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选煤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选煤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选煤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求援预案选煤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编制目的为了指导选煤厂在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时能及时予以控制,有效地组织救援和抢险,防止事故的扩大,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2.编制依据《安全生产法》《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中煤建安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选煤厂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的应急救援和处置。

4.应急预案体系选煤生产项目管理部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包括选煤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毒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本预案为选煤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5.应急救援方针与原则实施专项应急救援预案以保护人员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保护环境优先为指导方针,体现事故损失控制、预防为主、统一指挥、高效协调和持续改进的思想。

6.组织机构及职责6.1 应急组织机构组长:贾立新副组长:时宝会于增军成员:孟凡杰任艳军郝建强施剑勃奥军闫超洪东升王光才段太全孙浩贾博韬耿长勇陈红旗于增红赵保庆王永召6.2 组长职责: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全面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6.3 副组长职责:6.3.1协助组长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协调、组织和调集应急救援所需设备、物资和人员;6.3.2 向组长提出应采取的减缓事故后果行动的应急反应对策和建议;6.3.3 保持与事故现场有关方面的直接联系;6.3.4 组织相关技术和其他管理人员对生产现场重大危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6.3.5 定期检查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和部门日常工作及应急反应准备状态。

6.4 领导小组职责:6.4.1指导生产安全措施落实和监控工作,减少和避免事故的发生;6.4.2负责建立应急队伍、建立通讯与警报系统,储备抢险、救援、救护方面的装备、物资;6.4.3完善风险评估资料信息,为应急反应的评估提供科学的、合理的、准确的依据;6.4.4收集和整理在应急反应技能演练和实施中所获得的信息;6.4.5做好消防、医疗、交通管制、抢险救灾等各公共救援部门联系工作;6.4.6向上级主管部门、当地政府报告事故情况,必要时向当地政府和有关单位发出紧急救援请求。

6.4.7编制专项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做好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开展对职工的自救和互救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6.5 常设机构6.5.1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常设机构,设在生产技术部:************。

办公室负责指导选煤厂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做好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的建设,开展对职工的自救和互救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开展应急演练,参与事故调查,负责总结事故的教训和应急救援经验,核发事故通报,督促做好事故的预防工作和安全措施的定期检查工作,协调应急响应期间的各项工作,保证本组织系统的高效运转。

6.5.2 下属应急救援机构选煤厂成立三级应急救援机构,由厂长负责。

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由厂长任组长。

组长:孟凡杰副组长:孙浩王光才段太全成员:贾博韬陈红旗于增红耿长勇赵宝庆王永召陈树彬杜新立潘留成贾科峰张晓磊解保国吴坤建秦军平郭铁成赵远平7.危险性分析及预防措施:在选煤厂生产运营中,生产灾害预防的重点是火灾爆炸事故、触电伤害事故、高处坠落事故、机械伤害事故、起重吊装事故、厂内交通运输事故等。

7.1 火灾爆炸事故由于在煤仓和原煤准备、干选、筛分破碎车间、皮带暗道、栈桥等地方煤尘比较集中,在原煤仓、精煤仓、缓冲仓和暗道及与其相通的房间和走廊易积蓄瓦斯,在入选煤中易混有雷管、炸药等易爆物品。

电焊作业等,存在着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风险。

7.1.1火灾爆炸事故的预防措施:1)厂区、生产厂房及仓库必须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和设施。

重点防火区,必须配备相应数量的消防栓、水龙带、灭火器、砂箱及其他消防器材、设备和设施。

消防器材和设备必须有专人管理,并定期检查和更换。

2)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仓库,必须符合安全和防爆、防火要求。

禁止在作业场所储存易燃、易爆物品。

3)重点防火区,禁止明火及吸烟。

确因维修或其他工作需要进行电、气焊接时,必须经防火部门批准,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后,方可施工。

