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桩选型、讲解
1.1 桩的起源和发展
1949年后,桩基础大规模应用和发展; 20世纪60年代,钻孔灌注桩和爆扩桩迅速发展,为在不 同地区、不同土层中应用桩基础提供了可能性; 20世纪70年代早期,主要桩型为预制方桩(小型); 20世纪70年代后期,引进日本的钢管桩和打桩设备,进 入了重力桩型时期;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机具能力的提高,大直径、超深 度灌注桩逐渐推广应用(杭州湾跨海大桥最大桩直径 2.8m,深120m); 20世纪末期,随着高强度预应力管桩(PHC)的引进,在 打桩中占据主导地位,钢桩明显减少; 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异形桩迅速发展——桩墙技术(地 下连续墙)、咬合桩、水泥搅拌桩、劲性水泥土墙( SMW)等; 浅层地基的桩基、复合地基的桩工技术与桩基同步发展
岩石扩底钻头
1. 7 几种新型的灌注桩
3.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技术 钻孔灌注桩桩侧的泥皮过厚和桩底沉渣过厚。在钻孔灌注 桩施工过程中,在钢筋笼上设置桩底压浆管和桩侧压浆管 ,等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从压浆管压入高压水泥浆使桩 侧泥皮和桩底沉渣得到加固。后注浆后的单桩承载力提高 30%~100%。 4.钻孔复合桩技术 采用钻孔的方法植入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先在预定的位置 钻孔,然后将接好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放入钻孔中心,将 注浆管插入桩底把高压水泥浆压入桩与钻孔的空隙中,等 水泥浆凝固后就形成一个钻孔复合桩。设计时桩身质量全 部由预制桩承担,灌注桩的桩身缩颈、离析,甚至断桩问 题如何得到根本解决,桩身质量绝对可靠。
1. 7 几种新型的灌注桩
1.钻孔挤扩多支盘灌注桩技术 挤扩支盘桩是在普通钻孔灌注 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世纪80 年代未期发明了用于支盘挤扩成型
的液压设备,适用于水上水下各种
环境及各种地质条件,使挤扩支盘 桩成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新技术。
1. 7 几种新型的灌注桩
2.钻孔扩底灌注桩技术 钻孔扩底灌注桩施工时当柱状钻头钻到设计持力层后,采 用特殊的扩底机械和钻头,通过加压撑开钻头的扩孔刀刃 使之旋转切削地层,从而扩大钻孔 灌注桩的底部。钻孔扩底灌注可以 充分利用桩底岩土层承载力高的特 点,从而大大提高单桩承载力,节 约造价。可视旋挖扩底桩是其中一 种。
3.4 桩的布置
5.柱、剪力墙采用椭园桩基础时,宜使桩中心和柱、剪力墙
的形心重合。
6.地下室钢筋混凝土挡墙下桩基础应在桩顶设置垂直于挡墙 的连系梁或板; 7.桩嵌入完整岩石的深度不宜小于0.2m,对于倾斜岩面,宜 将岩面整平。
3.5 特殊条件下的桩基
1.斜坡、边坡上桩基设计原则: 新建斜坡、边坡上的建筑桩基工程应与建筑边坡工程统一规 划,同步设计,合理确定施工顺序; 对建于边坡的桩基,不得将桩支承于边坡潜在的滑动体上; 桩端进入潜在滑裂面以下稳定岩土层内的深度应能保证桩基 的稳定,且宜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桩基础承担的竖向荷载传至 边坡支护结构; 建筑桩基与边坡应保持一定的水平距离;建筑场地内的边坡 必须是完全稳定的边坡,当有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存 在时,应进行整治,确保其稳定性; 桩基础邻近边坡边缘时,应考虑边坡的变形对地基承载力降 低和桩基础变形加大的不利影响并对建筑物基础地基稳定性 进行验算;
