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将领曼斯坦因
曼斯坦因(1887-1973),德国军事家,与隆美尔和古德里
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
他们是助纣为虐的法西斯帮凶,对别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战争罪行,同时他们过人的军事素质、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也对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与那些制造屠杀的纳粹德国政客们和党卫军首脑相比,他们虽在希特勒的战争中策划指挥,却反对纳粹的屠杀和灭绝政策,更没有参与屠杀暴行。
也许正因为如此,加上他们令人惊叹的军事造诣,使他们赢得了敌国的尊敬和历史学家、军事学家的客观评价。
曼斯坦因出身贵族,受过良好的军事教育,早年是一个优秀的参谋军官,对战术,战役,战略都有自己比较成熟的观念。
从1942年12月到1944年3月,曼斯坦因进行了15个月的艰苦作战,他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从顿河草原退到加里西亚,仍能保持比较完整的战斗力,这是一个奇迹。
他善于集中使用装甲部队,强调速战速决,出奇制胜。
美国人认为:曼斯坦因是德军在二战中最优秀的野战部队司令。
由于其快速出奇制胜的战术,被人们尊称为“闪击伯爵”。
(引用自百度百科)
曼斯坦因在深入研究黄色计划的内容和全面分析作战双方的情况之后,认为黄色计划有模仿“施利芬计划”之嫌,难以出奇制胜,故而主张:西线攻势的目标应该是在陆地寻求决战;攻击的重点应该放在A集团军群方面而不应放在B集团军群方面,A集团军群应从地形复杂却能出敌不意的阿登地区实施主攻,挥师直指索姆河下游,这样才能全歼比利时的盟军右翼,并为在法国境内赢得最后胜利奠定基础;A集团军群的兵力应由2个集团
军增到3个集团军,此外还需增加强大的装甲部队。
此即著名的“曼斯坦因计划”的要旨。
曼斯坦因的主张得到A集团军群司令龙德斯泰特的赞同。
从1939年10月到1940年1月,A集团军群司令部先后以备忘录的形式6次向陆军总司令部提出上述建议,仍未得到同意。
在经过了充分的论证和几次演习之后,“曼斯坦因计划”终于得到了确认。
1940年5月9日“曼斯坦因计划”被付诸行动。
由于英法等同盟国方面仍死抱德军会沿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老路进攻的观念不放,按照“D”字计划进行防御,即同盟军的防御重点仍放在左翼。
而在右翼,则只留下几个战斗力较差的法国师,把守“不可逾越的阿登山脉”各路口处和前进道路上的要地。
就这样,“曼斯坦因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战役第一阶段德军就消灭了法军近三十个师。
曼斯坦因在他的回忆录《失去的胜利》中,记录了从波兰战役一直到“齐克塞口袋战”。
他制订的“镰刀闪击”计划也称“曼斯坦因”计划堪称完美。
此书记录了曼斯坦因元帅在二战中自己参与的所有大型战役的指挥经历,站在军事指挥学的角度上看这本书对机械化空地协调进攻战术——这种二战中新出现的军事理念通过战例进行了具体阐述,这种军事理念并非是刻意地体现在一个个作战计划的制定当中。
曼斯坦因在回忆录《失去的胜利》里痛定思痛,可惜历史不会再给他重上战场的机会,古德里安在战后还成为了北约的主要军事战略家,而曼斯坦因的悲剧正是二战德国的缩影。
深冬的高加索风寒刺骨,又一个师的苏军在反攻的途中消失,红色的雪地上空依稀还可听到那嘹亮的歌声。
前进,前进,看胜利已经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