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
葛晓倩
一、导入新课:观录像,提问题
简笔画画鲸。
师:看看畅游在大海里真正的鲸(PPT),看到这么跃动的鲸,你特别想知道什么?
师:只有不停地问,才会不断地发现,学了课文,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但是还有的问题可能在课文中找不到答案怎么办?
是的,好的课文就是一个引子,一扇窗,它可以吸引你探索更丰富的知识。
今天来学这一篇说明文《鲸》,(板书:鲸说明文)
二、初读课文,练概括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鲸的什么?
(板书:)体形特点、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
这是一篇说明文,请大家回忆回忆,我们以前学过说明文吗?想想说明文有哪些说明的方法呢?PPT
我们来看看《鲸》这课,你发现了哪些说明的方法。
三、精读课文:习方法悟表达
注意:多读,读出写法。
A“要是”这句话里有一个词说明了这只是设想,但不是真的,是哪个词?(板书:举例子)
(要是)这里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显得特别生动、有趣、富有想象力。
B(列数字)这里,作者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十六万公斤是多重呢?假如一个成人是50公斤,那么就是3200个人这么重。
2千公斤也相当于40个人这么重。
这些准确的数字让我们能形象地想象出鲸的重量。
但是我发现在这么多的数学词中,只有“十几头大肥猪”中的“十几头”用得太模糊,太不准确了,如果换成“十三头”或“十九头”什么的岂不更好?
看来,模糊的数字也是为了更准确的表达。
C(作比较)这里为什么要把鲸和大象比呢?
师小结本段的几种说明方法。
板书:(1.列数字2.举例子3.作比较)下面,请同学们同桌互相用上面的方法介绍鲸。
2、请小小解说员站起来讲讲。
四、学习第2自然段,感悟语言特点
鲸以前生活在陆地上,(PPT)它不属于鱼类,是属于哺乳动物。
你知道哺乳动物和鱼的区别吗?第二自然段写了它怎么样由陆地生活转变水里生活的。
找一找书上哪句话是是写这个演变的过程的呢?请看PPT,
“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
师生互读,老师读一遍没有红色词语的句子,学生读一遍有红色词语的句子,少了这些红色的词,你们感受到了什么?你们认为好不好?起初,我们觉得这些词语可能可无,可仔细一想,发现一个也不能少。
所以,我们发现说明文的一个特点,就是语言表达非常准确(板书:
用词准确)所以,我们平时写作文,说话都要注意用词准确。
请同学们再齐声朗读一遍。
五、自读课文:辨特点,促理解
第4至第7自然段写了鲸的习性。
请把你们的表拿出来,小组合作填一填。
两个学生边投影边讲,一个讲须鲸,一个讲齿鲸。
书上有一句话:是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PPT板书:打比方
课文学完了,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的语言和书上别的写人写事的课文,语言上有什么不同?(说明文的语言简洁)
作业:布置作业,: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课件出示:
大象,是目前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亚洲象肩高3.7至4.1米,体重3至5吨,非洲象肩高4.3至4.5,体重5.5至8吨,非洲森林象平均肩高不超过2.7米,体重3.5吨。
象头大,耳大如扇,四肢粗大如圆柱以支持巨大身体,膝关节不能自由屈伸,鼻长几乎与体长相等,呈圆筒状,伸屈自如;象鼻全部是由肌肉组成的,鼻孔开口在末端,鼻尖有指状突起,能拣拾物品,象鼻非常灵活自如,可以捡拾重达1吨的物体,也可以捡拾花生那样小的食物。
非洲象是现存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它的体长6~7.5,尾长1~1.3米,肩高4.5米,体重7000公斤。
最高纪录为一只雄性,体全长11米(包括鼻子和尾巴),前足围二米,体重13000公斤。
最大的象牙纪录为长350厘米,重约107千克。
教师提要求:选取象的两三个特点,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列子等方法把它的特点说清楚,说的时候,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
(让学生起来练说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