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你的船长》教学目标:1.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公平公正的观念。
2.理清文章的演讲思路(本文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结构。
)教学重点:1、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2、分析欣赏本文的演讲思路。
教学难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1.教育学生珍惜宝贵的时光,把握机遇,创造人生的辉煌。
同时培养孩子们公平、公正、正义的精神和同情心。
2.教育学生尊重父母,感谢他们赋予每个孩子宝贵的生命。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请学生谈谈对课文标题的理解。
(这里把人生或是社会比作大海,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航行在这人生之海的航船中的船长。
我们是自己命运的掌舵人,命运紧握在自己手中。
)(副标题——寄语十五岁,意为捎给十五岁的话,实际上是对十五岁的人谈的话。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来历。
本文的作者是一位学生的母亲,2000年3月3日,她女儿所在的北京101中学初三(4)举行了一个主题班会,为全班孩子集体过15岁的生日。
作者当时作为学生家长代表在会上发言,本文就是她的发言稿。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积累字词,完成练一练。
(1)心( fei)(2)(qi)视(3)无动于(zhong)(4)呱呱坠地()呱呱,形容婴儿啼哭声。
呱呱坠地,指婴儿出生。
(5)幸灾乐(huo):别人遭到灾祸时自己心里高兴。
(6)交织:错综复杂地合在一起。
(7):处在高处,俯视下面。
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2思考讨论(1)在主题班会上,作为学生家长代表的作者提出了哪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是什么关系?(三个问题形成了一个系列,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让学生们推己及人,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中心观点,巧妙地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做一名称职的船长。
)(2).通过三个问题,引出了作者什么观点?归纳出了什么结论(演讲词的中心观点,即作者希望孩子们具备什么样的品质,成为什么样的人)?(板书)(3)读了这篇课文以后,你认为“你是你的船长”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养成公平、公正、正义的观念,与“做自己的船长,把握自己生命的航程”这一主题有何联系?(这里把人生或是社会比作大海,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航行在这人生之海的航船中的船长。
我们是自己命运的掌舵人,命运紧握在自己手中。
形成这种观念是作为船长的一项重要素质,也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素质。
)(4)你如何评价这篇演讲词?总结感悟如:中心明确,条理清楚,逐层深入。
演讲针对性强。
演讲富有鼓动性。
(感染性)语言具有亲和力。
(真切)三、写一写你将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航向,你有哪些心里话要说,请写到纸上。
示例:船长是一船之主,他应该能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具有临危不惧、从容不迫的心理素质,还具有临危决断、指挥若定的能力。
只有凭着勇敢、智慧、不怕困难的精神,才能使我们的航船到达胜利的彼岸。
六、布置作业。
独立完成思考练习二。
课外阅读《战胜自己》板书设计你是你的船长附:1、演讲要有针对性,在课文第一段,演讲者是如何注意台下听众的不同身份的?你能举出其中的话简要说明一下吗?(她分别抛给家长和孩子们一段亲切而富有激情的话,很快抓住了听众的心。
对于家长,她说:“当在座的……了不起的事。
”这些话说出了家长们的心声,令家长感到欣慰。
对于同学们,她说:“你们整整齐齐……能量。
”这些话说出了孩子们活力无穷的特点,语言富有激励性,调动了孩子们的情绪。
)2、你赞同作者所说的“你自己也同样会有弱点、不幸、失败或缺陷”的说法吗?在生活中,你是否见过或经历过因弱点、缺陷、失败、不幸而遭人嘲笑,遭遇不公平、不公正的事?(从小范围看,这种说法可能不对,但从大范围看,应该是对的。
别人的这些情况可能是暂时的,说不定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也会陷入这些窘况之中,因此赞同。
如:嘲笑成绩不好的同学。
3、你是如何理解“公平”、“公正”四字与课文第13段第3、4句话之间的联系的?(对于有弱点的不幸的人,我们不必嘲笑,因为我们自己也会有同样的弱点,应该说人人都是平等的,因此我们应有“公平”的观念;所谓“公正”,指我们处理一件事情,无论双方的地位如何,评判者都能根据正确的是非观作出结论,不因为一方有某些缺陷而受到不公平待遇。
第13段第3、4句话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你是你的船长---寄语十五岁魏春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领悟文章的主题。
2.理解文意,挖掘课文的思想内涵。
3.理清作者的演讲思路,特别是所提出的三个问题之间的关系。
4.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
5.积累生字新词。
(二)过程与方法:教师先解题,让学生对本文的中心内容有所了解,然后模拟演讲;引导学生体会文意,与学生共同探讨本文的演讲思路,体会重要句子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教育学生珍惜宝贵的时光,把握机遇,创造人生的辉煌。
同时培养孩子们公平、公正、正义的精神和同情心。
2.教育学生尊重父母,感谢他们赋予每个孩子宝贵的生命。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 1.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领悟文章的主题。
2.理清作者的演讲思路,特别是所提出的三个问题之间的关系分析欣赏本文的演讲思路。
3.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公平、公正的观念,做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
