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关尼可地尔指南中的推荐

有关尼可地尔指南中的推荐


稳定性心绞痛治疗目的—欧洲
通过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来改善预后
To improve prognosis by preventing MI and death
使症状程度降到最低或消除症状
To minimize or abolish symptoms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06) 27, 1341–1381
1) Lancet 2002; 359:1269. 2) Heart 2004;90:1427. 3) Ishii H et al. Circulation 2005;112:1284
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指导原则 2004-2005年度联合研究组报告 23
尼可地尔在日本指南中的定位
预防CHD死亡和非 致死性MI 降低死亡率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35(3):193-206
中国指南推荐
2007年中国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当不能耐受β 受体阻滞剂或β 受体阻滞剂作为初始治疗
药物效果不满意时.可使用钙拮抗剂(证据水平A)、长效
硝酸醋类(证据水平C)或尼可地尔(Ⅰ证据水平C)作为减轻 症状的治疗药物。 如果CCB 单药或联合 (CCB+ β 受体阻滞剂) 治疗不成 功,可以用长效硝酸酯或尼可地尔替代CCB,但需注意
关于硝酸酯类药物使用的评价
【心肌梗死慢性期硝酸酯类药物的适应 】 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早期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有用。但是,尚无明确的 结果表明长期连续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可减少心脏事件1-4)。长期连续 使用存在获得硝酸酯类药物耐受性的问题。
1) GISSI-3: Lancet 1994; 343: 1115. 2) ISIS-4 :Lancet 1995; 345: 669. 3) Ishikawa K et al. Intern Med 2000; 39: 1020. 4) Kanamasa K et al. Hypertens Res 2004;27: 563
脱离心肌梗死急性期后 一般疗法(纠正生活习惯、除去冠状动脉危险因素 等) 食物疗法 运动疗法 禁烟 节酒 应对抑郁 患者教育 药物疗法(1) (以心源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的预防、预期寿命的改善为目的)
阿司匹林、β受体阻断剂、尼可地尔、ACE抑制剂、ARB、抗心律不齐疗法
在改善预期寿命和解 除缺血为目的,仅有 尼可地尔被全面推荐
关口展代等. 脉管学, 1988; 28: 811
尼可地尔对冠脉血管的影响
类硝酸酯作用扩张大冠脉 钾离子通道开放作用扩张阻力血管
尼可地尔对冠脉直径和CBF的作用
钾离子通道开放不影响大冠脉,但显著增加冠脉血流
CoD (冠脉直径)
(%) 8.0 6.0 4.0 2.0
尼可地尔(0.2mg/kg) (n=5)
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指导原则 2004-2005年度联合研究组报告
21
IONA研究
背景及方法:5126名患者(2265人服用尼可地尔, 2561人服用 安慰剂),平均年龄67岁,有稳定型心绞痛病史,急性心肌梗 塞或冠状动脉搭桥史,或明确的冠心病诊断,或有病历记录的 运动试验阳性,且具备下列之一:左心室肥厚,左心室射血分 数≤45%或左心室舒张末直径大于55mm,患1型或2型糖尿病, 高血压或有病历记录的其它血管疾病。研究尼可地尔能否减少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并减少其它危险因 素。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均随访1.6年。尼可地尔, 10mg,每天两次,持续2周,然后20mg,每天两次,或安慰剂 治疗。 结果:尼可地尔组由于冠心病所致的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塞 或因胸痛突发住院等主要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频率较安慰剂组 明显减少(13.1%vs15.5%;p=0.014)。
Lancet 2002; 359:1269.
