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党在基层执政地位的基础。
近几年来,____(省、市、区、县)顺应基层民主政治发展方向,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上探索出了切合实际、符合发展要求的新路子,效果十分显著。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解决。
一、我县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及特点(一)现状:第一,深化选举的民主程度,更加深入地落实广大党员和群众的选择权。
一是在群众性自治组织中全面推行“海推直选”。
坚持把村委会、社区居委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的选举,作为基层民主政治改革的突破口来抓。
早在____年,我县就在全省率先在宋河镇鲍河村村委会换届时推行“海推直选”,正式候选人由全体选民直接推荐产生,村委会成员由全体选民直接、差额选举产生。
XX 年、XX年两次村委会换届,全面推行了“海推直选”。
XX年,我县将村委会换届模式由农村向城镇社区进行延伸,在新市镇云杜社区进行了社区居委会成员“海推直选”试点。
在____年2月份启动的第三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中,又全面推行了这一选举模式,顺利产生全县30个社区居委会新一届班子。
“海推直选”这一选举模式的全面广泛深入的推进,使广大群众的选举权得到了充分的落实。
二是在基层党组织中普遍进行“两推一选”。
XX年8月,我县又在在杨集镇进行了以“两推一选”镇党委书记和镇党委其他成员为主要内容的“杨集选举”,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反响。
以“杨集选举”为契机,乘势而上,分别在村党支部、社区党组织及乡镇党委换届选举中全面推行“两推一选”,广大党员群众参与民主选举的权利得到了有效保障。
三是在县直事业单位中试行领导班子成员“直选”。
借鉴村、镇民主选举的成功经验,将民主选举向县直事业单位拓展。
XX年4月,在县人民医院直接差额选举产生了院长、副院长。
XX年年12月,又分别在县中医院、县实验中学进行行政领导“直选”。
县直事业单位直选行政领导班子成员,实行了事业单位干部由委任制向选任制的突破,将我县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第二,创新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制度,更加规范地落实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一是健全县委议事决策制度。
制定出台了《中共____(省、市、区、县)委议事规则(试行)》,建立和完善了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及公示制度,重新确定了县委全委会、常委会的职责,对议事范围、议事程序、议事纪律等进行了规范。
明确规定在干部任免、重点项目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内容时要进行票决。
特别是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试行县委常委会、全委会差额票决制。
二是推行镇党委议事决策“两票制”。
积极探索并推行了乡镇党委决策“两票制”,即在乡镇党委政府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时,先组织群众代表对决策事项投建议票,再根据建议票得票情况由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
“两票制”决策的实施,提高了乡镇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水平,有力地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
XX年年以来,全县各乡镇先后对432项重大事项进行了“两票制”决策,仅基础设施项目就有80多次,解决困扰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260多件。
三是试行镇党代表大会常任制。
制定了《____(省、市、区、县)镇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行办法》,在杨集、永隆进行了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
试点镇根据《办法》,对党代表定期进行培训,组织代表开展持证视察、专题调研、议案呈报等活动,召开党代表大会年会,对镇党委、纪委工作进行评议。
镇党代表常任制的实行,改变了党代表只在5年一次的党代会中发挥作用的方式,进一步扩大了党内民主。
四是推行村级民主恳谈会制度。
在全县全面推行了《____(省、市、区、县)村级民主恳谈会制度》。
由村党支部每两个月主持召开有村组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参加的村级民主恳谈会。
民主恳谈会实行“七步议事法”,即会前准备、组织学习、汇报工作、公开财务、讨论决策、现场办公、会后落实。
村级民主恳谈会制度的推行,实现了村级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的有机融合,进一步落实了群众的“四权”。
《人民日报》曾以“村民都是当家人”为题对这一成功经验作了大篇幅的报道。
第三,健全民主监督体系,更加有效地落实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监督权。
一是全面推行公开制度。
坚持全方位、多形式将村务、政务、党务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的监督。
实现了政务、村务公开向党务公开延伸。
在不泄漏党的秘密的前提下,公开党组织的重大决策,发展党员情况,后备干部培养情况,民主评议党员情况以及党内干部的选拔任用情况等,实现了单一公开向多渠道公开延伸。
积极推行广播公开、电视公络公开、资料公开等形式,为各类群体有效地实行监督创造条件,实现了命题公开向点题公开延伸。
普遍设立了意见箱、咨询电话,群众需要公开哪些内容,可以写成单行书面材料,投入意见箱,还可以拨打电话咨询或反映情况,实现了结果公开向程序公开延伸。
XX年年,我县被评为“全国政务公开先进单位”。
二是着力加强对“一把手”监督。
制定了《关于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的意见》、《关于加强“一把手”用人权监督的暂行办法》等规定,以制度的形式刚化对“一把手”用人权和用财权的监督。
在用人权上,强调将“一把手”选人用人的初始提名权扩大到班子成员,通过干部差额考察制度和党委会票决制度,有效地制约和规范“一把手”用人权。
在用财权上,全面推行“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财务、基建和物资采购制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试行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结算制度,有效制约和规范了“一把手”用财权。
三是推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
对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实行一年一次的个人事项报告制度,重点对领导干部的婚姻状况、出入境情况,配偶、子女工作、学习情况,本人和近亲属的财产状况等内容做了详细的摸底调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领导干部信息档案,加强了对领导干部本人及近亲属的追踪监督力度,将领导干部个人不良倾向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外部络。
