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运动单元复习与总结一、目标与策略明确学习目标及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首要条件,要做到心中有数!学习目标:●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知道位移和路程的概念,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知道什么是位移-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运动的v-t图象的物理意义。
●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跟速度、速度改变量的区别,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理解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和非匀变速运动。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会应用这些公式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
●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重点难点:●正确理解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即位移和路程、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和加速度。
●熟练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规律及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正确理解并熟练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v-t图象的物理意义。
学习策略:●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理解和体会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逐步体会各知识点的地位、作用、分清主次,理解理论的实质,这是提高能力的基础。
二、学习与应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科学地预习才能使我们上课听讲更有目的性和针对知识回顾——复习构建知识结构和网络,能从整体上把握学习内容,找出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关联,加深对它们内在联系的认识。
知识要点——预习和课堂学习认真阅读、理解教材,尝试把下列知识要点内容补充完整,带着自己预习的疑惑认真听课学习。
请在虚线部分填写预习内容,在实线部分填写课堂学习内容。
课堂笔记或者其它补充填在右栏。
知识点一:质点的概念(一)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的点称为质点。
(二)说明质点是一个的模型,是对实际物体科学的抽象,真正的质点是存在的。
在实际所研究的问题中,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运动的影响可以时,可将物体视为质点。
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与物体的大小关。
知识点二:几个基本概念的区分物理量概念或物理意义标、矢量对应运动量区别与联系时间和时刻时刻一瞬间量状态量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轴上一,通常说法有:第几秒末、第几秒初、第几秒时时间一段时间,两时刻间隔量过程量时间在时间表示轴上一 ,通常说法有:前(头) 几秒内,后几秒内、第几秒内位移和路程位移表示质点的变化的物理量量方向:由指向过程量与相对应一般情况下,路程不等于位移的大小,只有在 向直线运动中,路程才等于位移的大小路程 质点运动的长度量 过程量 与 相对应 速度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量 方向:物体的运动方向状态量 与相对应平均速度是指质点通过的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 量,方向与位移的 方向相同;平均速率是指质点通过的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 量。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不同时间(或不同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因此,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对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而言的。
平均速度 物体的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x vt=量 方向:与物体 方向相同。
过程量与相对应平均速率 质点通过的总与所时间的比值量过程量与 相对应知识点三:加速度的物理意义(一)定义物体 的变化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物体的加速度,用a 来表示,即a=,式中v ∆表示速度的变化量,0v 表示开始时刻的速度(初速度),v 表示经过一段时间t 后末了时刻的速度(末速度)。
(二)物理意义加速度是表示快慢的物理量。
(三)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读作。
(四)矢量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同速度变化的方向。
物理量公式物理意义区别与联系速度v=也称为“变化率”,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运动状态量,对应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和方向。
加速度a与速度v无直接联系,与v∆也无直接联系,v大,a大;v∆大,a也大。
速度的变化v∆=描述速度改变的物理量,是运动过程量,对应于某一段时间(或发生某一段位移),若取v为正,则0v∆>表示速度,0v∆<表示速度,0v∆=表示速度。
加速度a=也称为“变化率”,表示在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及方向。
知识点四: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定义: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
特点:对于做匀变速运动的质点,当质点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时,表示质点做速运动;当质点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时,表示质点做速运动。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基本规律速度公式:v=位移公式220x v v x vt =-===说明:①以上四式只适用于 运动;②式中v 0 、v 、a 和x 均为 量,应用时要规定正方向,凡是与正方向相同者取正值,相反者取负值(通常将v 0的方向规定为正方向),所求矢量为正值表示与正方向相同,为负者表示与正方向相反。
