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史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史
马厂型彩陶作品
雕塑人头神人纹壶,马厂类 型。高29CM,口径9CM, 腹径27CM。壶腹饰变体神 人纹的身子,在神人纹身子 的正上方壶颈处,为雕塑的 立体人头像,人面上的眉、 眼、鼻孔和嘴都以凹孔来表 现,自脸颊至胸部为黑色线 条绘成的披发状的纹样。在 人头塑像和神人纹身子之间 为一圈穿孔连珠纹,表示着 一串珠子饰链。
(1)要有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重视文献资料,但更
要重视文物考古的新发现,新成就和当前的工艺美术生产 动态及实践。 (2)基本的学习方法是史料与史观的相结合。 史料包括: 考古、文献资料、形象资料为重点(这里还涉及“史科 学”,从而进行专业研究)。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史前期50万年前~公元前4000年)
陶器地出现: 1、人们可以用陶器煮食物,更好地熟食; 2、陶器可以运水、储水、储粮食甚至是用 陶器埋盖死者等。 3、相比于石器,在彩陶上可以进行更多、 更方便的美术设计。
1、色彩:从陶器外表颜色来看,有红陶、 彩陶、灰陶、黑陶和白陶等。单色陶还有 褐、黄等色调。从泥质分有夹砂陶和泥质 陶。 2、种类:汲水用的小口尖底瓶;炊煮用 的釜、罐、甑、灶和鼎;储藏用的瓮、缸; 饮食用的盆、钵、碗、盘和杯等。 ★3、彩陶的概念:所谓彩陶是指一种绘 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 色陶器。
二.什么是工艺美术、工艺美术史
工艺美术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和一个民族生活美的体 现者,它通过一定的物质材料和相应的生产手段,工艺过程 而表现出自己所具有的双重性(适用与审美)实用价值和美 学价值。 具体地讲也就是工艺美术必须具备这样三个因素: 1、它是物质的,即用某种原材料加工而成为人们的生活日用 品(包括实用或欣赏品)。 2、这种物质材料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即有造型、色彩、图案 等和物质材料的有机结合。 3、它必须具有使用价值和欣赏价值,具有商品的属性。
汉代长信宫灯
西汉长信宫灯:通高48厘 米,人高44.5厘米。 1968年于河北省满城县陵 山出土,现藏于:河北省 博物馆。
工艺美术的种类★
生活实用品,如一些染织工艺,陶瓷工艺, 家具工艺等。
一、生活日用工艺,即经过装饰加工的
二、陈设工艺(装饰欣赏品),即专供欣
赏的陈设品,如一些象牙雕刻,玉石雕刻, 装饰绘画等,有些工艺品不同侧重的兼有 上两类工艺品的特征,既是日用品又是陈 设品。
北方地区最早的彩陶,发现于距今7000年前 的甘肃秦安大地湾文化(一说为河北磁山文化); 南方最早的彩陶,发现于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 距今7000多年。 从分布地区来看,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东南的江西、福建、台湾、广东省和广西,西南 的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北方的内蒙古、宁 夏和新疆等地,以及东北的黑龙江、辽宁和吉林 均发现有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半坡型彩陶壶、盆、钵
彩陶汲水瓶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高54厘米,口径6.5厘米。现藏 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B、庙底沟型彩陶
1)庙底沟型彩陶是在半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 分布地区,以陕西关中为中心,向四周发展得更广阔,东 及山西南部、河南西部、西达甘肃的陇东、陇西、陇南以 至青海的东部。 2)庙底沟型陶器中的彩陶比半坡型增多,此时已较少使 用白色陶衣,多是在赭红色的陶胎上施以黑彩,很少运用 红彩或红黑两彩装饰,其装饰多用带状纹、垂弧纹、平行 条纹、圆点纹、回旋钩连纹、网格纹等几何纹样,也有花 瓣纹、羽状叶纹等,鸟纹的应用更为广泛,此外还有类似 蜥蜴的动物纹等。 3)庙底沟型彩陶多用直线和曲线结合,构成曲边三角形, 而纹饰的黑白双关是它的特色。
玉铲
这件玉铲器身扁薄,形制 规整,表面经过抛光,十 分光滑。穿孔整齐,可能 是用木棒、竹管加沙蘸水 钻成。这种精美的玉铲不 可能真正作为生产工具来 使用,可能是为了代表墓 主人的身份和地位,甚至 还有宗教上的意义
(二) 山顶洞人的“项链”(装饰的萌芽)
在距今两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晚期) 山顶洞人居住的遗址中发现了钻孔石珠和 卵石,钻孔的骨坠和兽牙等,这是在原始 的装饰方面最早的资料,是我们民族最早 的打扮。它象征着在原始生活中形成的主 题力量,是山顶洞人征服自然胜利的一种 标志。
第二节 工艺美术的起源与石头设计
1、工艺美术起源于劳动,原始社会彩 陶的制作者既是设计者又是使用者。 ★ 2、石头工具在原始人生活中的重要意 义 3、石头工具造型体的分析(图例)
旧石器时代砍砸器
砍砸器是旧石器时代的一 种形体较大的工具,器身 厚重,有钝厚曲折的刃口, 用于砍树、做木棒、挖植 物块根、砸坚果等工作。 长13厘米、宽12厘米,藏 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 其中彩陶根据其时间先后、艺术风格特点
