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E工业工程的九大功能

IE工业工程的九大功能

IE的组成──九大功能
IE──工业工程(也为企化部)是关于人员、物料、设备及能源成本等整体系统的设计,改善与装置的一门技术。

一:时间分析
(1)测量技术:设备,以马表、时间观测表.(化分动作单位约0.06秒)。

(2)测量方法:归零法(单程测试法),连续测试法(以30个一组测10次)。

(3)测时步骤:测时状况:
正常时间=测试时间 (1+评比系数)
标准时间=正常时间×(1+宽放)
SCT=MAX(标准时间)
标准工时=SCT×人力
评比系数分为:熟练度﹑努力度﹑工作环境﹑一致性.
又为:理想(0.1)﹑优(0.075)﹑良(0.05)﹑平均(0)﹑可(-0.1)﹑不良(-0.22)
(4)宽放种类分:私事宽放(男:10分、女:14分)、工厂宽放、疲劳宽放、延迟宽放
系数订于5%-10%之间,也就是宽放时间。

例:总工作时间设定为Y: 工厂宽放时间设定为C: 疲劳
宽放时间设为A:
1 / 26
疲劳宽的放为R: 私事宽放为B: 延迟宽放为D: 净工作时间设X:
A=R X: Y=X+A+B+C+D: R=(Y-X-B-C-D) X
评比系数
四类宽放
标准时间
不平衡率=(单站(MAX) 人数-总站时间和) 单
站(MAX) 人数
二:产能分析
(1):加工作业──机器周程产能(凈产能)。

(2):取放作业──周程产能。

(3):箅料、调整治工具、检验──非周期性产能。

(4):四种宽放──标准工时产能。

(5):不良率、更换治具、机器宽放、停工等料──最适当产能。

(6):加工速度慢、消极怠工──现场实际产能。

分析目的就是让:实际产能最接近机器周程产能的一种方式。

三:动作分析
总概:有18种基本动作组成分析手法,它用目视观察将各种基本动作进行组合也可称作目视分析法。

动作归类、时间测试法(VF法)。

意义──
改善:把凈作业动作、附加动作、可去除动作区分开来进行改善。

动作分类:
第一类:推行工作中必须的动作。

*虽不可免去但通过变动调整尽量减短动作时间。

第二类:有此类动作,将会延迟第一类动作。

*:尽量减少。

第三类:完全不参加工作的动作。

*:排除此动作。

18个动作要素:
第一类:空手运转 抓住 负荷运动 定位 装配 使用 分解 放手 检查;
第二类:寻找#标题#选择#思考#准备。

第三类:停止#休息#不可避免的延迟#可避免的延迟。

四:生产绩效
(一):工时分类──工时就是人力、时间、产量。

(1)作业人员的责任工时。

(2)除外工时:经营不当.管理不善.A. 教育训练 B. 物料短
缺 C. 机器故障 D. 品质不良 E. 更
3 / 26
换治具 F. 停水停电G. 生产换线。

(3)实际工时:相当于实际作业责任工时。

实际总工时=作业实际投入时间 人力+加班工时+调进工时-调
出工时-请假。

实际作业责任工时=实际总工时-除外工时。

(二):生产效率
生产效率=标准作业工时 实际作业工时=人力 SCT 日产良品数 实际作业工时
稼动率=实际作业工时 实际总工时
生产绩效(生产力)=生产率 稼动率=标准作业工时 实际总工时
达标率=出货数量÷标准数量
产值=1台产品产生人力工时×出货数量
=SCT ×人力×出货数量
五:人力规划
出席率=1-缺席人数 应到人数=实到人数 应到人数
所需直接作业人员=月产出所需工时 (8小时 每月工作时
数) (1 出席率) (1 生产力)
生产线安排:a.生产工序 b.质量要求 c.产量要求
六:成本分析
(一):成本归类
A. 制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
用。

直接材料成本:直接构成产品各组件物料成本,包括包装部份。

直接人工成本:作业员薪资/加班/福利等。

制造费用:手套/手指套/治工具/水电。

B.管理成本:办公管理成本/行政/后勤管理。

(二):建立成本
直接材料成本=标准用量 材料单价
直接人工成本=标准总工时 工资率
工资率=(基本工资+加班费+福利等) 总作业工时
制造费用=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七: 制造程序
*操作程序图:操作顺序、程序、物料、治工具等。

*标准操作程序:生产过程、注意事项、检查要点(以上两点可作于作业指导书)。

*作业编程表:标准作业方法、动作时间及动作分析表.(工程分析图标)。

*详细布置图:a.工具位置图、b. 物料位置图、c.站时距离
5 / 26
标示图。

*制程检查表:a.作业员是否以标准动作作业、b.是否堆积、
c.是否有高估时间。

*工作改善:
*生产线的平衡:
(1)以柏拉直示图算出不平衡率
(2)一组数据:准确度(自我衡量)
(3)不稳定率=(MAX×N-Σ)÷MAX×N
MAX:最大N:次数
(4)不稳定>10%表明该组数据有误须重测:Σ mi=
m1+m2+m3+m4+m5+…. mN
(5)实测时间须除作业人数才等于工序时间(测试时间)。

(6)选出最大工序时间×作业人数=标准时间。

(7)单站超产奖换算=12 ÷标准产能×产品数量。

(8)多站超产奖换算=12 ÷(标准产能÷人数)×产品数量。

(9)标准时间×3600秒÷标准时间(SCT)=标准产能。

也为标准产能=(总工时-除外+调进-调出) ÷SCT×人
数。

工时=人数×作业时间。

(10)难度系数=标准作业时间(工序时间)÷SCT。

(11)超产奖计算=12÷标准产能×实际产能×难度系数。

八:工作改善
(一)IE:产品分析。

(二)PE:生产治具设计改善。

(三)ME:制作、维护(设备、治具)。

(四)QE:制程分析、质量分析。

(1)目的: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

(2)善改对象:A.经济效益大.B.技术问题C.不引起较大抗争点。

(3)改善原则:E→C→R→S
E :剔除.C:合并.R:重组.S:简化
(4)思维方式:可采用逆向思考。

(5)平衡率可检测出产能。

(6)不平衡率=1-各工作站时间和÷(最大工时站(MAX)×站位数)。

(7)伻估时平衡率趯高趯好。

(8)不平稳率=差值÷总值(SCT×人力)。

九:工厂布置
目的:对全厂作业区整体规化,降低成本。

(1):降低物料搬运,减少逆流与等待。

(2):维持布置弹性,可调性。

(3):有效利用空间与人力。

(4):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

7 / 26
(5):提供良好的整理整顿环境及维修场所。

(一) 资料收集:
*厂区状况
*区域之用途
*区域内配备
(二) 规划图面
*制作草图
(三) 影响物流因素:
(1):人员动向(线)。

(2):工作环境。

(3):收发物料仓库位置。

(4):过道太小。

(5):厂房形状。

(四) 检讨工厂布置效果:
(1):物流不可交叉逆。

(2):物料搬运是否以最短距离运送,工时少。

(3):尽量考虑机械化,减少人力。

(五) 物料搬运:
1.搬运管理之重要性:
目的:(1)增加产能.(2)改善工作环境.(3)降低成本.(4)促进销售
2.搬运易忽略困素:
(1) 距离.(2搬卸时间.(3)放置状态.(4)工厂环境布置.
3.搬运改善点:
(1) 减少搬运次数时间及距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