4)煤仓和原煤准备、干选、干燥车间等煤尘比较集中的地点,电气设备必须防爆或采取防爆措施,空气中煤尘含量不得超过10mg/m3。

5)瓦斯量大的煤仓(原煤仓、精煤仓和缓冲仓)、暗道及与其相通的房间和走廊,必须建立三班巡回检查制度,设置高出房顶的瓦斯排放口,使用符合防爆要求的机电设备和照明。

浮选药剂库的罐体、闸阀、地下管路,应当经常检查。

6)工作人员发现雷管、炸药、金属、木料、特大块矸石等物品,应当谨慎选出,立即送交有关单位处理。

7)需要防止雷击的建筑和设施,必须安设避雷装置,保护电缆、设备、线路及建筑物免遭雷击。

8)电焊作业场地应通风良好,无易燃、易爆物品,各类气瓶、乙炔发生器要距明火10米以上,氧气瓶距乙炔瓶或乙炔发生器5米以上,严禁在附近吸烟。

9)严禁在有压力液体或压力气体的容器、带电设备以及正在运转的机械上进行焊接、气割。

10)对存放过汽油、煤油、硫磺、甲苯、酒精等易燃物品和情况不明的容器进行焊割时,应采取清洗、灌清水或置换惰性气体等防爆措施方可操作。

11)工作完毕或暂停工作时,必须切断电源、气源,检查现场,确认无起火危险后方可离去。

12)浮选机的加药点必须布置在安全位置,并采取防滑、防火措施。

13)扬尘点必须密闭并配有除尘设施。

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应当符合规定要求。

7.2触电伤害事故选煤厂机械化程度较高,电气设备高度集中,在电气设备的运行、检修等过程中,易发生因管理不当、电气系统不合理、设备选型不当、参数不满足要求、防护措施不符合要求、不执行操作规程等而引起触电伤害事故。

7.2.1触电伤害的预防措施:1)建立生产、生活用电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厂内用电安全规范。

2)电缆及管道不得设在经常有人通行的地板上。

厂房内悬挂的溜槽、管道及电缆的高度不得低于2m。

3)隔膜跳汰机在运转中,不得任意调整冲程。

调整冲程时,应当在设备启动按钮上挂停电牌,并至少有2人在场,1人监护、1人调整冲程。

操作人员不得用手拉传动三角胶带。

进入动筛跳汰机作业,必须执行停电挂牌制度。

3)检查、清理磁选机、分选槽或提升轮时,必须执行停电上锁挂牌制度,设专人监护,并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

4)严禁磁粉进入电机内部。

磁介质粉堆放地点与电动机之间应当保持一定距离;若距离难以保证,应当选用防护等级为IP44以上的电机。

5)电气设备检修时,必须切断电源,严禁带电作业。

7.3高处坠落事故在生产现场存在许多升降口、大小孔洞、平台、走桥、水池、角锥池和捞坑等易发生高处坠落的场合,登高作业频繁,在生产和检修过程中,存在着发生高处坠落的风险。

7.3.1高处坠落事故的预防措施:1)厂内的坑、井、壕、池必须设置固定盖板或围栏。

在危险处必须设警示牌。

夜间必须设置警告红灯。

2)生产所需的升降口、大小孔洞、楼梯、平台、走桥、室外沉淀池的周边必须加设栏杆(高度大于105cm)。

3)厂房内井、孔、沟的盖板必须与地面齐平。

确因安装检修需要在楼板打孔时,必须经技术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施工。

施工结束后,应当恢复原状。

4)在高处超过2米处检修和处理生产设备时,必须搭设脚手架。

操作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

5)进入机内、池内作业,必须佩戴安全带,有专人监护。

6)使用梯子登高时,梯子中间不得缺层,并应牢固地支靠在墙柱上。

梯脚要有防滑措施,或有专人扶梯。

梯子靠放斜度不小于30度,使用人字梯必须挂牢挂勾。

7)高空作业时,工具应放在工具袋内,不应把工具、器材放在工作点边缘。

传递物件用吊绳,严禁上下抛掷工具或器材。

8)遇到六级以上大风和大雨时,禁止露天高空作业。

若因抢修需要,必须采取有效安全措施。

7.4机械伤害事故选煤作业设备高度集中,由于各种设备的传动部分防护装置失灵、操作人员不按安全规程操作、设备安全措施不当或防护不到位等原因,易导致发生机械伤害事故。

