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s滤镜使用教程

ps滤镜使用教程


5.2.6 扭曲滤镜组
(7)波纹和海洋波纹:波纹产生类似于水中的波浪;海洋波纹 滤镜模拟随即的水波效果,使图像看起来好像是在水下
5.2.6 扭曲滤镜组
(8)玻璃:使图像看起来像透过不同纹理观看的效果
5.2.6 扭曲滤镜组
(9)球面化:使图像沿球形、圆管的表面凸起或凹下,形成三 维效果。
5.2.6 扭曲滤镜组
5.2.8 模糊滤镜组
(3)径向模糊:用于模拟前后移动相机或旋转相机产生柔和模 糊效果。 (4)模糊和进一步模糊:“模糊”用于消除图像中颜色明显变 化处的杂色,使图像更加柔和并隐藏图像中的一些缺陷; “进一步模糊”产生的效果比“模糊”滤镜强烈。
5.2.8 模糊滤镜组
(5)特殊模糊:对图像进行精确模糊,使唯一不模糊图像轮廓 的模糊方式。 (6)镜头模糊:为图像添加一种带有较窄景深的模糊效果 , 即图像某些区域模糊其他区域仍然清晰。
5.2.8 模糊滤镜组
(7)方框模糊和高斯模糊:“方框模糊”基于相邻像素的平均 颜色值来模糊图像,半径越大模糊效果越好;“高斯模糊” 利用高斯曲线的分布模式,对照片的远景和近景模糊,以更 加突出主体。
5.2.8 模糊滤镜组
(8)形状模糊:使用指定的内核来创建模糊,内核越大模糊效 果越好。 (9)表面模糊:在保留边缘的同时模糊图像。
5.2.10 画笔描边滤镜组
(4)烟灰墨和阴影线:“烟灰墨”用于表现日本风格的图像, 类似于用包含黑色墨水的画笔在宣纸上绘画;“阴影线”模拟 使用铅笔勾画阴影线、添加纹理和粗糙化图像的效果,并且在 勾画彩色区域边缘时保留原图的细节特征。
5.2.11 素描滤镜组
素描滤镜组用于制作多种艺术绘画效果。 (1)便条纸:使用前景色和背景色在图像中产生一种颗粒状的 浮雕效果,可以制作黑白插图或背景图案。 (2)半调图案:用于模拟半调网屏的效果,并保持色调的连续 范围,该滤镜产生的图像颜色会受前景色和背景色的影响。 (3)图章和影印:“图章”滤镜使图像简化、突出主题,看起 来好像用橡皮和木制图章盖上去一样,该滤镜最好用于黑白图 像; “影印”滤镜模拟图像影印的效果。 (4)基底凸现和塑料效果:“基底凸现”模拟浅浮雕在光照下 的效果;“塑料效果”使图像看上去好像用立体石膏压模而成, 使用前景色和背景色上色,图像中较暗的区域突出,较亮的区 域下陷。
5.2.5 像素化滤镜
(3)点状化和铜版雕刻 点状化滤镜将图像中的颜色分散为随机分布的网点,就像点彩 画派的绘画风格一样;铜版雕刻滤镜将图像转换为黑白区域 的随机图案,或彩色图像的全饱和颜色随机图案。
5.2.5 像素化滤镜
(4)马赛克 模拟马赛克拼图的效果。
5.2.6 扭曲滤镜组

