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区域地理】第五章 第四节 青藏地区与三江源保护区
【区域地理】第五章 第四节 青藏地区与三江源保护区
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青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综合思维) 3.分析青藏地区河谷农业的自然条件与限制性因素。(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4.结合材料对三江源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进行分析与评价。(人地协调观)
区域地理
栏目导航 3
第四节 青藏地区与三江源保护区
青藏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在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 南,喜马拉雅山以北。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甘肃省西南部和新 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边缘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仅占全国的1%左右, 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区。
区域地理
栏目导航 4
第四节 青藏地区与三江源保护区
区域地理
栏目导航 5
第四节 青藏地区与三江源保护区
【读图指南】 ❶在图中找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山脉:喜马拉雅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 山、横断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 答案:略 ❷找出柴达木盆地。 答案:略 ❸找出发源于该地区的大江大河: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 答案:略
区域地理
栏目导航 9
第四节 青藏地区与三江源保护区
■地高天寒降水较少 1.冬寒夏凉日照充足 本区纬度同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地区相当,但因地势很高,形成独特的高 原气候。其特点是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气温低,日较差大,年较差小,迎风坡 降水多,高原面上降水少。 青藏地区典型的自然特征是高寒。随海拔高度升高,气温逐渐下降,一般来 说,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地势 高,空气稀薄,云量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散失的热量过多,气温 低,气候寒冷。 冬季气温一般比同纬度的东部平原低18~20℃;夏季气温一般在8~18℃,是 我国盛夏气温最低的地区。
区域地理
栏目导航 16
第四节 青藏地区与三江源保护区
■青藏地区农、牧业生产与资源开发 1.农牧业生产 由于地势高,高原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谷物难以成熟,只宜放牧。青藏高原 耐寒的高山草甸分布广泛,因而成为我国的高寒牧区,畜牧业一直是本区重要的生 产形式。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它们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 特殊高原环境,是高原分布最广的三大牲畜。
区域地理
栏目导航 17
第四节 青藏地区与三江源保护区
区域地理
栏目导航 18
第四节 青藏地区与三江源保护区
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青海省东部的湟水谷地是高原上的重要农业区, 适宜喜温凉的青稞、小麦、碗豆等的生长,并且单位面积产量较高。这是由于河谷 地带地势较低,热量相对丰富,日照时间长(有利于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 养分积累)。但是因为气温较低,作物生长期长。
区域地理
栏目导航 14
第四节 青藏地区与三江源保护区
区域地理
栏目导航 15
第四节 青藏地区与三江源保护区
【读图指南】 ❻指出喜马拉雅山南坡比北坡多出的自然带名称。 答案:热带常绿半常绿雨林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灌木 林带等森林带。 ❼分析喜马拉雅山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有较大差异的原因。 答案:南坡纬度较低,相对高度大;北坡山麓为青藏高原,没有森林带的发 育。
区域地理
栏目导航 6
第四节 青藏地区与三江源保护区
❹说出青藏高原的地势特征。 答案:地势高耸,平均海拔在40 000米以上,高原面起伏和缓,相对而言,西 北高,东南低。 ❺结合板块构造学说,说出喜马拉雅山脉的成因。 答案: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区域地理
栏目导航 7
第四节 青藏地区与三江源保护区
■雪域高原大河源流 本区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北部和南部是呈东西走向的山脉,西北部是较完 整的高原,而地势较低的东南部是呈南北走向的高山峡谷。 1.“世界屋脊” 本区耸立着许多7 000~8 000米以上的高峰。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最 年轻的山脉,中、尼边界上的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主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 8 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至今仍在不断升高。 青藏高原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隆升,形成世界上平均海拔 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也是我国最大的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 青藏高原的高原面起伏和缓,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区域地理
栏目导航 8
大,冬半年时,中纬度的西风环流被青藏高原 分成南北两支,西风南支绕过青藏高原后表现为西南暖湿气流,它与北方南下的冷 空气汇合,对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产生重大影响。
2.江河源地 青藏高原是亚洲许多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 温江,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等都源于此。被称为“固体水库”的积雪冰川 是这些大河的源流,河流在流经高原边缘的峡谷时,因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 源丰富。
区域地理
栏目导航 10
第四节 青藏地区与三江源保护区
2.降水的分布 该区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干湿季节明显。每年的4~9月为雨季,10月至次年 3月为干季,降水量稀少,不及全年降水量的1%。 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高原内部逐渐减少。
区域地理
栏目导航 11
第四节 青藏地区与三江源保护区
区域地理
栏目导航 12
第四节 青藏地区与三江源保护区
区域地理
栏目导航 13
第四节 青藏地区与三江源保护区
3.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 (1)水平地域分异 由于受夏半年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影响,青藏高原有东南温暖湿 润、西北寒冷干旱的地域差别。在高原面上出现了从东南到西北山地森林—高山草 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的水平变化。 (2)垂直地域分异 在青藏高原上分布着许多高峻的山脉,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自然景观发生明 显的变化。例如,喜马拉雅山南麓山地,从山麓到山顶可分为几个自然带。受自然 垂直分异影响,本区的人类活动也打上了垂直分异的烙印。以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 为例,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人们发展耕作;在高山带分布着各种类型的灌丛、 草甸,人们放牧牦牛、绵羊等。
第四节 青藏地区与三江源保护区
第四节 青藏地区与三江源保护区
区域地理
栏目导航 1
第四节 青藏地区与三江源保护区
01
栏
目 导
02
航
03
核心素养定位 教材图文导学
核心考点突破
区域地理
栏目导航 2
第四节 青藏地区与三江源保护区
1.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地形与气候特征,主要的自然资源。(区 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