加强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探索建立群众广泛参与的廉政建设长效监督机制。
完善人大代表的监督,开展视察、质询活动,实行了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有效监督。
健全政协机关的监督,每年组织政协委员对执纪执法部门进行民主评议,对群众反映大、委员评议差的部门实行跟踪评议,限期整改,解决突出问题。
重视舆论监督,对媒体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讨论和决定,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改进工作的一个信号。
(二)主要特点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中,我县重点探索构建的以“一选两制”为主要框架的制度体系,是一大亮点。
“一选”,就是大力深化民主选举,全面落实广大党员、群众的选举权。
“两制”,就是大力推进乡局级党组织重大问题议事票决制度和村级民主恳谈会制度,全面落实广大党员群众的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纵观我县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一选两制”,适应了新要求,开拓了新领域,实现了新突破。
一是顺应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新要求,在发展党内民主上有了新突破。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为此,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必须把发展党内民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选两制”正是顺应这一新要求的开拓之举。
“两推一选”工作改革和完善了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的选举制度,广大党员的意愿在选人用人中得到了充分反映。
乡镇党委重大事项议事票决制度,健全了民主集中制,强化了民主对集中的制约,实现了党内议事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村级民主恳谈会制度让广大党员参与村级事务的管理、决策和监督,构建了一个反映党员意志、发挥党员作用的制度平台。
“一选两制”的推行,使党内民主摆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优先、突出的位置,实现了对人民民主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是顺应以村级民主促进乡级民主的新要求,在提升民主层级上有了新突破。
____(省、市、区、县)是全国村民自治模____(省、市、区、县)。
十多年来,全县大力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广大群众民主素质在民主实践中得到了全面提高,他们迫切需要在各方面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包括乡镇干部的选举权和罢免权,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等等。
XX年年年,有关部门曾随机调查了2200多名农民,其中认为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应由全体党员和选民提名的有1613人,占73.3%,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应实行差额选举的有1610人,占73%。
由此可见,随着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入推行,随着广大党员和群众民主热情和民主素质的不断增强,提升民主层级,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让广大群众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已经成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的基本走向。
“一选两制”正是顺应这一发展要求,将村级民主扩展到了乡级民主,用乡级民主推动村级民主,以村促乡,以乡带村,使乡级民主和村级民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路。
三是顺应“四大民主” 互相支持、互相促进的新要求,在健全民主体系上有了新突破。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一个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促进的体系。
要深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必须构建起新的制度体系,把“四大民主”建设统一起来,络化、系统化。
“一选两制”适应了这一新的要求,以“两推一选”为载体,较好地落实了党员和群众的选择权,以重大事项议事票决制度和村级民主恳谈会制度为载体,较全面地落实了党员和群众的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一选两制”在健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体系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近几年来,随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村民自治制度的不断完善,群众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进一步促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
但是,当前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发展与民主推进的矛盾,影响了基层民主建设。
民主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应相互适应。
经济发展的速度影响着民主化程度的进程。
从调查中发现,越是经济发展速度快的地方,民主化程度越高,气顺人和。
反之,人心不稳。
目前,我县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与民主的推进速度不对称,特别是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缓慢,制约了民主政治的推进。
一方面,大部分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甚至有的是空壳村、负债村,在推进民主化进程中,必然会产生经济发展与基层民主建设不适应的问题,再加上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民主成本没有解决的办法,导致村级发展民主无积极性,影响了民主的推进速度;另一方面,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户的基本生活难以得到保障,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解决生计上,而无暇顾及民主管理,很显然,在生存权和发展权没有得到充分保障的前提下,客观上影响了基层民主的进程。
●第二、推进基层民主的合力不够,限制了基层民主的发展。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需要各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