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熟悉的陌生人

最熟悉的陌生人

最熟悉的陌生人
鲁迅离我们有多远?
鲁迅离我们很远,在八十多年前他已经离开了我们,成为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人。

“瘦瘦的身体,黄里带白的皮肤,似乎如同大病愈初的病人一样脸色憔悴,但是精神很好,整个人精神焕发,眼神炯炯有神。

他的头发一根根直直地竖着,没一根是耷拉着的,都那么长,头顶是一片‘茂密的森林’。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胡须——浓密极了,而且极其像隶书的‘一’字。

都知道他是谁了吧——中年鲁迅。

鲁迅先生一向习惯穿长衫,手里经常拿着一支安烟。

当有人说了可笑的话,鲁迅先生就发出发自内心的笑声,他的笑十分明朗,常常笑得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常三根半夜写文章,用笔战斗一生,被命为‘民族魂’”
这是鲁迅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形象,铮铮铁骨,不倒的巨人。

鲁迅离我们很近,如今“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从小学语文课本里的《少年闰土》,到中学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祝福》再到大学的专业课程《鲁迅研究》,鲁迅的文章伴随着我们学习成长。

可我们却怕他,怕他的文章,怕文章中怪癖难懂的字眼。

鲁迅的精神被我们挂在嘴边,关于鲁迅的研究更是层出不穷,可真正读懂的又有几人呢?
对于鲁迅,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人,最痛心的是找不到懂你的人。

我仿佛看到鲁迅在写阿Q时,他的心在淌血,他写的不是阿Q,而是一群懦弱的自欺欺人的懦夫,
是一个悲哀的落寞的民族,是一个破败的丑陋的国家。

他不停地呐喊,求救。

救救这些麻木的灵魂,让他们清醒起来吧;救救这个没有生气的民族,让他凝聚起来吧;救救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让重新崛起吧。

“阿Q,不只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过去有,现在有,未来也还存在。

因为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狂人’,想砸碎这个不公的世界。

但悲哀的是,我们又只能在表面上当阿Q,凭着那一点‘阿Q精神’自我安慰,痛并快乐地生活着。


读鲁迅的《阿Q正传》,分析他的精神胜利法,让我感到惶恐。

我从阿Q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妄自尊大,自轻自贱,欺弱怕强,麻木健忘”这些特点一针见血,甚至有些惨不忍睹。

近来,我从一首歌曲里找到了共鸣。

“像我这样迷茫的人,像我这样寻找的人,像我这样碌碌无为的人,像我这样庸俗的人,像我这样懦弱的人……”这是最近一首很火的歌,歌名是《像我这样的人》。

平铺的节奏,简单的字眼却唱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或许这就是我们新一代年轻人的现状吧,精神的空虚让我们失去了自我,迷失了方向,更可怕的是我们忘记了自己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

最后,这首歌把我们聚在了一起,成了像我们这样的人。

我慢慢开始读懂鲁迅。

如果说鲁迅的寂寞空虚是因为无人能懂,那么我们青年人的空虚麻木则是因为没有信仰。

我们享受着舒适的物质生活,每天抱着手机,饱尝这个快餐时代的各种副食品。

我们肆无忌惮地发表言论,却抱着
吃瓜群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挂起的侥幸心理;我们会为了双十一的各种折扣优惠强红了眼,然后眼巴巴地抱怨开始吃土生活;我们会为了几局游戏废寝忘食,破口大骂,然后周而复始,依旧无聊着,空虚着……我开始品读鲁迅,领悟每一部作品背后的深刻的精神内涵,然后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共鸣,才发现,鲁迅离我们那么近。

“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


很多人都愿意活在梦里,只愿长醉不愿醒。

是因为梦里的生活太甜,而现实生活又太苦。

但躲避现实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这样,你会错过更多。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虽然现在的生活不需要如此壮烈的勇敢,但也需要你拼命一搏!
曾几何时,我多么想读懂鲁迅,是为了卷子上能多加几分;现在,不用为了那几分而绞尽脑汁,放下所有的防备,走近鲁迅,让这位熟悉的陌生人,真正成为我的朋友。

得此友人,是我这辈子莫大的荣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