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字诀养生功

六字诀养生功

六字诀养生功吐故纳新是中国古代养生术之一,它可以祛病延年,健身养生,也是道家初级修炼的基础功夫。

一、功理六字指的是:嘘(xū)、呵(hē)、呼(hū)、呬(xì)、吹(chuī)、嘻(xǐ)。

唐代名医孙思邈,配合四时之季节,编写了卫生歌: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

发宜常梳气宜敛,卤宜数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

二、功法1、吐纳法语心肝脾肺肾五脏,命门三焦精神常。

心“呵”顶上连叉手,肝若“嘘”时目瞪睛。

脾病“呼”时须口嘬,肺知“呬”气双手擎。

肾“吹”抱取膝头平,三焦隔若卧“嘘”宁,早晚呼吸三十六,七十二候自精明。

久练此功有妙津,行步如刮一阵风。

2、吐纳身形吐纳身形,也就是指吐纳的身体姿势,站行坐卧皆可吐纳健身。

身体正常强健者,四种姿态皆可吐纳。

站:身体虚灵正直,双脚站与肩平,两手自然放于下丹田处(指肚脐),目平视前方。

行:身体虚灵逍遥,在河边草地上,树林中,或环境优雅的地方吐纳。

在专人指导下,可以走九宫八卦步吐纳。

一般人不易做到,只有高级养生者可效。

此法很难普及。

坐:年老体弱有残疾者,可以采取坐姿,在庭院或家里都行,坐椅要适中,身体不要靠椅背,脊椎要正直,两手平放于双膝上,两脚踏地与肩宽,目视前方,全身松开,虚灵自然。

卧:年老体弱有残疾者,可取卧姿平躺于床上,枕头不要过高,双手交叉平放于下丹田上(肚脐上),全身放松,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3、吐纳方法古人养生提倡吸取天地日月之精华,吐纳的要旨也是如此,要求撷取日月星之精华。

吐纳太阳之气:早上太阳刚出山,面对太阳,取站行坐卧四种姿势,将“呵嘘呼呬吹唏”六字,按顺序张口(字要低微出声)呼气各九次。

尔后自然将嘴合拢,全身放松,鼻子无为吸气。

无为吸气,即鼻自然吸气至肺部,非后天有意有为之作。

即吐气有为(有意),纳气无为也。

吐纳月亮之气:太阳落山,明月高照,面对皎月即可吐纳,方法与吐纳太阳方法相同,但要求每字数为六。

这是符合易理的。

易理中,九为老阳,六为老阴,九六之数为一太极图。

对人体的健康是大有裨益的。

无月时,可面对西方行此功法。

吐纳星斗之法:茫茫夜空,银汉低垂,北斗七星,闪烁光辉。

面对北方天际可行吐纳之功。

吐纳方式类同上两法,但次数改为少阳七之数也。

以上吐纳日月星之功法后,皆要求收功。

三种收功方法类同,吐纳完毕后要闭目静养数分钟,尔后双手合太极于胸前(又叫双手合十)。

接着,分掌掌心朝下,双掌高与眉齐,降气三次至下丹田。

左手掌顺时针绕肚脐转九圈,右手掌逆时针绕肚脐转六圈,随后搓手,从上往下搓面九次,捻耳九次。

成无极势(立正姿势)收功。

具体功法预备式:两脚平行与肩同宽,头正项直,百会朝天,内视小腹,轻合嘴唇,舌抵上腭,沉肩坠肘,两臂自然下垂,两腋虚空,肘微屈,含胸拔背,松腰塌胯,两膝微屈,全身放松,头脑清空,站立至呼吸自然平稳。