扭曲滤镜组是对图像进行稽核变形,创建三位或其他 变形效果,包括切变、扩散光亮、挤压和旋转扭曲等。
5.2.6 扭曲滤镜组
(4)旋转扭曲:使图像产生一种中心位置比边缘位置扭曲更强 烈的效果,取正值时图像以顺时针旋转,取负值时图像以逆 时针旋转。
5.2.6 扭曲滤镜组
(5)极坐标:沿图像坐标轴进行变形。
5.2.6 扭曲滤镜组
(6)水波和波浪:水波产生类似于投石入水的涟漪效果;波浪 滤镜可按指定的波长、波幅、类型来扭曲图像。
和材质感。
(1)喷溅和喷色描边:喷溅滤镜产生用水在画面上喷溅、浸润 的效果;喷色描边;喷色描边使用带有角度的喷色线条的主色 重绘图像。 (2)强化的边缘和成角的线条:“强化的边缘”作用是强化勾 勒图像的边缘;“成角的线条”使用两种角度的线条来修描图 像。 (3)墨水轮廓和深色线条:“墨水轮廓”在原来的细节上使用 精细的线条重新绘制图像,形成钢笔油墨画的风格;“深色线 条”用短而密的线条绘制图像中接近黑色的深色区域,并用长 而白的线条绘制图像中较浅的区域。
5.2.8 模糊滤镜组

模糊滤镜组对选择区域或图层的图像执行某个模糊滤 镜,则将通过对图像中线条和阴影区域硬边相邻的像 素进行平均化,而产生平滑的过渡效果。
(1)动感模糊:以某种方向和强度来模糊图像,使被模糊的图 像产生高速运动的效果。 (2)平均:执行平均命令后,系统自动察看图像或选区的平均 颜色,然后使用该平均颜色填充图像。
(10)置换:使图像的像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移位。 (11)镜头校正:修复常见的镜头缺陷。
5.2.7 杂色滤镜组
杂色滤镜组中的滤镜可以随即分布像素,添加
或减少杂色。
(1)中间值:通过混合选区中像素的亮度减少图像中的杂色, 该滤镜对于消除或减少图像中的动感效果非常有用。 (2)减少杂色和添加杂色:“减少杂色”即减少数字图像杂色 JPEG不自然感及扫描的胶片颗粒;“添加杂色”则在图像 上添加随即像素效果,如配合“径向模糊”滤镜可模拟运动 效 (3)蒙尘与划痕、去斑:“蒙尘与划痕”滤镜通过不同的像素 来减少杂色,尝试不同的半径和阈值设置组合,可在清晰化 图像和隐藏缺陷之间达到平衡;“去斑”滤镜可保留图像边 缘而轻微模糊图像,从而去除较小的杂色。




向前变形工具:将被涂抹区域内的图像产生向前位移效果 重建工具:在液化变形后的图像上涂抹,可还原成原图像效 果 顺时针旋转扭曲工具:使被涂抹的图像产生旋转效果 褶皱工具:使图像产生向内压缩变形效果 膨胀工具:使图像产生向外膨胀放大的效果 左推工具:使图像中的像素产生向左位移变形的效果 镜像工具:使图像产生复制并推挤变形的效果 湍流工具:使图像产生类似水波纹的变形效果 冻结工具:在图像中涂抹,可将其中不需要变形的部分保护 起来 解冻工具:排除图像中的冻结部分 抓手工具:移动放大后的图像 缩放工具:缩放图像大小
5.2.11 素描滤镜组
(5)撕边和炭笔:“撕边”模拟撕破的纸片效果,适用于高对 比度的图像;“炭笔”滤镜在图像中创建海报、涂抹的效果 , 图像中主要的边缘用粗线绘制,中间色调用对角线绘制,其中 炭笔使用前景色,纸张使用背景色。 (6)水彩画纸:使图像看起来好像绘制在潮湿的纤维纸上,颜 色溢出、混合,产生渗透效果。 (7)炭精笔和绘图笔:“炭精笔”模拟使用炭精笔绘制图像的 效果,在暗区使用前景色绘制,在亮区使用背景色绘制;“绘 图笔”使用精细的具有一定方向的油墨线条重绘图像,该滤镜 的油墨使用前景色,较亮的区域使用背景色。 (8)粉笔和炭笔:模拟粗糙粉笔绘制的灰色背景来重绘图像的 高光和中间色调部分,暗调区的图像用黑色对角炭笔线替换, 在图像绘制时,炭笔采用前景色,粉笔采用背景色。
5.2.10 画笔描边滤镜组
(2)强化的边缘和成角的线条:“强化的边缘”作用是强化勾 勒图像的边缘;“成角的线条”使用两种角度的线条来修描图 像。
5.2.10 画笔描边滤镜组
(3)墨水轮廓和深色线条:“墨水轮廓”在原来的细节上使用 精细的线条重新绘制图像,形成钢笔油墨画的风格;“深色线 条”用短而密的线条绘制图像中接近黑色的深色区域,并用长 而白的线条绘制图像中较浅的区域。
5.2.13 艺术效果滤镜组
艺术效果滤镜组产生各种绘画风格。 (1)塑料包装和壁画: “塑料包装” 效果应用后图像好像被闪 亮的塑料纸包起来,表面细节很突出;“壁画”滤镜使用短、 圆和潦草的斑点产生粗糙的绘画风格。 (2)干画笔和底纹效果:“干画笔”模拟使用干画笔绘制图像 边缘的效果;“底纹效果”模拟在带纹理的底图上绘画。 (3)彩色铅笔和木刻:“彩色铅笔”模拟彩色铅笔在纯色背景 上绘画;“木刻”滤镜产生彩色剪纸的图像效果。 (4)水彩和海报边缘:“水彩”主要用来模拟水彩画的风格; “海报边缘”根据设置的海报化参数,减少图像中的颜色数目, 查找图像边缘并在上面绘制黑线。
5.2.3 消失点滤镜

