和孩子说再见早晨,父母送孩子上学前都会和孩子说几句话,不论谈话地点在哪里、谈什么,孩子会十分看重这几分钟的交谈,因为这几分钟的谈话决定了孩子一天的情绪。

因此,父母在早晨离开前和孩子说话时,一定要表现出愉快和充满爱意。

父母以批评作为一天的开始,如说出“你忘了穿袜子,丢三落四的。

”“你昨天为什么不把一切准备好?”“你吃饭慌里慌张干啥?”之类的话,会使孩子一整天都不高兴,学习也没办法专心。

◆晚上,快乐地和孩子分享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他们非常高兴看到他从学校回来,让孩子有向父母倾吐一天来发生的趣事的愿望。

如果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他回到家一定想告诉父母。

所以,父母一定要花些时间全神贯注地和孩子相处,跟孩子轻松自由地谈话。

“你看起来又有什么高兴的事父母对孩子的爱。

”或是“你这么沮丧,今天在学校是不是和小朋友闹别扭啦?”类似的问话会使孩子感觉到父母了解他、关心他、愿意给他帮助。

◆不说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父母有时对孩子的不良表现感到生气,说出一些伤害孩子的话,如“你就不能像楼下那个孩子那样争气?!”“你为什么偏要把自己打扮得这么俗气?”“烦死人,寓我远点!”孩子对这类话虽无言以对,心里却留下阴影。

◆规邂有害的爱的方式不要有意无意延长孩子依赖父母的时间。

不要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

不要过早地要求孩子给予自己爱和关心。

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吝啬赞美自己孩子的父母,一定会让孩子变得让他们无法赞美。

”任何一个家长都不能贬低自己的孩子,不能一味地责骂他们。

毕竟孩子也有自尊心,当他们的自尊心受挫折时,便会破罐子破摔,其实只要家长多给孩子一点信心一点鼓励,或许结局会改写,孩子慢慢地变得越来越优秀,只要你肯给他们机会!下面就和各位家长分享一下榇佳丽的教育故事一个令人感动的关于榇佳丽家长教育孩子的故事,故事是这样开始的......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二分钟都座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