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讨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技术发展

探讨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技术发展

探讨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技术发展
民用建筑是常见的一类建筑,其结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民用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为保证民用建筑使用安全,必须科学合理的设计民用建筑结构。

本文结合大量文献材料,以民用建筑常用类型为切入点,对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仅供参考借鉴。

标签:建筑结构;常用类型;特点;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
近些年,我国民用建筑数量越来越多,结构类型多样、空间结构复杂,对建筑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于民用建筑而言,结构是一个主体框架,应具备足够的可靠性,才能保证建筑结构安全。

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技术水平已经有了大幅度提升,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复杂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需求,急需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上有新的发展。

为此,下面基于当前我国民用常用的结构类型及特点,对结构设计的关键技术发展进行了探讨分析。

1、民用建筑结构常用的类型及特点
1.1砌体结构
砌体结构主体采用围墙形式,围墙是主要的承重构件,同时也具备护围作用。

砌体结构主要特点:第一,成本低,經济性高;第二,设计简单,对设计人员的专业性、工作经验等方面要求相对较低;第三,承重强度低,抗震力低,不适用于高层建筑结构。

如果是低层的民用建筑可以使用砌体结构设计。

1.2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具备砌体结构的功能,但是与砌体结构设计相比,框架结构设计的平面布置更灵活,基本替代了砌体结构设计。

框架结构特点:第一,采用钢筋混凝土和型钢构件来称重,结构的承重力、抗震力高于砌体结构;第二,采用梁柱刚接,有较好的延伸性。

设计中,对结构平面、立面进行合理规划设计,使结构各部位受力均匀。

1.3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结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民用建筑结构布置、平面布置方面的要求,一般只应用于公寓建筑等。

剪力墙结构由于自身特殊的结构和承重特性,剪力墙有承重、分隔空间、护围等作用。

但是,也正是因为剪力墙有间距限制,造成剪力墙平面布置灵活性差。

1.4筒体结构
筒体结构设计的平面布置灵活,具有较强的抗侧刚度、抗扭刚度,对结构中
的剪力墙可以采用集中布置方式。

一般情况下,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比较常见。

2、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技术发展
2.1预应力混凝土大板结构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大板结构的民用建筑,楼板一般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大板,在大板上直接布置隔墙,梁柱中的梁设置成明梁。

这一种技术解决了传统建筑结构设计不美观问题,为建筑室内布局提供了更多空间,便于优化建筑结构空间设计。

此项技术在我国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已有多年的应用,技术相对成熟,加之预应力大板的材料费、制作费等成本不高,故受到很多民用建筑用户欢迎,是当前民用建筑设计中使用的一项重要技术。

2.2短肢剪力墙设计技术
短肢剪力墙有T型、L型、十字型和一字型等几种形式,是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等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常用的一种技术。

根据我国建筑行业相关规定,剪力墙长度是厚度的5-8倍为短肢剪力墙。

它在民用建筑结构中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将连接隔墙的梁隐藏在间隔墙的竖向平面内,提高平面布置的灵活性,增强建筑结构使用的功能性。

2.3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技术
在传统的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一般采用矩形柱,它虽然具备较高的承重力、清晰的导力途径,但是实用性、可实施性不高,所以提出采用矩形柱对框架结构,促进了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技术发展。

由于高层建筑日益增多,空间复杂性也较高,异形柱框架结构应用越来越多,常见的异形柱形式有L型、T 型、Z型等,优化了建筑结构的矩形柱设计,使室内空间布置更为灵活。

2.4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技术
由于建筑高度和空间结构、功能的复杂性,建筑承重方面发生了一定变化,过去主要依靠树木等材料,而现在主要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既提高了建筑结构平面布置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建筑的承重力和抗震力。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技术的主要优势:第一,材料质量好。

材料具有很强的刚性,提高了建筑承重力。

而且,材料的长度、距离都打破了原有材料的局限性,可以满足现代建筑结构设计要求,使空间布置更为灵活;第二,施工方便、简捷。

框架—剪力墙结构可以分段的安装施工,施工比较方便,没有复杂的工序;第三,降低成本投入。

由于施工方便、设计灵活,框架—剪力墙一旦投入使用就可以降低成本支出,缩短工期;第四,性价比高。

根据调查显示,用户对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民用建筑物的满意度较高,促进了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技术发展与应用。

2.5钢结构设计技术
钢结构设计技术是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常用的一种技术,与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砖混结构设计技术相比,钢结构技术的优越性相当明显。

第一,强度高,增加建筑室内开间面积;第二,工期短,节省人力、物力等各项工程资源,降低成本支出;第三,自重相对较轻。

由于钢结构中的少、土、混凝土等材料使用较少,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自重,比混凝土结构、砖混结构的自重轻;第四,环保性能高,减少空气污染、土地污染等;第五,可以促进钢材生产,提高钢材性能与质量。

结论:
综上所述,民用建筑结构设计是关乎民用建筑结构安全与否的关键因素,必须高度重视建筑结构设计。

从当前我国民用建设发展来看,常用的民用建筑结构有砌体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其中的关键技术涉及预应力混凝土大板结构技术、短肢剪力墙设计技术、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技术、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技术、钢结构设计技术等,是提高建筑结构可靠性的基础。

未来工作中,需要不断加强建筑结构设计技术研究,促进民用建筑结构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使用我国民用建筑结构安全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刘轶.现代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措施[J].建筑知识,2016,(10):232.
[2]战伟刚.现代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技术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9):135.
[3]桓照仲.我国建筑结构设计技术发展[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3):91-92.
[4]赵剑.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短肢剪力墙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3,(03):5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