消失点滤镜允许在包含透视平面(如建筑物侧面或 任何矩形对象)的图像中进行透视校正编辑
5.2.4 图案生成器滤镜

图案生成器滤镜可以用原有的图像生成各种重复样 式的图案
5.2.5 像素化滤镜

大部分像素化滤镜会将图像转换成平面色块组成的 图案,并通过不一样的设置达到截然不同的效果。
5.1.2 滤镜的使用方法
选择要执行滤镜的图层,选择“滤镜”菜单,
再选择滤镜,调整参数即可。
5.1.3 PS3滤镜库
5.2 各种滤镜效果解析
抽出 液化 消失点 图案生成器 像素化滤镜组 扭曲滤镜组 杂色滤镜组 模糊滤镜组 渲染滤镜组

画笔描边滤镜组 素描滤镜组 纹理滤镜组 艺术效果滤镜组 视频滤镜组 风格化滤镜组 其他滤镜组 数字水印滤镜组

5.2.1 抽出滤镜

抽出滤镜的作用是选择图像,主要适用于对象边缘 细微、复杂或者无法确定(比如火焰)的情况,使 用“抽出”命令不需要太多操作就可以将其从背景 中剪切出来,并且自动清除背景,变成透明像素。
5.2.2 液化滤镜
液化滤镜可以使图像局部产生变形、旋转扭曲、扩 展、收缩等效果。 液化滤镜效果只对RGB、CMYK、Lab颜色模式及 灰度模式起作用。
(1)彩块化和碎片 彩块化滤镜将纯色或相似颜色的像素结块为彩色像素块,使图 像产生类似手绘的效果;碎片滤镜可将原图复制4份,然后再 使它们互相偏移,形成一种重影效果 (2)彩色半调合晶格化 彩色半调模拟在图像的每个通道上使用扩大的半调网屏效果, 用小矩形将图像分割,并用圆形图像替换矩形图像,圆形的 大小与矩形的亮度成正比;晶格化滤镜将图像中的像素结块 为纯色的多边形。
(1)切变:使图像沿设定的曲线进行扭曲
5.2.6 扭曲滤镜组
(2)扩散亮光:以工具箱中背景色为基色对图像进行渲染,好 像透过柔和的漫射滤镜看到的效果,亮光从图像的中心位置 逐渐隐没。
5.2.6 扭曲滤镜组
(3)挤压:使选择区域或整个图像产生向内或向外挤压变形的 效果,取值在-100%~+100%之间,正值时图像向内收缩,取 负值时图像向外膨胀。
5.2.12 纹理滤镜组
纹理滤镜组为图像添加各种纹理,造成深度感
和材质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