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务员考试练习题:定义判断(251)

公务员考试练习题:定义判断(251)

公务员考试练习题:定义判断(251)
1.自然环境效应是以地能和太阳能为主要动力来源,环境中的物种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环境效果;人为环境效应则是由于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和生态变异的效果。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自然环境效应的是:①云南昆明日照时间长,花木长得特别好,花期也长②酸雨造成地面的水体和土壤的酸度增大,使农业和渔业减产③某区实行退耕还林多年,泥石流比过去少了,庄稼也比过去长得更好④地震使山体松动,一遇大雨,就容易发生泥石流⑤村民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里,靠打猎为生,致使山里的动物逐渐减少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
2.定义:①友情:指朋友间的感情、友谊。

②亲情:指亲人之间的情义。

③爱情:指男女之间相恋、相爱的感情。

典型例证:(1)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2)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3)今人不见古明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对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A.例证(1)(2)分别与定义①②相符
B.例证(1)(2)分别与定义②①不相符
C.例证(1)(3)分别与定义③①相符
D.例证(2)(3)分别与定义②③相符
3.定义:①违约责任:指违反合同约定的义务或者违反合同法规定的义务而产生的责任。

②侵权责任:指侵害他人的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而产生的责任。

③刑事责任:指因实施犯罪而由司法机关强制犯罪者承受的刑事惩罚或某种法律评价负担。

典型例证:(1)公务员刘某平
时自我要求放松,连续两年考评结果为不合格,不久前被单位辞退。

(2)贾某在网上披露陈某隐私,后对簿
公堂,法院判决贾某向陈某道歉并赔偿相应精神损失。

(3)大三学生李某,因在校期间不好好学习,并屡次
违反校规校纪,学校勒令其退学。

对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A.例证(2)与定义②相符
B.例证(2)(3)分别与定义③②相符
C.例证(1)(3)分别与定义①③相符
D.例证(3)(1)分别与定义①②相符
4.名誉,是指社会或他人对特定公民、法人的品德、才干、信誉、功绩、资历和身份等方面的评价的总和。

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对自己的名誉依法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主要是名誉的维护和安全。

名誉权是重要的人格权,侵害名誉权是分割人格权的常见形式。

侵害名誉权的构成须具备以下要件:(1)须有特定的受害人;(2)须为侵害人实施的行为损害了受害人的名誉;(3)须为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面哪种情况属于侵害名誉权?()
A.王宏是市人大代表,在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上,他陈述了关于市钢铁公司财务状况的报告;其中有关于公司方总经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内容
B.某单位在评定职称时,某评委指责某人参加评审的著作为抄袭之作,并且痛斥抄袭的风气;后经查实,该著作并非抄袭之作
C.方萧萧和李旭是同事,交往频繁,方萧萧的父亲知道这个情况后,告诫方萧萧李旭为人阴险,曾经做过不少坏事,并且不许他们继续来往
D.某作家与王林不和。

后来,该作家在他的小说中,以虚构的形式贬低“主人公”的品德和能力;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小说中的“主人公”便是王林
5.心灵投射谬误也称为投射作用,它是一种非形式谬误,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某人认为他看世界的观点反映了世界的真相。

也就是,某人将他的个人感觉投射到真实世界;另一种形式是某人认为自己不了解一个现象意味着这现象无法被理解或不是真的。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心灵投射谬误的是()。

A.小李忍受不了闻臭豆腐的味道,就说臭豆腐这么臭,没人会喜欢吃
B.小敏是重庆人,到上海工作后,他发现上海菜普遍是甜的,于是他逢人就说上海菜很难吃
C.尽管知道葡萄架上的葡萄很甜,但是小刘因为摘不到,就对别人说葡萄很酸
D.课间,小荣给大家讲了一个冷笑话,小明理解不了为什么大家听后都捧腹大笑,就说小荣讲的笑话一点水平都没有
1.答案: A
解析:
2.答案: B
解析:
第一步:抓住每个定义中的关键词
>友情:关键词是“>朋友间>”。

>亲情:关键词是“>亲人之间>”。

>爱情:关键词是“>男女之间>”、“>相恋、相爱>”。

第二步:逐一判断例证与定义之间的关系
例证(1)主要说的是丈夫(男子汉)的坚强品质,不涉及>“>朋友间>”、>“>亲人之间>”和>“>男女之间>”,因此不符合任何一个定义;例证(2)是说明男女间的感情的诗句,符合爱情的定义;例证(3)感叹时间的短暂,不符合任何定义。

因此正确答案为B。

3.答案: A
解析:
第一步:抓住每个定义中的关键词
>违约责任:关键词是“违反”、“>合同约定>”、“>合同法规定>”。

>侵权责任:>关键词是“侵害”、“财产权”、“人身权利”。

>刑事责任:>关键词是“>实施犯罪>”、“>刑事惩罚>”。

第二步:逐一判断例证与定义之间的关系
例证(1)中的公务员属于不称职,与三个定义都不符合;例证(2)中的贾某侵犯了陈某的隐私权,符合定义>②;例证(3)中的李某属于违反校规。

故只有例证(2)与定义>②对应,因此正确答案为A。

4.答案: D
解析:
5.答案: C
解析:
心灵投射谬误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强调自己的主观意识,即认为自己的观点就是事情的真相。

另一种认为自己不了解的就是无法理解的或不是真的。

C项小刘的行为是自欺欺人的表现,他对别人说葡萄很酸,但自己并没有认为葡萄是酸的,因为他知道葡萄很甜,不符合“心灵投射谬误”的定义,故本题选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