2.2 桩基的种类
2.3 桩基础的适用范围
1.天然地基承载力和变形不能满足要求的高重建筑物; 2.承载力基本满足要求、但沉降量过大,需利用桩基础减少 沉降的建筑物; 3.重型工业厂房和荷载很大的建筑物; 4.软弱地基或某些特殊性土上的各类永久性建筑; 5.作用有较大水平力和力矩的高耸结构物的基础或需以桩承 受水平力或上拔力的其他情况; 6.需要减弱其振动影响的动力机器基础,或以桩基作为地震 区建筑物的抗震措施; 7.地基土有可能被水冲刷的桥梁基础; 8.需穿越水体和软弱土层的港湾与海洋建筑物基础。
3.3 桩基础的分析计算
2.下列桩基应进行变形验算: 桩端持力层为软弱土的一,二级桩基以及桩端持力层为粘 土,粉土或存在软弱下卧层一级建筑桩基,应验算沉降并考 虑上部结构与基础共同作用.沉降不超过建筑沉降允许值; 受水平荷载较大或对水平变位要求严格的一级建筑桩基应 验算水平位移。 3.下列桩基应进行桩身和承台抗裂和裂缝宽度验算: 根据使用条件要求混凝土不得出现裂缝的桩基应进行抗裂 验算; 使用上需限制裂缝宽度的桩基应进行裂缝宽度验算。 4.建于软土上的一、二级建筑桩基施工过程和使用期间必须 进行沉降观测直到 稳定。
二、桩基础的种类和型式
2.1 桩基概述
1.深基础:埋深较大,以下部坚实土层或岩层作为持力层的 基础。 2.桩基:桩与连接桩顶和承接上部结构的承台组成的深基础。 3.基桩:群桩中的单桩。 4.承台:将各桩联成一整体,把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转换、 调整分配于各桩,由桩传到深部较坚硬的、压缩性小的土 层或岩层。 5.适用:当浅层土质不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不适宜采取 地基处理方法。
1.6 基桩的发展趋势
1.以数值分析为核心的岩土力学。 2.智能化的岩土测试技术。 3.开发和维护更好的新桩型: 目前占市场主导地位的是打入桩(约占全球桩的50%); PHC桩是打入桩中最为流行的一种桩型; 钻孔灌注桩适应性强,对周围环境影响小,只要有先进的 钻机和钻具,可以不受地层条件的限制,也可满足大直径 超深度高承载力的需要; CFA桩(连续螺旋钻孔灌注桩)发展迅速; 套管CFA介于传统钻孔灌注桩和CFA之间。 4、成(沉)桩工艺与设备更趋现代化: 与旋挖式钻机相比,全套管全回转液压钻机正在迅速发展 5、试桩和测桩的信息化检测技术。
1.5 基桩选型中常见的一些认识问题
1.将嵌岩桩一律视为端承桩,导致将桩端嵌岩深度不必要的扩大, 增加成桩难度,延长施工周期,增加工程造价。 2.在软土地区使用无须排土排浆的沉管灌注桩、夯扩桩和粉喷桩 等,对这类桩得挤土效应或施工质量控制认识不足。 3.预制桩的质量稳定性高于灌注桩的概念导致了不少工程事故。 4.人工挖孔桩质量稳定可靠的习惯性思维常常与实际不符。 低水位非饱和土时质量稳定性较高; 高水位饱和土施工隐患大、质量成疑; 特别是有淤泥质软土夹层时危险性增大。 5.扩底桩用于持力层较好、桩较短的端承型灌注桩,可取得较好 的技术经济效益。
3.5 特殊条件下的桩基
距离边坡位置较近的桩基,宜进入边坡坡脚以下;
位于填方边坡桩基、存在岩石外倾软弱结构面的边坡桩基,
应验算最不利荷载效应组合下桩基的整体稳定性和基桩的水 平承载力; 斜坡上的桩基,宜根据完整岩面的倾斜度适当加大嵌岩深度 ,桩基之间宜设置连系梁,外露桩基桩身配筋应按上部结构 柱构造; 承担较大水平荷载的斜坡上桩基,确定嵌岩深度时,应验算 斜坡处岩体的抗剪承载力。嵌岩段岩体存在外倾结构面时, 应验算外倾结构面以上岩体的抗滑稳定性; 建筑跨越边坡形成吊脚楼时,应加强边坡桩基础与吊层结构 间的整体性。
