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试要点解析与练习(一 税收基础知识)

考试要点解析与练习(一 税收基础知识)

项目一税收基础知识一、税收的概念(了解)1.税收的定义税收:全称“国家税收”,简称“税”,是以国家为主体,为实现国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按照法律标准,采用强制性手段,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特定分配形式。

2.税收与国家、经济、财政、法律之间的关系(关联知识点)(1)税收与国家的关系税收以国家为主体,与国家政权紧密联系的一种特定分配。

国家的存在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一个前提条件(税收产生的政治条件;税收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剩余产品的出现和日益增多),而税收又是国家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税收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决定税收,税收能调节、影响经济。

(3)税收与财政的关系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支柱,国家财政收入的90%左右来自税收。

(4)税收与法律的关系税法是法学概念,税收是经济学概念,二者密不可分。

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形式,税收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

3.税收的本质(关联知识点)(1)税收的主体是国家和政府;(2)国家征税凭借的是国家的政治权利;(3)国家征税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职能;(4)税收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一种特殊形式。

二、税收的特征(了解)税收作为一种特定的分配形式,有着自身固有的形式特征,即:(1)强制性(保证)(2)无偿性(核心)(3)固定性(两者的必然结果)这三个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基本标志。

税收的“三性”特征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其中无偿性是核心,强制性是保证,固定性是上述两者的必然结果。

【关联知识点】:税收的职能(1)组织收入职能(最基本的职能)(2)调节经济职能(3)社会管理职能三、税收的分类(了解)税收的分类:四、税收制度(掌握)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

税制的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税制包括税收法规、税收条例、税收征管制度和税收管理体制等;狭义的税制主要是指税收法规和税收条例,是税收制度的核心。

税收制度是税务机关向纳税单位和个人征税的法律依据和工作规程,也是纳税单位和个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法定准则。

税收制度的作用:第一,对税收分配关系进行规范是税收制度最基本的作用;第二,为税收征管活动提供依据和准绳是税收制度的特殊作用;第三,为实现税收职能和作用提供法律保证。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五、税制构成要素(掌握)税制构成要素也称税收要素、税法要素。

税制构成要素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减税免税、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和罚则等。

其中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是税制基本要素。

1.纳税人:是纳税义务人的简称,又称纳税主体,是税法中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无论什么税都有关于纳税义务人的规定,通过规定纳税义务人落实税收负担和法律责任。

纳税义务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指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个人。

法人:指依法成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具有能够独立支配的财产,并能以自己的名义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

【与纳税人相关的概念】在实际纳税过程中,与纳税人相关的概念有代扣代缴义务人、负税人和纳税单位。

一般情况下,国家税务机关和纳税人是直接发生纳税关系的。

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简化征税手续,减少税款流失,需要由和纳税人发生经济关系的单位和个人代国家扣缴税款,即代扣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人)。

(1)代扣代缴义务人是指有义务从纳税人收入中扣除其应纳税款并代为交纳的企业或单位。

(如个人所得税规定: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义务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2)负税人:是指税款的最终承担者或实际负担者。

纳税人和负税人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纳税人是直接向税务机关交纳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3)纳税单位:是指申报缴纳税款的单位,是纳税人的有效集合。

所谓有效就是为了征管和缴纳税款的方便,可以允许在法律上负有纳税义务的同类型纳税人作为一个纳税单位,填写一份申请表纳税。

2.征税对象:又称“课税对象”、“课税客体”。

是税法中规定征纳双方权利义务所指向的目的物或行为,即征税的客体,指明对什么征税。

征税对象的重要特征:A、征税对象体现着各种税的征税范围;B、征税对象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最主要的标志;C、税法中其他要素的内容一般都以征税对象为基础确定的。

【与征税对象相关的概念】(1)计税依据:计税依据又称税基,它是计算税款的依据。

不同税种的计税依据是不同的。

如:计税依据在表现形态上有两种:一般而言,从价计征的税收以计税金额为计税依据;从量计征的税收是以征税对象的重量、容积、体积、数量为计税依据。

(2)税源:指税收的来源或税收的源泉,即税收的最终来源。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税收收入总是当年新创造的国民收入的构成部分。

能够成为税源的只能是国民收入分配中形成的各种收入,如工资、资金、利润、利息等。

税源与征税对象多数情况下不一致。

(3)税目:是各个税种所规定的具体征税项目,它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代表征税的广度。

不是所有的税种都规定税目,有些税种的征税对象简单、明确,没有另行规定税目必要,如房产税、屠宰税等。

但是,从大多数税种来看,一般课税对象都比较复杂,且税种内部不同征税对象之间又需要采取不同的税率档次进行调节。

这样就需要对课税对象作进一步的划分,做出具体的界限规定,这个规定的界限范围,就是税目。

3.税率:是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的征收比率或征收额度,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也是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因而它是体现税收政策的中心环节,体现着征税的深度。

