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项目方案设计说明第一部分建筑说明一、项目概况XXXXX项目,为二级医院,位于XX省XX市XX环城东路北段,用地面积为17693.06㎡。
总体发展规模为200床位,总建筑面积为45907.38㎡(暂定),其中一期建筑面积为:25577.46㎡,二期总建筑面积为20329.92㎡(暂定)二、设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综合医院建设标准》《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XX市市建筑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该地块现状地形图;规划设计文件及任务书;现行的有关国家政策、标准、规范及地方基本建设规定。
三、设计立意我们的设计理念为:“低碳环保的绿色医院”XXXXX设计借鉴国外医疗建筑的先进经验,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的合谐共生,科学合理规划、保障安全、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绿色医院”的理念,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性发展。
推动医疗事业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建筑。
项目建设充分利用自然地形高差,通过架空的地下室和临空面的应用,顺应了基地的自然地貌,不仅减少了工程土方量,同时保护了自然生态。
鉴于大自然有助于病患康复,医院将室内外空间和自然景观资源进行合并,通过采光天井及屋顶绿化,并结合了东西方医疗实践,为病患和家属提供了身心放松的环境。
四、整体规划设计1、合理的院区规划结构院区整体用地为不规则形式,主入口位于东侧环城东路北段。
如何处理院区入口整体形象及病房安排为本次方案设计的重点及难点。
我们通过分析得出,正方形的建筑,能有效的解决入口形象与南向病房最大化两个重要难点,因此在设计中,我们把XXXXX最主要的住院楼布置于院区的中部,为方形建筑,从而达到各各面的均好性的立面效果,竖立了院区的整体形象。
在沿街的的区域,我们安排了人流较多,也便于患者直接进入的综合门诊及口腔、美容中心。
在院区的南侧及西北侧,我们预留了两块用地,分别设计为康复中心及保健中心,为院区的二期发展提供了发展条件。
院区的西北侧,我们把污水处理站及垃圾收集独立布置于西北侧一个区域,通过大片绿化与主要建筑隔开,让污染减少到最小。
2、清晰明确的出入口及交通流线规划整个院区共设计四个出入口,分别为院区车行主入口,人行主入口,次入口,污物出入口。
名功能入口独立分设,车流从车行主入口进入,从次入口出,从而达到院区内部,人流与车流分流,避免了交通意外的发生,污物出口设计于北侧,与垃圾收集站及污水处理站直接相连,便于污物的出入,而不会影响整个院区的环境。
3、景观设计生长中的园林园林设计上不以形式上的完结为前提、而着重突出山水绿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成长变化的魅力。
外周园林中的花木草丛、以及果树林里的鸟语花香构成“治愈”的自然环境、带给人们战胜疾病的力量。
这样的尝试不但给城市以及地域的环境带来新的生长点、而且将对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持续的提供新的话题。
院区内的景观、采用当地的植物系列构筑而成。
院区内的树木、有一定程度的成木构成建设初期的庭院林木景观、为人们提供休闲的绿色环境。
院区内的树木栽培计划以桂树、银杏等四季变化的树种为基础。
同时也植入樟木等常绿树种。
果树、花木等沿游步道配置、为人们提供视觉上的绿色景观。
五、单体建筑设计住院楼住院楼为方形平面布局,为了避免方形平面中部布在着大量的黑房间,我们设计了三个采光天井,其中种植绿色植物,不但丰富了医院的空间层次,而且解决了自然采光通风的问题,减少了人工照明的成本,给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就诊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
让整个楼成为一个绿色低碳环保的建筑。
住院楼一层二层布置部分门诊功能,功能分区明确,两层通高的门厅,突显出楼做为院区主要建筑的形象,也避免了压抑感。
三层设计为手术部及新生儿科,两个产室直接相连,医生与患者分为两个区域,各自有独立的出入口,从而达到医患分流的特点。
手术部及新生儿科共用污梯,从而减少了后期运营成本。
四层八层为标准病房区,方形平面,最大化的解决南向病房问题,东西两侧布置少量的病房,并通过增加晾衣空间,达到遮阳的效果。
三个采光天井的运用,有效的解决了方形平面大量黑房间的问题,从而达到所有功能用房100%自然采光通风的效果。
病房区与医护区独立分开,在一出电梯的同时既达到医患分流的效果。
住院部各病房保证充足的日照,设置独立的卫生间,大面积的开窗为病人提供采光与通风等自然要素。
隔断帘轨道的形状也作了精心的设计,使走廊侧的患者在床上也会看到外部风景。
在床与床之间设置收纳柜,加上可动屏风,将2床的患者隔开,确保了患者的私密性。
建筑端部每层设计四个空中绿化花园,为病人提供了更加开阔的观景空间,且此公共空间不在病区内,减小了对病房内病人的干扰。
综合门诊综合门诊为两层建筑,一层为门诊,共布置了七个门诊诊室;二层为输液大厅,留院观察室。
一、二层功能分区明确。
口腔、美容中心口腔、美容中心布置于两个道路交叉口,一层通过圆弧形门厅,把两个区域独立分开,两个区域采用大空间形式,由专业公司进行内部自由分隔,二层为医生办公区域,安静独立。
康复中心、保健中心康复中心、保健中心为二期预留建筑,可根据后期运营情况,再增加建设六、无障碍设计1.通道轮椅及盲人行使道路最小宽度为2.5米,铺地平坦,铺地材料为防滑砖。
地砖以长方向铺状为主,并且在人行道路的路牙设坡道。
在入口地段人行道两端设自助控制信号器,以提醒行者及过往车辆注意。
这种完全信号机对行动缓慢者(老人病弱者,儿童)也使适用。
2.坡道在步行出现高差设置坡道,最大坡度为6%,超过此限加设扶手。
