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答案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答案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1)解析一、1.答案:C。

本试题主要考察学生的汉字字音,应该说不难,只要能够认真复习课本,就答出本题。

A中的“厉兵秣马”中的“秣”的读音错误,应该是“mò”;B中的“倾轧”中的“轧”读音错误,应该是“yà”,D中的“解剖”中“剖”的读音应该是“pōu”。

2.答案:B。

A中的成语“始作俑者”的意思是:“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开始制作俑的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明显感情色彩不合。

B中的“移樽就教”的意思是:“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

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

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符合句义的要求。

C中的“声情并茂”的意思是:“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伸为美好。

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

”明显对象不合。

D中的“附庸风雅”的意思是:“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

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明显感情色彩和对象都不合。

3.答案:B。

A中的“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是句式杂糅,可以改为“我们斟酌后拟采用大师儿子的说法”或者是“我们斟酌后拟以大师的儿子的说法为标准。

”C中的“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效教育资源”并列的两部分无法并列,建议改成“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资源和高等教育资源”“基地”与“机构”搭配不当D中的错误比较隐蔽,它在“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中的“采取”没有宾语,属于成分残缺。

4. 答案:A。

这类试题解的时候其实是有规律的,首先要知道它好象是语句,实际是一个文段阅读,也许就是高考的阅读化体现吧。

它应该遵循着文段的规律,注意段落内部的要求。

分析第一句和第六句,就会发现第一句的前面有个“也”,而且与第六句说的是同一个话题,因此两句不能分开,顺序是6、1,排除了B、C选项。

从题干的“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

”可以知道第二句是该文段的中心句。

D中,将4放在6和1的后面,明显不顺。

二.5.答案:C。

在完成这类试题的时候,得明白它其实是考信息的筛选和判断。

A的内容在文章之间有下面的解释“比如说,有时候我们会莫名其妙地感到心烦”“如果这种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心情烦躁、沮丧等”“得这种病的人,在冬季尤其是阴霾、缺少阳光的日子里,容易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甚至做出极端行为”就可以做出判断。

B中的内容在文章的第一段中就有“现在生物学家也开始涉足这个问题,并从生物学的角度加以探讨,他们的见解让人耳目一新。

”就可以判断。

C中的内容在文章中有“长期以来,各个领域的学者从自己的学科出发,对此现象纷纷做出各自的解释,但是始终未获解决。

”。

D中的内容在文章有“我们经常说人的情绪多变,其实我们往往不是自己情绪的真正主人”,据此就可以作出判断。

6. 答案:D。

A中的内容在文章中有这样的解释:“比如说,有时候我们会莫名其妙地感到心烦,究其原因是一种叫做“梅拉多宁”的激素在作怪;如果这种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心情烦躁、沮丧等。

据研究,梅拉多宁也是导致一种叫“冬季抑郁症”疾病的元凶。

得这种病的人,在冬季尤其是阴霾、缺少阳光的日子里,容易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甚至做出极端行为。

”认真的分析就可以判断。

B中的内容在文章中有这样的解释:“对有害菌我们也不必担心,因为它们的活动严格受到有益菌和中性菌的管制。

”反过来也是成立的。

C中有这样的解释:“另一方面,假如人体的代谢紊乱,这些细菌会制造出硫化氢、氨等气体来毒害我们的神经,从而导致我们情绪异常,甚至做出极端行为。

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当给猪投喂高密度的发酵乳杆菌时,猪不仅长得快,而且争食咬斗现象明显减少。

这是因为猪的肠道内有益菌受到强化之后,对猪的神经有毒害作用的气体硫化氢和氨等的生长大幅度下降,于是改善了猪的行为。

”,根据这样的解释就可以知道选项是正确。

D的内容在文章中有这样的解释:“由于摄入的过量高蛋白在人体内缺少有益菌或中性菌为其分解、代谢,它们会在杂菌的分解下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氨等对神经有毒害作用的物质。

这些物质会破坏人体中起抑制冲动作用的五羟色胺的合成,导致人的情绪异常,产生过激行为。

”根据这些内容,就可以知道该项是错误的。

7.答案:A。

在文章中有这样的语句:“多巴胺是神经元中传导神经兴奋的一种化学物质,当多巴胺传导顺畅的时候,大脑内部就会产生一系列化学变化,使我们产生快感”对照A 项内容就可以知道人家并没有提到“只有当人体内多巴胺的量超过一般水平”。