(税率是税收制度的核心和灵魂)我国税率的设计,主要是根据国家的经济政策和财政需要、产品的盈利水平和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以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兼顾国家、部门、企业的利益为目的,做到合理负担,取之适度。

税率设计原则:我国现行的税率基本形式有以下三种:(1)比例税率:就是对同一征税对象不分数额大小,规定相同的征收比例的税率。

我国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采用的是比例税率。

A、产品比例税率:即一种(或一类)产品采用一个税率。

我国现行的消费税、增值税等都采用这种税率形式。

在产品比例税率中又可分类、分级、分档确定税率,如消费税中,酒按类别设计税率,卷烟按级设计税率,原油按档次设计税率等等。

B、行业比例税率:即对不同行业采用不同的税率。

C、有幅度的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税法只规定最低税率和最高税率,在这个幅度内,各地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适用的税率。

[在幅度内,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当的税率。

](2)累进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随着数量的增加,征收比例也随之增高的税率。

(即将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对不同等级规定由低到高的不同税率,包括最低税率、最高税率和若干级次的中间税率。

也就是说,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

累进税率可以更有效地调节纳税人的收入,正确处理税收负担的纵向公平问题。

)累进税率按其累进依据,分为依额累进(额累)和依率累进(率累)。

A、全额累进税率:是以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为基础计征税款的累进税率。

B、超额累进税率:就是对课税对象数额超过前级的部分按高一级的税率计算应纳税的累进税率(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税率)。

(3)定额税率:又称固定税额。

这种税率先根据征税对象计量单位直接规定固定的征税数额,一般适用于从量征税的情况。

定额税率课税对象的计量单位可以是重量、数量、面积、体积等自然单位,也可以是专门规定的复合单位。

定额税率分为单一定额税率和差别定额税率,其中差别定额税率包括:A、地区差别定额税率:即对同一课税对象按照不同地区分别规定不同的征税数额。

中国过去的盐税,就是以吨为单位,分别不同的地区和盐种,规定不同的定额税率。

B、分类分项定额税率:首先按某标志把课税对象分为几类,每一类再按一定标志分为若干项,然后对每一项分别规定不同的征税数额。

现行税制中车船使用税即属于这种税率。

它把车船分为机动车、非机动车、机动船、非机动船四大类。

对机动车又再分为乘人汽车、载货汽车、机器脚踏车等项。

各类车船有的按辆规定每年固定税额,有的按载净吨位的大小,分为不同等级,分别规定每年净吨位每吨的固定税额。

4.减税、免税:是根据国家政策,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

减税是从应征税款中减征部分税款,免税是免征全部税款。

减税、免税的具体形式有:税基式、税率式和税额式5.纳税环节:是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具体确定在哪个环节应当缴纳税款,该被确定的环节,就称纳税环节。

国家对不同的商品征税往往确定不同的纳税环节。

按纳税环节的多少,可将税收课征制度划分为两类:一次课征制和多次课征制。

6.纳税期限:指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法定期限。

国家对各个税种都有纳税期限的明确规定,这对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及时性有重要作用。

7.纳税地点:是指各个税种纳税对象的纳税环节和有利于税款的源泉控制而规定的纳税人(包括代征、代扣、代缴义务人)的具体纳税地点。

比如营业税的纳税地点原则上采取属地征收的方法,就是纳税人在经营行为发生地缴纳税款。

纳税地点的确定,便于交纳税款和防止偷税、漏税等行为的发生。

【反馈练习】1.税收最基本的职能是()。

A社会管理职能B 调节经济职能C 组织收入职能D调节收入职能2.税收对象的具体化是()。

A计税依据B税源C税目D税率3.国家征税凭借的是()。

A 经济权利B财产权利C政治权利D军事权利4.税收的主体是()。

A国有企业单位B社会团体C国家和政府D个人5.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是()。

A纳税人B税率C征税对象D负税人6.税收明显区别于还本付息的国债等财政收入的特征是()。

A强制性B固定性C无偿性D有偿性7.税收制度的核心和灵魂是()。

A纳税人B征税对象C税率D税目8.我国税收的减免权集中于()。

A国家税务总局B地税局C国务院D财政部9.下列各项中,对于税收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体现公平税收,促进公平竞争B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筹集资金C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保证分配平均D调节经济总量,保持经济稳定10.确定税率的基础是()。

A纳税人B计税依据C征税对象D纳税主体11.产品比例税率是指一种(或一类)产品采用一个税种,我国现行——的税种中采用这种税率的是()。

A增值税B企业所得税C消费税D城市维护建设税12.下列税种属于行为税的是()。

A增值税B消费税C印花税D企业所得税13.税收的特征是()。

A强制性、无偿性、波动性B自愿性、无偿性、固定性C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D无偿性、波动性、自愿性14.纳税主体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