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论据、论证
适练《中考导航》、《赢在中考》
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的问题,论证则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一、论据
典 型 考 题 ★文中叙述××(论据),其作用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文中的论据。 ★根据××(论点或观点)补写一个事实/道 理论据。
1.论据的类型 : ①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或史实。(举例后 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 ②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社会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 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 科学的原理、定律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警句。(引用名 言要分析)
①举例论证:“以……(事实)作论据,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增强了说服力。” ②比喻论证:“作者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证明了本文 (段) ……的论点,便于读者理解。” (浅显易懂,增强说服 力,同时又能使文章生动形象。) ③对比论证:作者把……与……对比,形成鲜明对照,很好地 证明了 ……的论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增强了说理的透彻 性。 ④道理(引用)论证:作者运用道理论证,引用权威性的话语, 论证了……的观点,使说理更深刻、透彻,增加论据的权威性, 更有说服力。
二、论证
论证: 论证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 间的纽带。
典 型 考 题
★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简要分析第×段段引用名言(俗语)的用意。 ★文章第×段论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 方法?
考点剖析: 中考中关于论证方式理解的考查,一般在于识别、分析论 证方式。议论文的论证方式一般有二种:立论、驳论。立论的 文章很常见,因此,对于论证方式的考查更多的在于驳论。 由于驳论文既可以驳论点,又可以驳论证、论据,所以,考查 时会对具体的批驳方法产生疑问,要求解答。 对于论证方法的考查主要有识别论证方法、分析论证作用 等方式。论证方法一般可归结为摆事实、讲道理。分析论证方 法的作用,就是揭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 因此解题 时要扣住中心论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论证方式与论证方法: 议论文论证观点所采用的基本方式,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 两种。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正面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 张。如《敬业与乐业》直接提出论点。驳论:就是通过反驳错 误或反动观点,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正确论点,反驳的方法主要 有:直接反驳对方论点;通过反驳对方论据来驳倒对方论点; 通过反驳对方的论证过程来驳倒对方论点,如中国人失掉了自 信力吗》;也有的文章采用立论和驳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论证, 如《不求甚解》。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四种: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 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谚语、公式、定理等来证明 观点。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 中证明观点的正确性。 (4)比喻论证。用人们所熟知的事物作比喻证明论点。
6.补充论据 用来证明论点的论据很多,因而在中考议论文阅读中,命 题者往往通过运用补充、添加或替换论据的方法来命题。补充 论据,一定要注意补写的事实论据要符合四性:真实性、典型 性、证明性、不重复性,不能凭空想象;补写的道理论据必须 准确无误且能强有力的充分的证明论点。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 定的阅读积累,在平时的阅读中要注意积累、总结一些名人的 事例、语言。再有就是在做议论文的阅读题时有目的、有针对
性的积累文中的名人事例、语录,为己所用。 语言表述形式可用类似于概括事实论据的格式:人物(谁) +故事梗概(怎么做+结果怎么样)。也可模仿原文的事例格式 来写。 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 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补写道理 论据的格式:名言格言警句。 7.注意论据的排列次序: 在一篇议论文中,可用来证明论点的论据往往不止一个, 这便要考虑一个顺序问题。谁先谁后,要遵照一定的规律,或 从古到今,或由主到次、或从小到大、或由浅到深、或先正后 反等等。
2.论据立足的根据: 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要能证明论点。 ①用事实作论据。事例必须真实可靠,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 有直接关系的部分。 ②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 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愿意。 3.论据的辨析: 区分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并不 是所有议论文中出现的名人名言都是道理论据。只有那些对论 点有理论支撑作用或直接可以证明论点的引言才是道理论据。 例如《谈骨气》中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只是用来完整的陈述 事件,并不能直接证明论点,所以属于事实论据。再如《事物 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中所引用的德国发明家约翰•古登贝尔克 和美国实业家罗兰•布歇内尔所说的话,也是在交代某种事实, 这也属于事实论据,而不是道理论据。
大显身手
