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乡村教育所面临的现状及改善的办法

浅谈乡村教育所面临的现状及改善的办法

浅谈乡村教育所面临的现状及改善的办法000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经济成就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经济距离也逐步扩大,特别是在教育上,乡村教育面临着众多问题,如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设备问题及家庭教育中从中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也直接制约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民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也影响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

这些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经济收入的原因,另一个方面则是由于国家对教育政策上的倾斜不同而造成的。

00000希望乡村教育问题能够再一次引起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农村孩子身心得不到全面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又谈何建设新农村?因此,农村教育必须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再穷不能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只有真正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落后的教学现状,才能使农村教育走出困境,推动农村建设发展,真正实现全民小康。

如何提高乡村教育不仅仅是只是放在口头上,要求我们更应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政策,包括政策上的及体制上的改善。

0000关键词:问题、乡村教育、家庭教育、改善。

班级:姓名:学号: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日益显现,教育成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和国家走向富强、民主、文明的基础。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

尤其是对中国这样发展中的农业国家来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越发显得中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据相关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的总人口为14亿,而农村人口就达到了8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7%,农村和城市人口比例大概为4:3.面对这样残酷的人口现实,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

通过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

000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也直接制约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民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也影响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

这些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经济收入收入的原因,另一个方面则是由于国家对教育政策上的倾斜不同而造成的。

在这里主要是谈谈中国中西部地区的乡村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的改善办法。

000首先表现在师资问题0001.农村的师资匮乏,教师结构不合理。

000不同学段教师结构不合理。

总体上来看,某些年级教师人数不足。

因此,为了满足教育的需要,在引进教师存在困难的前提下,学校常常从其他年级抽调教师。

因此,造成农村师资力量薄弱,极大地影响了教学的质量,不利于农村高水平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不同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

当前,在农村小学,音乐,美术,体育教师严重缺编,外语,物理,化学教师多是半路出家,身兼多职。

因此,农村音体美课面临着难以开齐科目,开足课时的困难;而农村中学的物理,化学,外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高,这些将严重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教师课时负担重,教育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

000不同年龄教师结构不合理。

由于许多农村教师是民办教师转正,同时收编制所限,缺乏年轻教师的补充,整体上,教师年龄老化严重,缺乏中青年骨干教师。

0002.教师培训不足。

000由于缺乏专项经费,教师教育培训机会不足,许多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落后,严重制约新一轮教程改革在农村学校的推行。

由于教研室的教育指导的培训和进修机会也很缺乏,因此,难以发挥各教研室的在本教师培训的优势。

0003.教师的福利待遇无法保障。

000尤其是民办教师由于编制的限制,他们的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常常没能得到按时的发放和保障。

又由于农村条件较差,无法吸引教师留在农村,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原因,乡下的优秀教师都往城里跑是乡村学校老师的师资力量十分匮乏,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000 因此,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在于师资是否充足。

000再是教育管理体制问题000城里的管理者在对教师的评价中除了关注成绩外还关注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

乡下的管理者大多都是关注教学成绩,由于主要评价教学成绩导致教师千方百计的向学生要成绩,以至出现了不把学生当人看的做法。

一些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从早上起床到晚上休息,除了吃饭时间大多数时间都在教室里学习,教师争向学生布置大量作业。

学校为了提高语、数、英成绩,大量压缩政、史、地、生、体、音、美课时。

有些学校中招不考的科目就不开课。

这样既违背了教育方针,又严重的阻碍学生的发展。

000三是教学资源设备问题000由于各地的经济差异对教学设备的投入也是有所差别的,还有各地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对乡村的教育程度的重视程度。

农村的经济发展较落后,还由于农村学校用地紧张、资金不足等问题,往往出现“一室多用”的状况,设备也不若城市学校一般齐全,甚至有的学校是没有图书馆和电脑教室的。

而有的农村学校由于教具不齐全,上课仅限于抽象说教,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难以理解等问题。

农村学校的操场几乎都是泥土地,有的学校甚至是没有操场或操场被承包占用。

这样一来,农村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也成了一大问题。

身体素质不好也会影响文化课的上课效率,最终影响到学生的成绩。

000四是家庭教育000a 支出能力差。

在农村,学生家长自身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大部分的家庭以务农、做小生意或打工为生计来源,且一般孩子较多。

繁重的体力透支、辛苦奔波和生计操劳,让父母们回到家里也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业,奉养老人、抚养子女,负担之重让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支出囊中羞涩,更不用说培养特长爱好。

