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社会学理论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第一节孔德的科学观一、实证主义哲学观科学研究只能以可以经验的现象为对象(即可以实证的),知识不能超出现象的范围,是相对的。
规律只是对现象间前后相续或彼此相似关系的知识。
科学不研究"形而上"的东西,追求本质或终极原因的是神学或形而上学的任务。
"实证"被解释为: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相对。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二、科学的分类科学分为抽象科学和具体科学两类。
抽象科学是研究一定种类现象规律的科学,有五门抽象科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具体科学是把抽象科学揭示的规律认识运用到局部领域,比如医学就是运用生物学知识的具体科学。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天文学观察物理学观察实验化学观察实验分析为先生物观察实验综合为先"社会学比任何其它科学都重要。
此外,唯有它才提供逻辑的和科学的环节,借此我们对现象的其它各种不同的观察能够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孔德科学观的基本点:1、科学是以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对象的,是可以实证的。
2、科学是探讨现象之间经常的、反复出现的联系,即现象之间的规律。
3、在每一种类的科学中,抽象科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性。
4、社会学是最复杂、最终要的科学。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第二节社会学的对象与方法一、社会学的对象"我所谓的社会物理学是指专门研究社会现象的科学,它本着和天文现象、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生物现象同样的精神来考察社会现象。
也就是说社会现象受到不可变更的自然规律制约,揭示这些规律是社会物理学研究的特定目标。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二、社会学的方法1、观察法直接观察间接观察(历史文化的遗迹、风俗、仪式等)2、实验法直接实验间接实验(研究社会由于动荡产生的病态性偏差,由此显示社会的主要规律)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3、比较法动物社会与人类社会比较同一历史时代不同类型社会比较同一社会不同阶层比较4、历史法把不同社会现象依其发展秩序做纵向比较,从而发现各种因素的对立运动,发现社会现象运动的一般趋势。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孔德试图从自然----历史的立场出发,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社会。
一方面从自然科学方法中引伸出社会学方法。
一方面通过历史方法使社会学获得独立于自然科学的地位。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第三节社会静力学一、社会静力学的任务孔德把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与社会动力学。
社会静力学研究社会构成,研究社会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的关系,社会秩序是社会静力学的核心。
二、人性结构人性是由感情、智力、行动构成。
人们为感情而行动,为行动而思考。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感情是人类的灵魂,包含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本性,是行动的动力。
利他主义有三种禀性:敬慕、崇敬、仁爱。
人性中的这些禀性维持着社会秩序。
其历史发展是从利己主义支配到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和谐一致。
智力的功能是控制由感情支配的行动,智力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认识自己身上崇高东西的可能,从而有利于利他主义禀性的发展。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三、人性与社会1、人性与家庭家庭是建立在眷念之情基础上的情感群体,人类本性中利己与利他禀性在家庭中得到充分的表现并和谐的存在。
一个人在未来社会要经历的各种社会关系都能在家庭中得到体验。
家庭是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础。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2、人性与宗教宗教具有使人类个体与集体和谐的特点,它包含了人性的全部禀性:精神方面是教理;感情方面是仁爱;行动方面是制度。
它能有助于人的利他主义发展,使个人严格服从超越个人目标的社会目标。
提倡建立新的宗教-人道教。
"人类之爱是人的全部责任。
"信仰的对象是人类的大我,提倡爱人、爱人类,要把这种爱的宗教精神贯彻到感情、智力、行动中。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3、人性、劳动分工与国家劳动分工以及由分工引起的合作是社会秩序赖以建立的基础。
分工越发达,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越高,越有助于社会团结。
劳动分工产生分化,社会因分工形成众多小集体,形成独立的利益目标,可能助长个人主义,使社会团结受到影响。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国家和政府是社会"总精神"的代表,是预防由于不同利益产生的对立,调和由于不同利益产生的矛盾,是社会秩序的监护者。