难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对人生的感悟。
教学突破: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
设计当今社会是否需要同情心正义感的课堂辩论。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网上搜集有公平、公正观念的人物事迹,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事迹材料。
搜集有关材料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导入新课,解题。
1.分析题意,进入新课学习。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2.积极配合教师,聆听“船的忠告。
3.分析作者演讲思路。
3.理清作者的演讲思路。
4.组织学生辩论。
4. 融入课件中的画面,体会自己所产生的真实情感。
5.寄语学生。
5. 积极参与辩论。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询问学生的年龄,引出十五岁)十五岁是一个花一样的年龄,十五岁是一个充满梦想的年龄,十五岁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年龄。
十五岁的生活里有友情的温馨,爱的涟漪和成功的喜悦。
十五岁的你们就像一只只小船,点亮了理想的航标,张满了帆起航。
然而,人生的海洋是波澜起伏的,穿过涓涓细流,你也许会遇上惊涛骇浪,激流险滩。
因此,在前行的过程中,你们除了要做一名勇敢的水手,还需要一位智慧的船长。
那么谁能为你担当船长呢?告诉大家:“那就是你自己”。
正如一首小诗中说的:人生是艘航船/让风留给帆/方向留给舵/船长站的位置/留给我。
所以我说,你是自己人生航船的船长。
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你是你的船长》这一课。
听听一位老船长的对我们提出的忠告。
二、理解课文标题这里把人生或是社会比作大海,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航行在这人生之海的航船中的船长。
我们是自己命运的掌舵人,命运紧握在自己手中。
副标题——寄语十五岁,意为捎给十五岁的话,实际上是对十五岁的人谈的话。
作者当时作为学生家长代表在班会上发言,本文就是她的发言稿。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提示:语重心长、情真意切、充满希望)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3、集中力量朗读后三段四、研讨课文(一)多媒体显示问题,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其中。
1、这篇文章的中心观点是什么?(即作者希望孩子们具备什么样的品质,成为什么样的人)。
2、为了表达自己的中心观点,作者设计了一些问题,请同学们找出这些问题?3、作者设计的三个问题的次序能否颠倒?为什么?4、在提出三个问题之后,作者要求我们去做一件什么事?5、作者为什么要求我们这样做?6、文章最后作者对我们提出了什么希望?7、你认为有同情心有正义感对于人生很重要吗?8、你认为做好人生的船长,除了具有公平、公正、正义、善良这些品质外,还应具有哪些优秀品质?(二)师生互动过程1、教师提问讨论题第一题,学生在文中找到答案。
明确:作者希望孩子们具有公平、公正的观念,做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
2、教师提问讨论题第二题,学生回答。
明确:问题一:掐一掐你们的胳膊或自己的脸,看疼不疼?(自己能否感到自己的疼痛)问题二:我们当然知道自己的疼痛,但别人是不是也知道我们的疼痛呢?(别人能否感到自己疼痛)问题三:别人能够感到我们的疼痛,而我们是不是也能够感到别人的疼痛?(相互之间能否感到疼痛)问题四:亲人之间能相互感受,其他人之间甚至陌生人之间会有这种感受呢?(人们都能相互感受)(多媒体显示消防官兵解救被夹在墙缝中的小孩的画面;亲人离别的画面,学生体会自己的感觉。
)(边讨论边板书:自己感到自己疼;别人感到自己疼;自己感到别人疼;人们都能相互感受)3、教师提问讨论题第三题,明确:这三个问题是并不是毫无关系的,由自己能否感到自己的疼痛问到别人能否感到自己疼痛,由亲人之间的感觉问到陌生人之间的感觉,由浅入深,推己及人,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4、教师提问讨论题第四题,明确:作者让我们感受世界。
理解:“一身化作千万身”作者是让我们富有同情心,以一颗善良的心去对待别人。
当我们去感受去分担别人的不幸时,我们会赢得许多人的信任,我们会拥有许多朋友,我们不再是孤单的自我,而是丰富多彩的“大我”。
5、教师提问讨论题第五题,明确:我们不是孤独的、孤立的,作为人类成员,我们在生命的根部都是联系在一起的。
(人生活在社会中,不能孤立在存在。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依存的,每个人的喜怒哀乐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
个人就像一滴水,如果注入大海就获得了生命,而一旦离开大海,再美的浪花也会干涸消失,感受别人、感受世界是融入大海的过程,因为从根本上说,生命是一个整体。
)6、完成其余的讨论题。
(三)课堂辩论作者在文章结尾强调了同情心正义感对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的重要作用,但也有人对这一观点持否定态度。
有人说,同情心值几个钱?正义感有什么用?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无需同情心,无需正义感,因为它们不当饭吃。
下面我们就来一个小小的辩论。
甲方:同情心、正义感对人生极其重要。
乙方:同情心、正义感对人生无用。
多媒体显示资料供学生参考:1、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时空调查:谁来作证”节目,有几个故事:主人公有的贴告示,有的举牌子,更有的跪地哀求,目的是寻找证人。
寻找证人难,找到了让他们出庭作证更难。
有这样一个数字----10,据统计,目前我国各类诉讼案件中证人出庭作证率平均不超过10,证人不肯出庭作证,案件的是非就很难分清,当事人欲哭无泪,法官也爱莫能助。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4月11日)如果你是一起案件的目击者,你会出庭作证吗?2、近日,一段令人气愤的网络视频广为流传:11月7日,武汉561公共汽车上,两名男乘客因与司机就1元车钱产生分歧,遂暴打公交司机,并打伤阻拦的一名车队调度,还将车玻璃砸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