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显微镜的操作和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

显微镜的操作和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

(1)图太小。
(2)各结构不符合比例。
(3)图中有斜线和涂黑。
(4)标示线不直且交错。
(5)标示线加箭头。
(6)标注潦草。
(7)缺少标题。
(8)细胞核有缺口。
(9)描边线条未一笔完成。
图6正确的绘图图7不佳的绘图
探讨活动1-1生物细胞的观察
目的
观察植物与动物细胞的形态及构造。
器材
全班共享
1.洋葱或其他蔬菜1个
显微镜的操作
放大镜或立体解剖显微镜(stereo microscope)的放大倍率由数倍至100倍,能将像果蝇大小的物体之细部形态清晰呈现。而细菌、原生生物及一般细胞的平均大小约5~15µm,就必须使用复式显微镜来观察,复式显微镜可放大至1000倍,观察的标本需切成可透光的薄片,并给予适当的染色。
一般复式光学显微镜
2.水蕴草或水王孙适量
3.雄蛙1只
4.亚甲蓝液或碘液适量
5.约0.7%(或0.65%)NaCl适量
6.水果刀1支
7.研钵1组
水王孙
每组使用
1.显微镜1台
2.载玻片6片
3.盖玻片6片
4.解剖针1支
5.滴管1支
6.镊子1支
7.牙签数支
步骤
植物细胞的观察
1.洋葱表皮细胞
将洋葱纵切成小块
取一枚鳞叶,反折露出表皮,以镊子撕下一小片外表皮
(1)用滴管吸取染料,滴加在载玻片上靠近盖玻片的一侧。
(2)以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取水液,使染料能浸染到标本而将标本染色。
图3血液抹片的制作方法图4盖片图5染色
绘图技巧
1.绘图需使用尖细的铅笔,以HB或H的铅笔最适合。
2.绘图时应以点和线来描绘,不可涂抹。
3.图线需明确清晰,线条流畅,点的大小需一致,无涂抹、无污迹。
1.选择目标物
(1)在低倍物镜下,选好欲观察的目标物。
(2)移动玻片标本,将此目标物移至视野中央。
2.换至高倍物镜
(1)若为等焦距显微镜,直接转动旋转盘,将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注:转换物镜时,要使用旋转盘,不可直接扳动物镜。
(2)若为非等焦距显微镜,先提升镜筒2~3mm,再转动旋转盘,将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以免物镜碰触玻片标本。
注:转换物镜时,要使用旋转盘,不可直接扳动物镜。
(3)若为单目镜显微镜,两眼需同时张开,以任一眼注视目镜;若为双目镜显微镜,则以两眼同时观察。调整灯泡亮度旋钮,直到视野亮度适中为止。
(4)调节光圈大小,以达最佳的强弱对比。
注:若标本未染色或染色太浅,可将光圈缩小,否则光圈大小应维持在80%~90%。
答:不是,虽本实验中所观察的蛙红血球在中心具有一明显的细胞核,但人类及其他哺
乳类的红血球就没有细胞核,所以才可容纳大量的血红素,外观并具有两面凹陷的
特色。
3.本探讨活动中观察到的动、植物细胞是否都具有细胞壁?
答:不是,本实验观察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
(2)置放玻片标本时,标本须正对通光孔中心。
(3)以玻片夹夹住玻片标本,注意不可太用力掀玻片夹,以免变形。
(4)载物台上要保持干净。
注:使用水埋玻片标本时,不可使用倾斜关节(有些显微镜具有此种构造),以免水液流出,污损显微镜。
3.调节光线
(1)选用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2)转动旋转盘,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动物细胞的观察
1.口腔上皮细胞
画出口腔上皮细胞数个,并将观察到的构造名称标示出来。
放大倍率:倍
2.蛙的皮肤细胞
画出蛙的皮肤细胞数个,并将观察到的构造名称标示出来。
放大倍率:倍
3.蛙的红血球
画出蛙的红血球数个,并将观察到的构造名称标示出来。
放大倍率:倍
4.蛙的精子
画出蛙的精子数个,并将观察到的构造名称标示出来。
4.对焦
(1)眼睛注视物镜,旋转粗调节轮使载物台缓缓上升至最高点。
注:因为低倍镜不会碰到标本。
(2)眼睛注视目镜,旋转粗调节轮使载物台徐徐下降,直到影像出现。
(3)旋转细调节轮,直到最清晰的影像出现。
5.观察标本
(1)以细调节轮进行微调,观察标本。
(2)欲得到清晰的影像,需要调节光源强弱和光圈,以得到适当的亮度和对比。若经过这些步骤还看不清楚,就应向老师求助。
并标示出细胞核及细胞壁
2.水蕴草叶片细胞
滴一滴水于载玻片上,再将一片水蕴草叶片置于载玻片上,并盖上盖玻片
先以低倍物镜观察,再换高倍物镜观察。观察细胞壁与叶绿体的位置与构造,并注意不同部位细胞叶绿体流动的情形
绘出相邻的水蕴草叶片细胞数个
动物细胞的观察
(注本实验可用永久玻片标本替代,教师亦可依时间自行调整选作的项目)
放大倍率:倍
问题:
1.在水蕴草(或水王孙)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是固定的吗?
答:不是,此现象称为细胞质流动。为什么会有细胞质流动?主要原因是因细胞骨架组
成的蛋白质构造变化所造成,因其所涉及的内容较深,教师可视学生程度做提示。
2.本探讨活动中观察到的动、植物细胞是否都具有细胞核?是否能据此推断所有的细胞都具有细胞核?