7.4.1机械伤害事故的预防措施:1)作业场所的光线应当充足,采光部位不得遮蔽。

通道、走廊和作业场所的照明必须符合操作要求。

凡跨越机器的部位,应当设置过桥或走台。

2)各种设备的传动部分必须安设可靠的防护装置。

网状防护装置的网孔不得大于50mm×50mm。

各种传动输送带选型必须符合技术要求,安装松紧适度。

3)设备在运转中发生故障,必须停机处理。

检修设备或进入机内清理杂物时,必须严格执行停电上锁挂牌制度,并设专人监护。

4)卸煤机工作时,人不准站在受煤坑上。

卸煤机司机作业时,不得将头或身体探出操纵室外。

操纵室门必须安装闭锁保护装置。

5)卸煤机绞龙检修时,必须将其绑牢或放倒在地。

需要放下绞龙时,必须预先与厂调度室联系,经同意后方可操作。

6)清扫作业场所时,不得用水冲洗电气设备、电缆、照明、信号线路以及设备传动部件。

不得用水淋浇轴瓦降温。

7)严禁任何人跨越运行的设备、输送带、钢丝绳和链条。

严禁任何人在输送带上坐卧或休息。

行人横过铁路应当走安全道或安全桥。

8)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正确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长发应当盘入帽内。

禁止穿裙子、穿短裤、戴围巾、穿高跟鞋、穿拖鞋和赤脚在现场作业。

9)在设备检修、吊装或进入设备底部和机内清理杂物以及在其他低矮狭窄工作场所作业时,必须戴安全帽。

10)落煤、破碎、磨碎、手选等操作中应遵守有关规定:7.5起重吊装事故厂房内重大设备、构件的吊运用的行车、其他场地使用的汽车吊、电动葫芦、手拉葫芦等起重设备,在起重作业过程中,由于设备原因、或人为原因,有可能发生:钢丝绳脱落、断绳、吊物坠落、断裂、起重设备损毁、地锚拔出等设备事故,轻则影响安全生产、设备损坏,重则造成人员伤亡。

7.5.1起重吊装事故预防措施:1)起重司机作业前,应认真检查工作场地,以及所用的工具、设备性能是否良好、可靠。

2)多人操作时,应由一人负责指挥。

起重工均应熟悉各种手势、信号、旗语等。

严禁在高压线下进行起重作业。

3)根据物体重量、体积、形状等,采用适当的吊、运方法和选用适当的工具设备,不许斜吊,不许吊固定或掩埋的不明物件,不许超负荷吊装以及超负荷使用各类起重工具。

4)严禁有人在起重物下面停留或通过。

严禁有人在起重物上站立,或人与物一起吊运。

5)严禁将有电缆通过或有滑线电缆的钢梁、水泥梁作为起重支撑点。

不得随意在钢梁、设备及楼板上焊接吊环和打吊桩孔,必要时,要经有关部门同意,经计算后,方可进行。

吊环要焊接牢固可靠。

6)厂房内的吊装孔,每层之间必须有可靠的信号联系装置、工作报警装置和安全自动装置;各吊装孔,必须有牢固盖板或栏杆;临时吊装孔、眼,必须设置临时栏杆和盖板,并加醒目标志,以防行人跌落。

7)严禁工作人员随吊装物和吊钩一起上下吊运。

吊装孔下严禁人员停留或通过。

8)严禁在运行管道、带电运转机械设备以及不坚固的建筑物或其他物体上固定滑轮、葫芦、卷扬机等作为起重物的承力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