因此是错误的。

三、8.答案:B。

“宠”在高中语文中是没有“重用”的意思的。

而且将该义项回归原文,就会发现根本就说不通,因为该句的意思是“太祖赐给金带以示宠爱”,所以该选项是错误的。

9.答案:B。

实际的训练中,学生在完成此类试题的时候,根本的问题在于没有能够弄明白题意,不知道要求选择什么样的内容。

“非凡胆识”的意思是“超过一般胆量和见识,不寻常胆识卓绝”,依据这样的理解来看选项,就可以明白选择的标准。

然后再观察选项,就可以发现可以采用少数来决定答案。

①句根据文章的上下文,就可以说的是他看到元朝朝政衰颓凋敝而做的事情,表现了他的见识,显然符合题义的要求,据此就可以淘汰CD两项。

⑥句在文中是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说的话,他没有求饶而是义正词严的警告对方,表现了他的胆识,应该选。

所以决定了答案是B项。

10.答案:C。

和原文相符的内容是“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

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

”它的意思是:“第二年修《元史》,任命祎与濂为总裁。

祎擅长史事,裁汰剔除烦秽,大力修改。

修完《元史》后,提拔为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

奉召到大本堂教皇子读书,王祎经明理达,善于开导。

”对照就明白C项的答案是与原文不符合。

四、11.说明:文言文翻译是学生丢分比较严重的题,原因很简单,除了基础知识没有落实之外,不明白高考阅卷的基本要求,高考翻译考查是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按点采分,而采分点往往是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主要知识,往往是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文言句式,教师在进行高考复习时必须训练学生能够在考试时尽快识别发现采分点,将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限。

(1)译文参考:时逢元朝派遣脱脱征军饷。

脱脱用吓人的话威胁梁王,一定要杀掉王祎。

采分点主要是:会、危言,以也应该在考虑的范围内。

(2)译文参考:上天已经要完结你元朝的命,我朝确实要取代你元朝。

你元朝就像火把将要烧完,怎么敢和太阳月亮争夺光明呢!采分点主要是:既、讫、馀烬第一题中,大意基本通顺得3分,两个采分点每个1分。

第二题,大意基本通顺得2分,三个采分点每点1分。

12.(1)【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

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

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在完成本试题时,学生最可能的错误就是使用说明性的语言进行解答,其实这样的答案最好采用描绘性的语言可以引起阅卷教师的关注;还有就是弄不明白“是怎样描写的”的实质是要求考生答描写的方式和方法,具体讲就是要求考生答出“使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如何使用的”就可以了。

参考答案:这首诗歌描写了素蝶有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我以为考生如果答成下面的答案也应该算对:作者采用细节描写,通过衬托的手法写出了素蝶的活动情态。

或者是: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

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2)分析说明:本试题的实质是考查考生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对表现手法的识别分析。

由于本诗歌是写景诗歌,一切景语皆情语。

作者写景是为了抒情,而在写景诗歌中,作者是通过强调景物的特征来抒发自己的感情的,需要提醒的是,诗歌中有时候作者为了更好的抒情,要使用议论抒情,这是判断作者情感的最直接的语言。

诗歌中,作者调动相应的笔法,描写了素蝶的动作。

分析作者笔下的素蝶形象的特点,结合结尾的议论抒情语句,基本上就可以弄清楚作者的情感来。

说到表现手法,考生能够快速判明是间接抒情,但到底是借物抒情呢还是托物言志,一般不好判断,如果作者说的是自己一时的喜怒哀乐,那就是抒情,但如果表达的自己对人生的态度,或者说与作者自己的经历有着,明显的关联,而且命题者给出了相应的注释,那么就可以判断是托物言志了。

本诗中,作者强调的是素蝶面对不同对象时的不同的活动方式,而且是轻松自然,从容应对。

尤其是最后一联,四非常明确的议论抒情语句,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希望得到一个美好的依靠物。

结合注释明白这是表达自己的希望的。

答案参考:这首诗歌通过对素蝶活动情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诗歌鉴赏: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

附: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

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

“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13.说明:今年的背诵非常简单,都是高中语文课本上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

历年的高考复习,尤其是文言文的复习,许多教师轻视语文课本,只注意什么复习资料,其实语文课本就是最好的文言文复习资料,尤其对于背诵而言。

还有就是初中的语文,也应该纳入高考复习的范围。

答案:1)吾将上下而求索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2)渐车帏裳士贰其行二三其德可以为师矣落霞与孤鹜齐飞五、14.说明:本试题的实质是考查考生对段落作用的判断。

在散文中,作者往往会通过强调来传递自己的情感,而细节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而且在判断目的时候,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

其实判断最好的解释就是作者自己的话。

关于这个细节的问题,作者在文中有这样的语句:“在胡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