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文分析计算课程设计

水文分析计算课程设计

《水文分析与计算》课程设计指导书
———设计年径流及设计洪水的计算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掌握PIII型频率曲线的制作方法
2. 掌握设计年径流及其年内分配的计算方法
3.掌握考虑历史特大洪水的设计洪水及其过程的计算方法
二、课程设计任务
1.根据所给资料推求设计年径流与设计年内分配过程
表1是某站1958~1976年各月径流量资料,根据所给资料推求P=10%的设计丰水年、P=50%的设计平水年、P=90%的设计枯水年的设计年径流量;并计算P=90%的设计枯水年径流年内分配过程。

要求:理论频率曲线采用PIII型分布,由矩法作参数无偏估计,并以估计值为初值,用目估适线法选配理想的理论频率曲线,注意比较验证均值X a、变差系数C V、偏态系数C S对频率曲线的影响效果。

检查所选最终的理论频率曲线的合理性,并计算所求设计频率的相应设计年径流,年径流分配过程采用典型年同倍比放大法。

3
三、课程设计成果要求
要求提交设计成果:一份电子文档,一份打印文档。

设计中的计算可采用采用excel 或编程计算,编程语言可采用FORTRAN 语言、C 语言、Basic 语言或同等功能的语言编程。

要求程序正确、可靠、可运行,符合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具有易读性、可修改性、可验证性、通用性,关键变量应作注释说明。

计算结果要表格化,便于检查、保存和打印。

设计设计报告,其重点是对计算成果的说明和合理性分析及其有关问题的讨论。

要求文字流畅,简明扼要;图表整齐清楚,名称、编号齐全;封面统一,最后装订成册。

四、课程设计的考核
平日考勤、设计报告,加上抽查提问及上机操作,对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五、课程设计时间与地点
时间: 2013年5月9日星期四 地点: 学院
六、实验原理
1.经验频率计算
经验频率:P=m/(n+1)*100%,模比系数:Q Q Ki i = 2.线型选择
频率曲线一般应采用皮尔逊Ⅲ型。

3.频率曲线参数估计
平均值:n
1
∑==
n
i i
Q
Q
变差系数:()
1
n 11
2
--=
∑=n
i i
v K C
4.偏态系数:Cs=2-3Cv
七、实验步骤
1、将测站所得数据年份及年平均流量数据复制与Excel 表格中,并列出序号,同时计算出年平均流量的均值。

2、另起一列,将年平均流量数据按从大到小排列。

按数学期望公式计算出相应经验频率P=m/(n+1)*100%。

在画图软件上绘制经验点距。

再计算出各相应的模比系数Ki (Q Q Ki i =)和(Ki-1)2。

3、选定水文频率分布线型(选用皮尔逊Ⅲ型)。

表2 某站年径流量频率计算表
4、利用平均值和变差系数公式分别计算它们的值,然后假定一组参数x,Cv和Cs。

为了使假定的值大致接近实际,用矩法求出x和Cv的值,作为第一次的x和Cv的假定值。

因为用矩法估计时Cs的抽样误差太大,一般不计算Cs,
而是根据经验假定Cs为Cv的2~3倍。

表3 某站理论年径流量频率计算表
5、假设Cv为0.3,Cs=2Cv=0.6。

根据假定的x,Cv和Cs,查离均系数表,得到Fi值。

以Fi值为纵坐标,P为横坐标,即可得到理论频率曲线。

用画图软件将此线绘制在绘有经验点距的图上(理论曲线一)。

发现配合不是特别理想需要作出进一步调整。

图1 某站年径流量频率曲线图
6、从图中可以看出理论曲线一和经验点距拟合得不是特别好,需要稍微做一些调整,因此进行第二次配线,将Cv值调整为0.275,Cs=2Cv=0.55,再进行配线得到理论曲线二。

7、由图中可见,第二次配得曲线偏转角度稍大,需作第三次配线。

此时,稍微增大Cv 的值到0.325,Cs=2Cv=0.65,再次进行配线,得到理论曲线三。

8、从图三配线与今年点距配合较好,取理论曲线三作为采用的理论频率曲线,相应于该曲线的参数便看作是总体参数的估值。

八、成果分析
由第一次配线结果表明,发现理论频率曲线一的中段与经验频率点据配合得较好,但是头部偏于经验频率点据的下方,故进行第二次配线,将Cv值调整为0.275,但发现头部偏于经验频率点据的下方更严重了,而尾部又偏于经验频率点据的上方。

于是增大了Cv值,经过第三次配线,发现与经验点据配合得较为合适,即作为采用的理论频率曲线。

由图1中的理论频率曲线三可知,P=10%的设计丰水年的设计年径流量为15.89m^3/s,P=50%的设计平水年的设计年径流量为10.43m^3/s,P=90%的设计枯水年的设计年径流量为6.78m^3/s,考虑到分配不利,即枯水期水量较枯,选取1964~1965年作为枯水代表年。

九、感想
通过完成这次实验,首先我能够更加熟练地使用excel和word软件,今后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在实际的生活和生产中。

其次,就这个实验而言,说它难也不难,说它简单也不是很简单,其中有许许多多的细节需要我们去注意,也间接地锻炼了我的毅力和恒心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