11.每次实验后必须清理所使用过的器材及周围环境。
12.移动显微镜等器材时,不可只用单手抓握,须用另一手托住镜座。
13.破损的器皿及使用过的材料,须依规定丢弃。
五、值日生须负责于实验前分发及清点器材,并于实验后点收器材、清扫实验室、倒垃圾、关闭电源及门窗。
六、将实验按过程记录在探讨活动纪录簿中,并准时缴交。
(1)拿取显微镜时,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
注:若显微镜有电源线,应连同电线握住,并托在镜座。
(2)置放显微镜于实验桌上时,动作要轻、稳,不要用力过猛。
(3)显微镜应置于实验桌边缘约5公分处。
2.置放玻片
(1)永久玻片标本须先擦拭干净,水埋玻片标本须先以吸水纸将玻片上多余的水分拭去。注:载玻片下表面、盖玻片上表面及周围不可残留水分。
1.口腔上皮细胞
以牙签在口腔内膜轻刮,取上皮细胞制作玻片标本,以亚甲蓝液或碘液染色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注意上皮细胞的形状及细胞核的特征。
2.蛙的皮肤细胞(选作项目)
取蛙脱落的皮肤(由教师准备)置于载玻片上,将蛙的皮肤展平
滴加生理食盐水及亚甲蓝液(可用碘液替代亚甲蓝液)各一小滴于蛙的皮肤上
盖上盖玻片后,先以低倍物镜观察,再换高倍物镜观察
图2机械台及示意图
7.复原归位
(1)旋转粗调节轮,将载物台降至最低。
(2)取下玻片标本,将玻片清洗后擦拭干净,放回原处。
(3)将显微镜机械部分整理干净,同时物镜应回复至最低倍,以方便下一位使用者操作。
(4)将光源亮度调到最低并关掉电源开关、拔下电源线。
三、高倍物镜的使用方法
以显微镜的高倍物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由于高倍物镜的视野范围较小,且焦距范围也较短,不易找到目标物,所以不宜直接用高倍物镜找寻所欲观察的目标物。高倍物镜的操作大致有以下五个步骤:
5.盖片:加盖盖玻片。
(1)将盖玻片的一边放于载玻片上的水滴旁边,另一边以镊子或解剖针轻轻托住,使盖玻片和载玻片间约呈45°角(图4)。
(2)再将盖玻片缓缓放下,制成水埋的临时玻片标本。
(3)如果有气泡出现,可用笔尖轻压盖玻片,将气泡压出。
6.染色:为进一步观察细胞的各部分构造,可进行染色(图5)。
5.对实验用的化学物质,应视为可能具有危险性而加以注意。
6.需要使用手套及安全眼镜时,应尽量使用。
7.记得所有相关安全设施(急救箱、灭火器、洗眼器等)的位置。
8.绝对不可用口吸取任何化学物质,不可直接闻、触任何化学物质。
9.实验物品不可置于靠近桌缘的地方,并应避免碰撞、翻倒或掉落。
10.操作实验仪器前,须先确实了解该仪器之性能及操作步骤,发现任何问题,即使看似与安全无关的裂痕,亦须向老师报告。
4.图中不可加影线,若需要表现明暗,可用铅笔点的疏密来表示。
5.图中各部分需合乎标本的比例。
6.不可用尺或圆规绘画图线,除非绘制构造的标示线,或所绘的标本真有如此直或圆的结构。
7.图画好后要标注各部分结构的名称,标注应尽量注明于图的右侧,若标注不下,可按左→上→下的顺序继续标示。
8.图中各部分加记标注时,需留意以下各点:
1.擦拭:用面纸或卫生纸将盖玻片与载玻片擦拭干净。
2.滴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滴管吸取清水或生理食盐水等,滴一滴于载玻片上。
3.取材:选取适当的材料,有的需切成薄片才能观察。
注:遵守“标本要小”、“标本要少”、“标本要薄”三项原则。
4.装片:将材料置于载玻片上。有的材料为液状,需涂抹均匀,如血液(图3);有的材料为薄膜状,则需展平、不重迭,如洋葱鳞叶的表皮细胞。
(1)由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时,视野的亮度通常会降低,故需重新调整。
(2)调整光圈或反光镜,选取适宜的光线。
注:若旋转盘上装有100倍物镜,为油镜,使用时必须在玻片标本和物镜间加一滴油镜用油才能清楚观察标本。除非经过老师指示或允许,否则不要使用100倍油镜。
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
实验时,玻片标本通常可分为永久玻片标本和临时玻片标本两种。永久玻片标本可直接以显微镜观察,而临时玻片标本则需经过简单的制作步骤才能观察。制作水埋临时玻片标本的过程大致如下:
盖上盖玻片后,先以低倍物镜观察,再换高倍物镜,观察精子的形态与是否能运动
绘出精子数个
纪录:
植物细胞的观察
1.洋葱表皮细胞
(1)画出洋葱表皮细胞数个,并标示出细胞核及细胞壁。
放大倍率:倍
(2)比较在染色前后,细胞构造上的差异。
2.水蕴草叶片细胞
画出水蕴草叶片细胞数个,并将观察到的构造名称标示出来。
放大倍率:倍
绘出相邻的皮肤细胞数个
3.蛙的红血球(选作项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