3.公共厕所在厕所设置残疾人专用卫生间,留有充分空间便于轮椅转向,同时侧壁设有把手和吊有拉手,以方便残疾人挪位时使用。
4.公共电话亭和服务设施电话亭平面尺寸都方便轮椅进出,转向等。
电话的高度不超过1.2米。
售货亭和问讯处的开窗高度在1.1米以下,且亭前路面没有高差,以方便轮椅的接近及接受服务。
座椅,饮水器的造型,设置及高度不仅适用于健全人,也兼顾了坐轮椅的残疾人。
5.公共建筑在主要建筑出入口设置坡道同时设置路标,门以平门为宜,电梯出入处应方便轮椅的进出。
6.专用国际标志、残疾人标志牌与引导性路标,标识牌结合与一体,设置于院区建筑环境中。
七、节能环保设计在本建筑设计中,建筑生态节能作为一个整体的设计考虑,不仅在设计中考虑运用各种方法减少建筑耗能;同时在建筑冷热能耗供给方面,考虑以太阳能作为主要的冷热源太阳能系统。
本着技术新颖实用且经济适用的原则,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可采用以下节能技术。
1、生态绿化以减少热岛效应本方案规划中,我们采用绿色医院的设计手法,强调充分利用自然的通风、采光条件以及有组织的自然气流进行总体布局,以形成有效舒适的医疗环境。
屋顶绿化和空中阳台,大大增大了绿化的面积,也增加了医院的空间层次感,使整个医院更有层次感。
空中绿化庭院、生态中庭、内院、绿化草坡和中心绿化等等各种手段,形成数个生态“绿源”,通过自然的手段调节区域微气候,同时构成了完整、丰富的多层次绿化体系。
采用轻量土层的屋顶绿化、提高隔热效果及热蒸发热效应以降低外部的热负荷。
在植物配置上优先种植乡土植物,采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的植物,减少日常维护的费用;采用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对乔木、灌木和攀缘植物进行合理配置,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达到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自然和谐,并起到遮阳、降低能耗的作用;绿地配置合理,达到局部环境内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降低污染和隔绝噪音的目的。
2、围护结构外保温选择外窗时,应选择节能窗,在保证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的同时,不应忽略其气密性、水密性,保证一定的可见光透过比,合理设置可开启部分利于通风换气。
本项目选择外窗材料的时候一定要保证传热系数K值和遮阳系数SC值的合理性。
采用低辐射的中空玻璃与金属板组合的保温玻璃幕墙,实现采光和节能两不误。
3、遮阳技术建筑遮阳系统中,通过晾衣空间的设计,采用外遮阳设施,在降低室内得热上是最有效的,太阳辐射到达建筑表面之前,它们能阻挡太阳辐射中的大部分能量。
季节性外遮阳可以通过使用植物达到,典型的有灌木、树、攀爬植物。
4、自然采光自然采光是实现建筑节能的最佳途径之一。
在本项目中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为诊疗办公和病房空间提供舒适的照明。
从自然采光的角度来讲,设计尽量将自然光带入建筑内部并提供良好的视野,避免产生眩光以影响适宜的诊疗环境,自然采光的充分实现可以减少对照明能源的消耗,自然采光的直接照射能节省约百分之十的照明能耗。
住院楼在可控条件下设置三个采光天井进行自然光的引入,充分利用了自然光。
自然采光系统充分发挥其优点,并设置部分可开启窗户结合消防排烟的设计要求实现自然通风等目的:对于外围护结构的窗户部分,建议采用低辐射的中空玻璃与金属板组合的保温玻璃。
5、照明节能(节能灯具及节能控制性开关)及光污染照明节能,即在保证不降低视觉要求的条件下,有效地利用照明用电,如采用高效的LED灯等。
6、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是一种具有很大深度潜力节能方式,它具有节能、改善室内热舒适性和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的优点,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赖以调节室内环境的原始手段。
利用风压、利用热压,综合利用室内外条件来实现。
在建筑构造上,通过中庭、风塔、门窗、屋顶等构件的优化设计,来实现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
还有利用机械装置来提高自然通风的效果,如外窗或外墙上安装低流速通风装置,卫生间安装排风机,屋顶竖井安装风帽等等。
7、节水卫具在整个医院的设计中应考虑采用低流量或无水设备,以进一步减少生活水的使用,所用用水器具应优先选用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1年第5号公告《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节水设备》(产品)目录中公布的设备、器材和器具。
公共区域应合理选用节水水龙头、节水便器、节水淋浴装置等。
所有用水器具应满足《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l64及《节水型产品技术条件与管理通则》GBl8870的要求。
8、热回收技术在可能的条件下可采用空气热回收技术,主要用于回收空调系统中排风的能量,并将其回收的能量直接传递给新风。
室内排气和室外进风在热回收装置“全热交换器”内部,经过能量交换元件,进行完全的能量交换,在向室内的提供新风时,回收室内排气带走的能量,节约新风能耗。
9、隔噪设计对采用了规划设计中的降噪措施后场地环境噪声还是超标的建筑在单体设计时采用如下措施:(1)对环境噪声超标在10dB以内的部位采用单层通风降噪窗:(2)对环境噪声超标在10dB以上的情况,采用双层通风降噪窗:(3)同时,建筑外门采用双层内填吸声材料木门,固定外窗采用中空Low—e玻璃窗,分户墙和楼板选择隔声构造处理,达到隔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