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四大地理区域
第一节地理区域的类型与划分
1、地理区域有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等多种类型。
同一类的区域内,可以进一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对于同一区域,可能具有不同的身份,如长江三角洲地区既是一个自然区域,还是一个经济区域。
2、依据夏季风影响的范围,可以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季风区又可以划分为温带季风区、亚热带季风区和热带季风区。
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可划分为东部地区(京、津、冀、辽、鲁、苏、沪、浙、闽、粤、桂、琼)、中部地区(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湘、赣)和西部地区(新、宁、陕、甘、青、藏、川、渝、云、贵)。
3、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自然环境差异大,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区域、南方区域、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①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②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③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④青藏地区与南方、北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4、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气候总体上比较湿润,植被以森林为主;西北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草原和荒漠广布;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而形成
特殊的高寒景观。
由于各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也存在显著差异。
5、秦岭—淮河—线,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耕地以旱地为主,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耕地以水田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6、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1月0℃等温线;(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3)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5)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6)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7)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8)冬季河流是否结冰的界线
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三、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2、西北地区的干旱的原因:⑴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⑵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3、青藏地区的太阳能资源的丰富的原因:空气稀薄洁净、水汽含量很少,阳光穿过大气时损耗少,直接辐射较强。
西藏首府拉萨,年日照时间长达3000多小时,被称为“日光城”。
4、西北地区:
位置范围:主要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甘肃、新疆、陕西和宁夏的北部,主要地形区有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气候以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植被景观自东向西依次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原因:降水量自西
向东越来越少);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只有在盆地边缘出现稀少的绿洲。
西北地区河流很少,而且多为内流河,多季节性河道。
这一切说明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
青藏地区:本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高寒。
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青藏地区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
气候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
河流特点:河湖众多,是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5、西北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牧场和主要畜种有各具特色。
6、人们利用河水、高山冰雪融水以及地下水,在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等地发展灌溉农业;在藏南谷地、湟水谷地等海拔较低的地区发展河谷农业。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在农牧业生产中要注意合理利用草场和水资源,防止草场退化和土地荒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