的不同,分为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 厂等类型。
(一)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分期、分布与特点
1、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公元前4515-前 2557)(中游)和马家窑文化(上游); 2、黄河流域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 3、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屈家岭文化、 青莲岗文化和良渚文化; 4、北方草原地区的细石器文化; 5、东北地区的原始陶器; 6、华南地区的原始陶器。
石 斧
这些石器(无论是打击还是磨制的)都具 有科学及美术上的需求来制作实体,具有 尺度、比例和对称这样三个特征。 A、凡是手拿的工具都是在10-15公分范围 内; B、凡是手拿的工具都有一个把和刃的比例 关系; C、特别是刃可以说是对称的。
4、石头工具设计给我们的启示★
(1)雄辩地说明了工艺美术起源于劳动; (2)石头设计中功利和美的统一; (3)石头设计第一次揭示了形式美的法则; (4)石工具及其设计给我们提供了最早的 工艺美术设计的历史经验。
第一节 原始社会概况★
1,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标志 2,中石器时代为过渡阶段 3,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标志
属于这一时期遗存的有:黄河流域的大汶口文化(晚 期)、龙山文化和齐家文化,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 等。
目前发现旧石器时代的遗址:
1,早期以蓝田人和北京人为代表 2,中期以丁村人为代表 3,晚期以河套人和山顶洞人为代表 旧石器时代石器的主要用途:砍砸器、刮削 器、尖状器。
半山型彩陶壶
半山型彩陶罐
D、马厂型彩陶
马厂型彩陶发现在青海乐都县马厂沿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 墓葬中,它是由半山型发展而来,但分布地区则更向西发 展,直达河西走廊西端。 马厂型彩陶发展的三个阶段:早期以双耳罐为主,装饰花 纹不常用红黑相间的画法,锯齿纹又粗又钝也不甚流行; 中期彩陶壶的数量增多,壶体变瘦,颈部加长,四大圆圈 纹很流行;晚期的彩绘则流于简化,多运用波折纹。 品种:提梁罐、双连罐、带流罐、鸭形壶、豆、勺等多种; 纹样:折线纹、回纹、以人形纹(或称蛙纹)最具特色, 艺术风格:简练、刚劲。它的装饰不及半山型精致、显得 粗犷、豪放,注意大效果。纹饰中锯齿纹逐渐消失,常见 简练的直线纹、回纹、旋纹、网纹。
旧石器时代工具
新石器时代的石器
一般认为新石器时代有三个特征:★ 开始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 发明了陶器 出现了农业和养畜业
新石器时代的石器
新石器时代
1978年河南新郑裴李 岗出土。长30.3、宽10 厘米。中国历史博物 馆藏,是原始农具之 一,用于垦荒、翻地。
石 锄
花岗岩实质,平背、 半圆弧形刃,通体磨 光,近背处有一圆形 穿孔。长12.5厘米,宽 11厘米,孔径2.5厘米, 黄龙县三岔乡泉坡村 出土,黄龙县博物馆 收藏。
新石器时代的玉器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在拣取石料时,往往遇着纹 理细密、色泽晶莹的“美石”,经过加工后,令 人爱赏,有的可以随身佩带,有的甚至在人死后 还要随葬坟墓,因而当石器工具逐渐为金属工具 所替代时,玉器工艺渐渐成为独立的工艺种类发 现起来。
新石器时代的玉器
山形玉饰:1987年浙 江省余杭县瑶山7号墓 出土,高4。8厘米、 宽8。5厘米。
马厂型兽形彩陶壶
马厂型彩陶壶
马厂型彩陶杯
马厂型彩陶罐
1)仰韶文化陶器的造型依照生活需要,按不同用途
而确定: 搬运饮料或储存食物的:罐、瓶、瓷等; 装盛食物的:盆、钵、碗、盘、豆、杯等; 烹煮食物的:釜、鼎及出现较晚的鬲、盉等,较典型 的是小口尖长瓶。 2)纹饰:仰韶陶器除一部分以实用为主的素面器外, 一部分经过刻、划、捺、印、彩绘及附加堆纹等艺术 加工的品种,大部分绘画在细泥、红陶盆、碗器皿上, 粗制的陶器以绳纹为多,线纹少量、弦纹附加堆纹。 当时的制陶技术为手制(手捏与泥条盘做)个别已经 出现慢轮修整的痕迹。
三.为什么要学习工艺美术史
(1)通过工艺美术史的学习,对我国工艺 美术的发生、发展,各主要品种及代表作 品,各时代的风格特征,有一个基本的了 解。 (2)探求工艺美术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批 判地继承,发展我国的工艺美术传统。 “古为今用”借鉴优秀的遗产,创造我国 民族化、现代化的工艺美术。
四、如何学好工艺美术史
第四节 彩陶工艺
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 征之一★。陶器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很重要 的意义,不仅丰富了生活用具,而且也加 强了定居的稳定性。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 源》一书中写道:“陶器的制造都是由于 在编制的或木制的容器上涂上粘土使之能 够耐火而产生的。最初是用泥糊在编织物 上烧成的,后来就直接在泥制坯上烧制 了。”
庙底沟型彩陶
彩绘鲵鱼纹瓶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高38厘米,口径6.8 厘米,1958年甘肃甘 谷县西坪出土,甘肃 省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