整套功法都从预备式开始。

每变换一个字都从预备式起。

每次练功时,预备式可多站一会儿,以体会松静自然,气血和顺之雅境。

当放松之时,心中默念、头脑松、肩背松、沉肩垂肘、含胸拔臂心空、腹松、腰脊松、臀部松、两腿松、膝松、足部松、五趾松、两臂十指都放松。

微觉轻微摇摆,松弛如肉之欲坠,呼吸微微绵绵如安睡状态,再开始练功。

呼吸法:六字诀功法一律采用顺腹式呼吸,先呼后吸。

呼气时读字,同时提肛缩肾(收腹敛臀,二阴微提),重心自然后移至足跟(此为踵息法),注意不要有憋气感。

吸气时,两唇轻合,舌抵上腭,全身放松,小腹部自然隆起,空气自然吸入。

气吐尽则胸腹空,天空之清气自然由鼻孔吸入,万不可着意,否则吸气时流入经络之气难以下来,留于头部易头晕,留于胸部易胸闷。

所以说呼有意吸无意。

无意即顺其自然,头脑空,肌肉松,头顶悬则气下沉。

六个字均用这种呼吸法。

调息:作用是调整呼吸,恢复自然,稍事休息。

每个字读六次后调息一次,采用自然呼吸法,舌抵上腭(也可采用顺腹式呼吸)。

具体做法是:两臂从体侧徐徐抬起,手心向下待腕与肩平时,以肘为轴使小臂外旋,转至手心向上,随即曲肘使指尖向上,高度不超过眉毛,再向内划弧,两手心转向下,手指相对,然后似按球状由胸前徐徐下落至腹前,两臂自然下垂,恢复预备式。

吐字时的口型锻炼:脏腑的内部运动和经络的运行受人体内外不同作用力的影响,而呼气时用不同的口型可以使唇、舌、齿、喉产生不同型状和位置,从而造成胸腔、腹腔不同的内在压力,影响不同的脏腑。

多年临床经验证明,开始初学时,一定要出声,这样可以使气通顺,通过发音才能正确掌握口型。

因为念字的口型不一样,唇、舌、齿、喉,开口、合口、半合口、半开口部有很大的区别。

正因为这种不同的念字口型,才能区别我国五声音阶上的角、徵、宫、商、羽,配合肝、心、脾、肺、肾五脏的关系。

不发声则没有五音,就没有口型,那就失掉了六字诀养生法的治病效能。

我在临床应用时,曾分别试验,发声的比不发声的收效快,所以就决定初练时要发声,发声时口型容易掌握。

我给它起名叫风呼吸。

等到口型正确,腹式呼吸练熟了,自然呼吸深长,由胸腔深入小腹丹田之内,真气调动起来,水到渠成,就不期然而然地不出声了。

一般说来,半个月或一个月就不出声了。

这时会感觉到有一种气流通行上下,有的感到热,有的感到凉,有的感到麻胀,有的感到轻松。

嘘字功——平肝气发音:嘘(xu)读需口型:微合,嘴角横绷,略向后用力。

动作:呼气念嘘字,足大趾轻轻点地,随即放开。

两手由肝经之急脉穴处起,手背相对向上提,经章门、期门上升入肺经之中府、云门,两臂如鸟张翼向上、向左右展开,手心向上;两眼反视内照,随呼气之势尽力瞪圆。

呼气尽,吸气时,屈臂,两手经面前、胸前下转为拇指尖相对,其余四指指尖向下顺腹前按摩徐徐而下,垂于体侧。

双手重叠,覆于下丹田,稍事休息,再做第二次吐字。

如此动作做六次一遍,然后做一次凋息,恢复预备式。

经络走向:意念领肝经之气由足大趾外侧之大敦穴起,沿足背上行,过太冲、中都、至膝内侧,再沿大腿内侧上绕阴器达小腹,挟胃脉两旁,属肝、络胆,上行穿过横膈,散布于胸胁间,沿喉咙后面经过上颌骨的上窍,联系于眼球与脑相联络的络脉,复向上行,出额部与督脉会于泥丸宫之内;另一支脉从肝脏穿过横膈膜而上注于肺,经中府、云门,沿手臂内侧之前缘达手大拇指内侧的少商穴。

治病机理:肝属木,木旺于春,开窍于目。

春天万物生长,肝阳上亢,肝病容易发作。

产生头晕目眩,两眼红肿,两肋胀满,肝区疼痛,性情烦躁等症状。

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患者,这时病情可能加重或复发。

作嘘字功时,工夫稍长,则眼可能有气感。

初时发胀,有的人感到刺痛、流泪,拇指感到麻胀。

慢慢地眼睛明亮,视力会逐渐提高。

嘘字功可治眼疾,肝火旺、肝虚、肝肿大、肝硬化,肝病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以及两眼干涩,头晕目眩等,练此功都有疗效。

肝实症表现为:胸肋胀满,阳气上逆,性格狂妄而易怒,头剧痛,卧不安,小便塞闭,大使干燥,疝气肿痛,时发惊厥。

肝虚症则表现为:虚烦不眠,头隐痛,时而欲呕,嗌干乏力,大便稀薄,小便失禁,阳痿,子宫下垂,月经不调。

肝病练“嘘”字功。

实症应泻,心为肝子,可用“呵”字功泻之。

虚症应补,肾为肝母,可用“吹”字功补之。

呵字功——补心气发音:呵(ke)读科口型:口半张,舌平放于口内,舌尖轻顶下齿,下颌放松。

动作:呼气念呵字,足大趾轻轻点地,随即放开。

两手掌心向上由冲门穴处起循脾经上提,逐渐变掌心向上,至胸部膻中穴处向外翻掌,上托至眼部,中指对着外眼角处。

呼气尽吸气时,翻转手心向面,经面前、胸、腹前徐徐下落,垂于体侧。

双手重叠,覆于下丹田,稍事休息,再重复做,共做六次,调息,恢复预备式。

经络走向:以意领气由脾经之井穴隐白上升,循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里,通过脾脏、胃腑、穿过横膈膜流注心中,上挟咽、连舌本入目,上通于脑。