一、阅读周国平《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完成1—4题。 1.作者要通过本文表达一种什么观点?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2.第⑶段划线句使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你能再写一条有关 “责任”的名言吗? 道理论证(引证法也可)。 示例:①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 我能做的事。”(居里夫人) ②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 点正是责任心。(列夫· 托尔斯泰) 3.如何理解第⑸段中划线的句子。 即一个人树立了自己人生的目标,并为努力奋斗,就不会因 迷茫而浮躁,因空虚而无措。 示例:青少年的人生的初始,它不仅仅是属于自己的,更是属 4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于社会、属于家庭的;青少年要为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将来努 力拼搏,而沉迷网络,虚度光阴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不负责任。
四、阅读《唯一可以带向远方的行囊》,完成12—15题。 12.本文原来的题目是“修剪心灵”,发表时编辑改为“唯一 可以带向远方的行囊”。阅读全文后,你认为哪一个题目更好? 请简述理由。 示例:用“修剪心灵”好,因为它直接点题,概括了文章的 主要内容。(或:用“唯一可以带向远方的行囊”好,因为它 与结尾处的句子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而且含有比 喻义,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1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 (1)最值得剪去的还是多余的欲望。 不能删去。因为“多余的”是指不必要的、过多的,并不包括 所有的欲望;如果删去,句意就成了所有的欲望都要剪去,这 不符合实际和写作意图。 (2)我们必须炼就一双火眼金睛,看清欲望的内核,对它们做出 合适的处置。 不能删去。‘因为“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形象地 说明了具有看透问题实质的能力,它是“看清欲望的内核”的先决条件,
示例:剪去悲观。我们生活中不可能事事如意,事业上也难以 一帆风顺。剪去悲观,才能使自己看到希望,鼓起生存的勇气。 鲁滨逊流落到荒岛上,与野兽搏斗,自种庄稼,顽强生存,他 相信终有一天会脱离逆境,最终被一艘过往的船只获救。
五、阅读白剑峰《比诺贝尔奖更重要的》,完成16—19题。 16.根据第①节内容,指出中国人的“诺贝尔情结” 的具体 中国人对诺贝尔奖的渴望和总得不到诺贝尔奖的困惑。 含义。 (要点: “渴望”“困惑”) 17.结合原文,说说你对“历史似乎总是充满戏剧性”这句话 的理解。 面对诺贝尔奖的桂冠,求者不得,得者不求。 18.指出第③④节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 ; 作用:为证明获奖科学家的成就在于对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作 出巨大贡献这一观点;与下文写中国科学界缺少诺贝尔精神形 成对比。 19.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概括一下“诺贝尔精神”。 执着求真的科学精神(经年累月的苦守); 造福人类的“大功利心”(关注人类命运的博大情怀)。
驳论中常用一种归谬法。先假设对方观点正确,然后引申出荒 谬结论,从而推倒对方论点。 2.论证方法答题技巧: 分析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必需与判断其所采用的论据类型 结合起来考虑,分析作者是“用什么来证明”的;分析对比论 证和比喻论证,则可以结合语句中所含修辞方法(对比和比喻) 的运用进行区分。 对论证方法作用的分析,除了明确其自身的共性之外,还 必需紧密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阐述。如果要求分析某论据是如何 论证论点的,一般要求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入手,针对所论述的 内容作简要分析即可。 答题时,首先要弄清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 喻论证的特点;其次,说明某种论证方法的一般作用,即典型 性、有代表性、有很强的说服力,再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解说。 3.关于论证方法及作用的答题模式:
三、阅读《谈自立》一文,完成8—11题。 8、本文采用了什么论证方式?其中心论点是什么?主要运用了 哪两种论证方法? 论证方式:立论。中心论点:人不求自立是不会成才的。论证 方法: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9、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说本文论证的过程。 开篇使用俗语引出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最 后归纳强调论点。 10、请以“自立”为比喻的本体,仿照示例写两个句子。 示例:自立,是那荒山上挺拔的松柏,四季常青。 (1)自立,是那石缝间翠绿的小草,坚韧顽强。 (2)自立,是那波浪中高扬的风帆,乘风破浪。 11 请结合本文思考,你认为当今的“富二代”们应当怎样做才 答题要点:要有吃苦的心理准备和精神,要自立、自强,要摆 能真正健康地发展 脱父辈的庇护;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感恩社会和 报效国家;要学好文化知识,练好创业本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科学地、发展地 继承家业、创新家业等。(能围绕自立自强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
二、阅读《黄岩岛,到底属于谁》,完成5—7题。 5.这篇文章驳论与立论结合,请用“︱”划分驳论部分与立论 部分,只能划一处。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6.第⑧段“从种种依据看”中的“种种依据”,在立论部分 中具体指哪些依据?请简要概括。 (1)中国最早发现黄岩岛,中国最早命名黄岩岛并将其列入 中国版图,实施主权管辖(答出两点即可给分,只答一点不给 分)。(2)中国一直对黄岩岛进行长期开发和利用、进行科 学考察(答到“开发利用” 给分,只答“进行科学考察”不 给分)。(3)菲专家发表文章称黄岩岛为中国固有领土。 7.选文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 什么作用? 论证方法:正反对比论证(或:对比论证,或归谬法)。作 用:有力地驳斥了对方“地理邻近论”是站不住脚的,是错 误的或有力地论证了国际法早已认定“地理邻近”不是解决 领土归属的国际法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