(2)一些有用的推论①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的差是一个 :x ∆=②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 的瞬时速度:t2v v ==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22022x v v v += ④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a .前1秒、前2秒、前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b .第1秒、第2秒、第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c .前1米、前2米、前3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d .第1米、第2米、第3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知识点五:自由落体运动及其规律(一)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 力作用下,从 开始下落的运动。
(2)特点:初速度v 0= ,加速度a =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说明:只需将v 0=0,a =g 代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中即可) (1)基本规律速度公式:v =位移公式:2h v ==(2)自由落体运动的有关推论: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2tv v ==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是x ∆=前1秒、前2秒、前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4∶9∶……第1秒、第2秒、第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前1米、前2米、前3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3:L L第1米、第2米、第3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知识点六:质点运动规律的图象描述用图象表述物理规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处理方法,图象具有简明、直观等特点。
对于物理图象需要从图象上的轴、点、线、面、斜率、截距等方面来理解它的物理意义,因为不同的物理函数图象中,这几方面所对应的物理意义不同。
(一)位移—时间图象(x -t 图象)(1)物理意义:表示质点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
注意:位移图象 质点运动轨迹。
(2)从图象可获得的信息①位置与 的对应关系;图象与位移轴的交点表示物体的 ,两条图象的交点表示两质点 。
②图象的斜率表示 的大小和方向(斜率的正负表示 的方向)。
③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图象与时间轴平行表示物体 ;若位移图象是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 运动;若位移图象是曲线,表示物体做 运动。
(二)速度—时间图象(v -t 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质点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
(2)从图象可获得的信息①瞬时速度与 的对应关系;图象与v 轴的交点表示 ,两条图象交点表示 ;根据速度的正负判断运动的方向,速度为正,表示物体沿 方向运动;速度为负,表示物体沿 方向运动。
注意:v-t图象相交的点质点相遇的点(只有从同一地点出发,且“面积”代数累计时,质点才会相遇)。
②判断物体运动的性质:在v-t图象中,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运动;和时间轴重合的直线表示;倾斜的直线表示运动;曲线表示运动。
③速度图象的斜率表示的大小和方向(斜率的正负表示的方向)④速度图象和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的大小,且t轴上方取值,t轴下方取值,总位移为其。
知识点七: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和加速度(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流4~6V,(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交流220V),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它们每隔打一个点。
在纸带上打点后,用v=即可求得包含测量点在内的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若两点离得较近,便可将此平均速度作为该测量点的瞬时速度。
(二)用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1)判定被测物体的运动是否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可以计算出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x2-x1、x3-x2、x4-x3、…如果它们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则可以判定被测物体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求瞬时速度v的方法:若纸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平均速度公式v=t2求解。
如:v c=(3)求加速度a的方法:-22x xx m n a aT T∆==或①利用任意两段相邻记数点间的位移差求解。
②“逐差法”求解。
如从纸带上得到6个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则4561232()()x x x x x xaT++-++=③利用v-t图线求a:求出A、B、C、D、E、F各点的即时速度,画出v-t图线(如图所示),图线的就是加速度a。
(4)注意事项①实验中应先根据测量和计算得出的各Δx判断纸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估算,如果各Δx差值在5%以内,可认为它们是相等的,纸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②每打好一条纸带,将定位轴上的复写纸换个位置,以保证,同时注意纸带打完后及时断开电源。
③应区别计时器打出的点与人为选取的点,不可混淆。
④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应一次测量完毕(可先统一量出到点O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位。
类型一: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例1.一个电子在匀强磁场中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
转了3圈回到原位置,运动过程中位移大小的最大值和路程的最大值分别是()A.2R,2R B.2R,6πR C.2πR,2R D.0,6πR经典例题——自主学习认真分析、解答下列例题,尝试总结提升各类型题目的规律和技巧,然后完成举一反三,以做到融会贯通。
无星号题目要求同学们必须掌握,为基础题型,一个星号的题目综合性稍强。
总结升华:。
类型二: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例2.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驶向同一目标,甲车在前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甲先到达B.乙先到达C.甲、乙同时到达D.不能确定总结升华:。
类型三:速度、速度的变化和加速度的区别和联系例3.下列所描述的运动中,可能的有()A.速度变化大,加速度很小B.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C.速度越来越大,而加速度越来越小D.速度变化越来越大,而加速度越来越小总结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