其直行之脉从心系上行至肺部,横出腋下,入心经之首穴极泉,沿着手臂内侧的后缘上行,经少海、神门、少府等穴直达小指尖端之少冲穴。

治病机理:按五行相生之顺序,木能生火,心属火,应时于夏,在窍为舌。

夏日炎热,心火上炙,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出气灼热、心烦不安等症时有发生。

做呵字功时,小指尖、中指尖可能有麻胀之感,同时与心经有关之脏器也会有新的感受。

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出汗过多、舌、体糜烂舌强语蹇等症,均可练此功治疗。

心实症则表现为:咽干口渴,心绞痛,胸肋胀,尿色黄,心悸,心阵痛,腋下痛。

心病症则表现为:心悸,怔忡,失眠盗汗,神经衰弱,动则心慌。

心病应练“呵”字功。

实症应泻,脾为心之子,可练“呼”字功以泻心火,再做“吹”字功以补肾水。

这样心肾相交,水火相济,收效颇易。

呼字功——培脾气发音:呼(hu)读忽口型:撮口如管状,舌放在中央两侧向上微卷。

动作:呼气念呼字,足大趾轻轻点地,随即放开。

两手掌心向里由冲门穴处起向上提,逐渐变掌心向上至膻中穴,左手外旋上托至头顶(注意沉肩),同时右手内旋下按至冲门穴处,呼气尽。

吸气时,左臂内旋变为掌心向里,从面前下落,同时右臂回旋变掌心向里上穿,两手在胸前相交,左手在外,右手在里,两手内旋下按至腹前,自然垂于体侧。

两手重叠,覆于下丹田,稍事休息,再以同样要领右手上托,左手下按做第二次呼字功。

如此左右手交替共做六次为一遍,调息,恢复预备式。

经络走向: 当念呼字时,足大趾稍用力,则经气由足大趾内侧之隐白穴起,沿大趾赤白肉际上行,过大都、太白、公孙、内踝上三寸胫骨内侧后缘入三阴交,再上行过膝,由腿内侧经血海、箕门,上而冲门、府舍入腹内,属脾脏,络胃腑,挟行咽部连于舌根,散于舌下。

注入心经之脉,随手势高举之形而直达小指尖端之少冲。

所以内经有“肝脾之气宜升”之说。

治病机理:按照五行相生之顺序,火生土,脾胃属土,应时于四季,开窍于口。

所以作完呵字功,当念呼字以修补脾胃。

念呼字的气感与念呵字相同的原因也在于此。

脾虚、腹胀、腹泻、皮肤水肿、肌肉萎缩、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血、女子月经病、四肢疲乏均可练此功治疗。

脾实则出现呕吐,噫气,腹胀,黄疸,头痛发热,下痢粘水而肛门灼热。

脾虚则出现四肢无力,心烦不眠,黄胖而浮肿,大便不成形。

脾病,可用“呼”字功治。

心为脾母,若“呼”字练后感到力量不足,可再作“呵”字功,以加强脾胃的消化功能。

若由于肝气郁热而引起脾胃失凋,则用“虚”字功平肝后,再用“呵”字功健心,以补脾。

呬字功——补肺气发音:呬字从俗读四;正音为戏,五音配商,读如夏,声短气长。

口型:开口张腭,舌尖轻抵下腭。

动作:两手掌心向里由急脉穴处起向上提,过小腹渐转掌心向上,抬至膻中穴时,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成立掌指尖至喉部,然后左右展臂宽胸推掌如鸟张翼;同时开始呼气念呬字,足大趾轻轻点地,随即放松。

呼气尽,随吸气之势两臂从两侧自然下落。

两手重叠,覆于下丹田,稍事休息,再重复做,共做六次,调息,恢复预备式。

经络走向:当念呬字时,引肝经之气由足大趾外侧之大敦穴上升,沿腿的内侧上行入肝,由肝的支脉分出流注于肺,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连系的部位)横行出来,经中府、云门,循臂内侧的前缘入尺泽,下寸口经太渊走入鱼际,出拇指尖端之少商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