日本指南对尼可地尔的评价
根据IONA研究 1) 可知,在1-3年(平均1.6年)的观察期内,尼 可地尔在冠状动脉疾病致死、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心源性胸痛 造成的住院等事件频率方面,相对于安慰剂组436例 (17.0%), 尼可地尔组378例(14.7%),数值明显低于安慰剂组 (p=0.027)。 根据IONA研究的亚组分析2)可知,仅以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为 对象进行分析时,尼可地尔组中事件频率值明显偏低。另外, 当仅以服用硝酸酯类药物的患者为对象进行分析时,尼可地尔 组中事件频率值明显偏低。 Ishii3)等发现:在实施急性期的PCI时在冠状动脉再灌注前单次 给予尼可地尔可预防5年后的心血管事件。
钙拮抗剂
无法使用β受体阻断剂,以减轻心肌梗死后的心肌缺血 或控制心动过速型心房纤颤的脉搏为目的,对无心衰、 房室阻滞的病例可给予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IIa]
*在左心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下成功进行再灌注,无重度室性心律不齐的患者
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指导原则 2004-2005年度联合研究组报告
20
心肌梗死二级预防流程图
日本心肌梗死二级预防指南推荐
β受体阻断剂 低风险组*以外的心肌梗死[I] 并发梗死后心绞痛、高血压的患者[I] 属于急性期心衰的患者或梗死范围较大的患者[I]
硝酸酯类药物 对于梗死后心绞痛或新发心肌缺血可顿服或短期给予硝 酸酯类药物[I] 尼可地尔 对于伴有稳定性心绞痛的心肌梗死长期给予尼可地尔 [IIa]
70
NTG (20μg/kg)
160
尼可地尔 (200μg/kg) *
300
** NTG (20μg/kg) ** 尼可地尔 (200μg/kg)
60
150
50
尼可地尔 (200μg/kg)
* NTG (20μg/kg)
280
14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60
40
130
240
*p<0.05 前 后 前 后 前
**p<0.01 后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06) 27, 1341–1381
欧洲指南推荐—控制症状
2006年ESC稳定性心绞痛诊疗指南
X综合征药物治疗:改善症状药物推荐
试验性应用其它抗心绞痛药物包括尼可地尔 和代谢制剂( IIa,C)
冠脉痉挛
某些难治性冠脉痉挛导致的心绞痛患者,尼 可地尔有效
硝酸盐样作用 K+
超极化
[Ca2+]i降低
NO
Ca2+
环GMP 产生
Ca2+敏感性↓
血管舒张
3
尼可地尔对冠状血管作用部位
尼可地尔可有效扩张阻力血管,对大冠脉和毛细血管的作用与硝酸甘油类似
ID≦100 (μm)
微血管
80
170
100<ID≦200 (μm) 320
小血管
200 < ID (μm)
大血管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06) 27, 1341–1381
欧洲指南对尼可地尔的评价
一项大型RCT(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研究中,尼可地尔联合其他药物降 低了心绞痛所致死亡、MI和住院治疗比率 作为本类别中的主要药物,尼可地尔具有双重作用机制,是一种钾离 子通道激动剂,含硝酸酯类部分,具备硝酸脂类药物样作用。 除了抗心绞痛特性,还认为尼可地尔具有心脏保护特性。尼可地尔对 心绞痛影响的研究(IONA)显示,作为传统疗法的附加治疗,尼可地尔 与安慰剂相比显著降低了主要冠脉事件。
但是,尼可地尔并非在所有国家可获得。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06) 27, 1341–1381
15
稳定性心绞痛治疗目的—中国
中国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预防心肌梗死和猝死,改善生存 减轻症状和缺血发作,改善生活质量
在选择治疗药物时,应首先考虑预防 心肌梗死和死亡.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06) 27, 1341–1381
欧洲指南推荐—心脏保护,改善预后
2006年ESC稳定性心绞痛诊疗指南
尼可地尔具有双重机制
除了抗心绞痛作用,尼可地尔被认为有心脏
保护作用
IONA研究显示:在传统治疗基础上,与安慰 剂比较,尼可地尔显著降低稳定性心绞痛患 者主要冠脉事件发生率
% CBF变化 冠脉狭窄组 (n=6) 100 * 尼可地尔 * 80 89.6%↑ 60 * 40 * * * 20 0 硝酸甘油 -20 21.2%↓ -40 0 0.5 1 2 3 4 5 时间 (min)
*P<0.01 vs 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减少冠脉血流,而尼可地尔增加冠脉血流
8
Okamura A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01; 37: 719.
国际通用的对适应证的推荐依据
推荐级别 证据水平
I类: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某诊疗措施有益、有 A: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汇总分析 B: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随 用和有效。 机试验。 II类:某诊疗措施的有用性和有效性的证据尚有 C:专家共识和(或)小型试验结果 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 IIa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倾向于有用和有效。 IIb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尚不能充分说明有用 和有效。 III类: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某诊疗措施无用和 无效并在有些病例可能有害,不推荐应用。
11
欧洲指南推荐—控制症状
2006年ESC稳定性心绞痛诊疗指南
当不耐受β 受体阻滞剂或β 受体阻滞剂作为初始 治疗效果差时,可以尝试CCB (Ⅰ,A), 长效硝酸 酯 (Ⅰ,C), 或尼可地尔 (Ⅰ,C)单药治疗
如果CCB 单药或联合 (CCB+ β 受体阻滞剂) 治
疗不成功,可以用长效硝酸酯或尼可地尔替代 CCB,但需注意硝酸酯的耐药性 (IIa,C)
有关尼可地尔的指南推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