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介入手术室患者 ---安全转运
介入手术室患者 ---安全转运
[1] 中国医院协会.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指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67. [2] 吕桂玲,高义双,王静.“住院患者转入转出护理交接记录单”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河北医药,2008,30(12):2025.
有风险,怎么办?
• 消除风险! • 规避风险;
何为规避风险?
规避风险是风险应对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有计划的变更来 消除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
2. 风险防护:维持管道通畅 ,防止滑脱等,维持原有的监测及治疗措施。选 择近路运送。并在患者安全过床后拉起防护栏;使用轮椅的患者应束好安全 带并予以安全指导。转运时 ,各仪器妥善固定,避免转运过程中线路松脱或 仪器脱落。
采取的措施——转运后交接
1. 术前交接患者基本情况、特殊用药、病历资料等; 2. 术后:交接包括术中治疗经过 、转运途中的病情 、各种管道情况 、药 物用法及用量 、浓度以及术侧肢体制动情况 、穿刺口有无渗血 、渗液等 。
制定重症患者转运交接单
建立“移动ICU”转运机制
重症患者的转运是一个转运与监护、治疗相结合的过程,转运过 程中随时可能发生意外和危险。“移动ICU”的建立正是适应了这一需 要,提供了一个专业的可移动转运单元,建立规范的转运流程、各种 应急预案,并配以专业人员,全程监护,是现代化重症转运不可缺失 的部分。
原因分析——人员因素
护士的工作经验、能力水平以及工作疲惫、紧张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和 行为过失也直接影响患者安全[3] !
护士工作量较大,导致护士不能按要求与介入中心接送患者人员到床旁共 同核对患者的相关信息。部分接送人员由于安全意识薄弱及临床知识不足, 不能对患者在转运与交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很好的识别。
谢谢
[3] 中国医院协会.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指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67.
原因分析——流程因素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了“85/15 法则 ”
≥85%工作流程问题与出错的系统有关 ≤15%流程问题为员工可控或与个体行为有关
容易犯错是人的天性 我们不能改变人的天性 我们能够改变人们工作的系统
原因分析——管理因素
介入手术室患者 ---安全转运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介入手术室.张建红 2018.12.22
目录
CONTENTS
目录
01
安全转运的目的
02 转运风险及原因分析
03
采取的措施
04
小结
目的
A come
安全的接过来.
A
安全转运
B
B go
安全的送走.
介入手术患者按病情分类:80/20法则
1、急性心肌梗死
屏障是指用来保护目标免受伤害的措施,是预防和减少护理不安 全事件发生的有效方法,而管理屏障包括制度、操作流程、监控体系、 人员培训等 [4];
日常工作中缺乏对护士落实制度时相关细节的管理要求,未能充 分利用管理手段对介入患者交接及转运中涉及患者安全的各个环节进 行制约。
[4] 郭宏晶,张岚.国外患者安全屏障系统研究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 340-342
1. 病情及风险评估:包括生命体征 、意识 、用药情况 、心脏情况等;
2. 设备 、物品的准备 : 保持仪器 、设备性能良好 ,急救药品齐全,提前 整理好病历;
3. 人员配备:转运人员应为接受过专业急救技术培训 (基本生命支持 、高级 生命支持 、休克救治 、心律失常识别与处理等) ,并具有应急处理问题能力 的医生 、护士;
目录
CONTENTS
目录
01
安全转运的目的
02 转运风险及原因分析
03
采取的措施
04
小结
采取的措施
一、实施调研、总结、持续改进、制定管理规定、培训以及宣传等系列 措施,并在工作改进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科学地评价改进结果;
二、对心血管介入手术交接单进行改进,提高心血管介入患者转运与交 接的安全性。
采取的措施——转运前准备
4. 其它: 及时与介入手术室护士联系 ,通知电梯工作人员 ;告知转入科室 出发时间及预计到达的时间 ,以提前充分做好接收患者准备 ,缩短转运时间 , 保证转运安全。
采取的措施——转运途中监护
1. 病情变化的应对措施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 征,在转运过程中如发生病情变化不能及时转至科室时,应立即送就近科室 进行抢救,并电话通知科室医护人员进行支援抢救;
转运风险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及中国医院协会编写的《实施患者安 全目标指南》中指出:介入接送人员缺乏手术患者的可靠资料,接 患者时缺乏与病房护士的规范交接,因此极易在任一环节出现问题 时造成接错手术患者[1]。
另外,部分患者病情较重,转运时需要使用微量泵或是需要携带 抢救仪器至介入导管室。因此,在临床转运患者过程中,存在着许 多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2] 。
移动ICU——人员配备
人员 配备
医生 主管护师
护士 转运员
判断病情、下达医嘱 实施抢救
观察患者、协助抢救 负责仪器设备 科室之间联络
转运车
移动ICU——仪器配备
除颤监护仪 转运呼吸机 蓄电池的微量泵
转运用电动吸痰器
特殊设备: IABP、ECMO等
移动ICU——专用转运箱配备
药品箱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注射液、生理盐水、 输液器、注射器若干等
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我们所要规避的是风险 可能给我们造成的损失。
目录
CONTENTS
目录
01
安全转运的目的
02 转运风险及原因分析
采取的措施
04
小结
存在的风险
(1)患者疾病本身因素 :心脏疾病的病情变化快 、危险因素多 , 如心跳骤停 、严重心律失常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2)转运途中的仪器设备及急救药品因素 :如监护仪储蓄电不足, 氧气准备不足 ,急救药品准备不足等;
5、患者平卧于平车,加防护挡并遮盖保暖,通知电梯等候;
6、当台护士在门口等候,进行手术平车对接;接患者护士与当台护士再 次核对患者信息及腕带;
目录
CONTENTS
目录
01
安全转运的目的
02 转运风险及原因分析
03
采取的措施
04
小结
小结
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介入手术的难度
越来越大,转运风险也越来越高。只有培养专业 的护理转运人员,建立规范化的转运流程,才能 提高医护人员转运工作效率,保障患者的转运安 全。
危重患者
2、心力衰竭
20%
80% 3、主动脉夹层
4、爆发性心肌炎
5、术后心包填塞
6、恶性心律失常等
80%
普通患者
1、稳定性心绞痛 2、心律失常(室上速等) 20% 3、先心病 4、外周血管疾病(静脉曲张)等
80/20法则告诉我们: 一些关键的小的投入和努力,通常可以产生大多数的结果、产出或酬劳——提高效率就要抓住那20%的重点。
(3)转运人员因素 :如转运人员责任心不强 、经验不足 、应急能 力差 、缺乏判断性及预见性思维 、观察病情不仔细 、未及时发现病 情变化以及出现病情变化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等;
存在的风险
(4)转运前 、转运途中协调管理因素 :转运前对路线选择不当 、未能提 前与相关科室协调 、电梯故障或等待时间过长等均可造成转运时间延长 , 病情变化而无法实施正确的处理; (5)交接制度落实不到位 :转运交接中存在信息交接不全或遗漏 ,交接 双方职责不清等均为影响介入治疗患者转运风险因素。
气管插管箱
简易呼吸器、喉罩、石蜡油、 吸痰管、牙垫、20ML注射 器、口咽通气道等
转运箱配备
改进后的接送患者流程
1、接到需接患者信息,了解患者病情,确定接送患者人员;
2、通知病区了解术前准备情况,通知电梯等候;
3、推平车到达病区;与病区护士交接病历、术中带药等;
4、与病区护士在患者床旁核对信息及腕带,检查术前准备情况,核对无 误后双方签字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