3.5 特殊条件下的桩基
2.洞室附近桩基设计原则: 位于洞室地基上的桩基,应严格执行“动态设计,信息化 施工”; 应对洞室地基进行稳定性评价; 对洞室围岩岩体结构面的不利组合,应进行局部稳定性验 算,并采取措施避免洞室因局部岩体的失稳而危及洞室地基 的整体稳定性; 当洞室顶板为完整岩石且顶板厚度较大,桩基础直接放置 在其上时,应验算桩端下顶板岩体的的抗冲切承载力; 当桩端下洞室的顶板厚度较小或桩端下顶板岩体的抗冲切 承载力不能满足时,桩端应落至洞室底板,且桩基在洞穴室及 相关部份宜按柱构造。
3.3 桩基础的分析计算
1. 所有桩基础都应进行承载能力计算,计算内容包括: 按使用功能,受力特征进行 竖向(压.拔)和水平承载力计算, 不宜超过承载力特征值。 某些条件下群桩基础宜考虑桩. 土、承台共同作用; 桩身及承台进行承载力计算:桩身露出地面或桩侧为可液 化土、极限承载小于50KPa(或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 10KPa)土层中的细长桩尚应进行桩身压屈验算;对混凝 土预制桩尚应按施工阶段,吊装.运输,锤击作用进行强度验 算 柱端平面以下存在的软下卧层时应验算软弱下卧车层承载 力; 对位于坡地、岸边的桩基应进行桩基稳定性验算; 按现行抗震设计规范规定进行抗震验算。
2.2 桩基的种类
1.按桩的数量和受力划分 单桩基础:采用一根桩,以承受上部结构(柱)荷载的基础 群桩基础:由2根以上桩组成的基础 复合桩基:由桩和承台底地基共同承担荷载的桩基 2.按承台与地面相对位置分: 低承台桩基:承台底面位于地面以下。多用于工业与民用 建筑 高承台桩基:承台底面高出地面。多用于桥梁、水利。
3.桩基础设计
3.1 桩基设计原则
桩基是由桩、土和承台共同组成的基础,设计时应考虑三 者共同作用。各部作用起多大,取决于桩变形。 桩基按极限状态设计法设计,应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 建筑桩基分三个安全等级。
3.2 桩基设计的基本内容
1.桩的类型及几何尺寸的选择; 2.单桩竖向(和水平向)承载力的确定; 3.确定桩的数量、间距和平面布置; 4.桩基承载力和沉降验算; 5.桩身结构设计; 6.承台设计; 7.绘制桩基施工图。
1.2 桩的类型及分类
1.2 桩的类型及分类
4 .按桩径(设计直径d)大小分类: 小直径桩:d ≤250mm; 中等直径桩: 250mm< d <800mm; 大直径桩: d ≥800mm。 5 .按桩的使用功能分类: 竖向抗压桩; 竖向抗拔桩; 水平受荷桩; 复合受荷桩:承受竖向、水平向荷载均较大的桩。
桩基选型与设计
重庆市设计院
主要内容
1.基桩的种类和选型 2.桩基础的种类和型式 3.桩基础设计 4.桩基的选择
1、基桩的种类和选型
1.1 桩的起源和发展
1.桩基础是最古老的基础形式,是人类进步史上一笔重要的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在中国的起源距今6000~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浙江 余姚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人类的起源距今12000~14000年——智利文化遗址 2.近、现代桩基的发展 19世纪后期,国际上生产了混凝土桩和钢桩; 中国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和灌注 桩,木桩、混凝土桩、钢筋混凝土桩三者并举; 20世纪30年代,上海外滩许多大型建筑物采用木桩或木 桩上接一段混凝土桩; 1943年,当时我国第一高楼——上海国际饭店(83.8m, 地下二层,地上22层),采用木桩支撑的最高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