000B 父母履行教育责任差。

农村家长为子女提供的多是物质条件,而忽略了学习上的必要帮扶、督促,更少精神上的呵护、关爱。

家庭教育过分依赖学校,言谈行动中总体现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老师的责任了!”这一想法,尽管他们也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力不从心,且受自身素质所局限。

000c 家庭教育方法。

农村家庭中几代同堂的现象较多,在教育子女的观念上存在严重分歧,祖父母的宠溺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对立局面,重男轻女的思想仍较多存在。

家庭教育多以批评、责打的方式对待孩子的错误,情绪化、简单化、急躁化、粗暴化,缺乏有效的方法、策略。

在家长眼里,往往是分数代表一切,于是普遍存在用训斥打骂和物质刺激的方式教育孩子,父母也常常会在孩子的老师和同伴面前以毫不留情地数落伤害其自尊心,作为对孩子的惩罚。

从而造成说不听、骂没用,打一顿、管一阵,孩子叛逆一类家教失败的案例层出不穷。

000 针对乡村教育从在的问题,对于改善农村教育的一些的建议000第一,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000一是义务教育阶段。

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严格保障农村地区的学校达到国家规定的最基本办学标准。

加快改革农村中学教育的课程内容。

鼓励编写贴近当地生产生活实际的乡土教材,增添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积极研究适应农村教育发展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学制安排方法,使绝大多数不能进入高等学校的农村地区学生在中学教育阶段完成基本文化素质和基础职业技能的培养。

000二是高等教育阶段,建议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措施,解决高等教育高收费、低就业率问题,为贫困地区出来的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

加大助学贷款力度,通过银行免息和低息的助学贷款及社会上的支持和帮助,使优秀的贫困学生能进入高校继续深造。

000第二,完善立法,彻底取消重点、示范学校制度000要建立健全教育法规,坚决取缔和禁止重点、示范学校在财政拨款、师资配备、招生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各种建设费用优先向薄弱学校、农村和边远地区倾斜。

要统筹规划,进一步优化城乡中小学布局:(1)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努力实现规模化办学。

(2)加快基础教育布局调整步伐,抓好薄弱中小学的改造工作,缩短并力争消灭重点与非重点之间、城乡教育之间不平等的硬件差距。

000第三,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000教师是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学校的办学思想、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和课程结构体系都需要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实现。

因此,在努力增加对农村教育投入的同时,要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

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保证新增教师的质量,努力为农村所有中小学校配齐合格教师。

创造条件,努力实现同级行政区域内同级专业职务的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基本相同。

同时努力提高长期在边远、困难农村地区工作的教师待遇。

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农村教师的业务培训。

统筹县级行政区域内城镇乡村教师力量,建立健全城镇教师支援乡村教育的制度。

组织实施大学毕业生支教计划和青年志愿者计划。

制定工资福利、职务评定晋升、学习进修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教师支援农村教育、服务农村教育、安心农村教育。

000第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实现城乡教育统一发展000随着改革的深化,应该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分割体制。

一要转变观念,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大教育的氛围。

农村教育不仅靠农村独立完成,还需城市关注,切实把农村教育工作当作一项事关国家兴衰的大事来抓,使农村教育真正走向强势。

二要在制度上,取消城乡户籍管理制度和城市优惠政策,使教育资源在城乡间合理配置,建立以城市为中心的各层次城、镇、乡、社区的教育网络,逐步缩小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差距,促进城乡教育统一发展。

000第五,政府要采取相应措施,妥善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000 农民工子女大多处于学龄阶段,其数量高达千万人之多。

其入学问题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亟待解决。

要切实贯彻《义务教育法》中的规定:要重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

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设立专项资金,作为农民工子女就学的教育经费,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对接收学生较多的学校给予补助;城市教育经费中要专门安排一部分经费,用于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

000第六,加强对农村家庭的教育宣传力度000学生的教育取决于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基础作用。

所以应该加强家庭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首先定期组织教师到农村宣传教育,加强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及农村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教师不定期对学生家长展开一些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的授课,是家长对自己的旧的教育方式方法有所改善,加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000希望乡村教育问题能够再一次引起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农村孩子身心得不到全面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又谈何建设新农村?因此,农村教育必须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再穷不能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只有真正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落后的教学现状,才能使农村教育走出困境,推动农村建设发展,真正实现全民小康。

00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三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