第四节社会动力学社会动力学研究社会发展和社会变迁,社会进步是社会动力学的核心。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一、人类精神发展"三阶段"论"这条规律就是:我们的每一种主要观念都前后相续的经历了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又名抽象阶段)、科学阶段(又名实证阶段)。
"三个阶段产生了三种不同的说明现象的思想体系。
第二种思想体系是一个过度。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神学阶段:用神的观点看待一切,用超自然的力量解释宇宙间的一切。
形而上学阶段:用人格化的抽象物取代神,或者说,用抽象的概念取代神。
科学阶段:放弃对绝对概念的追求,致力于发现现象间的关系,把经验资料作为知识的根本来源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二、人类社会的变迁与人类精神变迁相一致,人类社会的历史变迁也分为三个阶段:军事阶段、过度阶段、工业阶段。
军事阶段与神学阶段相一致,政治上宣传"君权神受",政治上"君主制度",崇拜神灵或军事长官,是军事或武力的社会组织。
过度阶段与形而上学阶段相一致,军事上由进攻性转向防御性,由对神灵或军事的崇拜转向对自然与科学的崇拜,政治上由君主制转向共和制。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工业阶段与实证阶段相一致,工业是科学的劳动组织,资源得到大量开发,经济制度是追逐利益、谋求财富,学者和牧师发挥着协调人的感情,节制专职和利己,保证社会的共存和有序发展的作用。
人口、种族、气候、地理等也会对社会变迁产生影响。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思考题:1、孔德实证主义立场和方法的基本观点。
2、孔德如何划分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依据是什么?第二章赫伯特·斯宾塞第一节斯宾塞的科学观与进化原则一、斯宾塞的科学观斯宾塞也是一个实证主义者,主张人类的知识不能超出经验的范围,科学的任务就是描述、记录、整理主观感觉,指出它们的先后关系或相似关系。
知识分为三类:低级知识(不相联系的知识),科学知识(部分联系的知识),哲学(完全联系的知识)。
联系程度越高,表示的内容越抽象,但并不表示反映事物的本质更深刻。
第二章赫伯特·斯宾塞二、斯宾塞的进化原则进化是宇宙万物,包括人类社会遵循的原则,是由"力"的恒久性决定的。
引力导致运动,斥力导致静止,二者的均衡导致分化和整合趋于均衡。
进化过程的基本特征:从分散到集中;从集中到分化;从不确定、不定型、无序状态到确定、定型、有序状态。
进化遵循"生存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
第二章赫伯特·斯宾塞第二节社会有机论一、社会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
"尽管它是由分工的个体组成,然而在世代相续的每个社会所占有的地域范围内,这些个体群经常保持一定程度的普遍相似性,这恰恰表明由个体自称的集合具一定的实在性。
.......确定的生活已经使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其整体内部的分布上保持一定的固定性。
"第二章赫伯特·斯宾塞二、社会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的一致性(1)都处在生长和发展中,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
(2)结构都会趋向复杂化。
(3)结构的分化都伴随功能的分化。
(4)分化的同时,有机体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加密切。
(5)有机体内部各个部分也会趋向有机化,发展为相对独立的小有机体。
第二章赫伯特·斯宾塞三、社会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的差异性社会是一个超有机体。
(1)生物有机体的各个部分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社会有机体各个部分相对自由而分散。
(2)生物有机体的精神和意识集中在有机体的某一部分,社会有机体的精神和意识分布于每一个个体之中。
(3)组成生物有机体的部分是为了整体而生存,社会有机体是为增进个体目标的工具,是为了个体的幸福而存在。
第二章赫伯特·斯宾塞四、社会有机体系统生物有机体社会有机体社会群体营养系统生产组织工人、农民(摄取能源)循环系统商业、交通商人、银行家等(分配能源)银行组织神经系统管理部门企业家、政府官员(调节行为)憎侣第二章赫伯特·斯宾塞第三节社会进化论一、社会进化同样遵循进化原则,其进化过程经历:人口规模扩大,结构和功能日益分化和复杂化,相互依赖程度加深,管理和调节机制更加重要。
二、社会进化是一个自动、自发完成的过程,也要经历生存竞争、优胜劣汰。
第二章赫伯特·斯宾塞三、社会为适应环境和进化,形成了一系列功能性机制,如语言、科学理论、艺术等。
这些机制反过来也制约和影响进化。
四、进化并不都是直线式的,有可能发生倒退;进化的方向并不都是单一的,不同社会并非都是同一进化形式的不同阶段;社会依其进化的程度可以分为简单社会、复杂社会、双层复杂社会。
第二章赫伯特·斯宾塞思考题:1、斯宾塞社会有机论的基本观点。
2、斯宾塞和孔德之间的一致与区别。
第三章埃米尔·迪尔凯姆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以社会事实为研究对象。
社会事实是"存在于人们身体以外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感觉方式,同时通过一种强制力施加于每一个个人。
"社会事实的特征:外在性、强制性、普遍性。
第三章埃米尔·迪尔凯姆社会事实分为社会形态学方面的社会事实和社会生理学方面的社会事实。
社会形态学方面的社会事实:人口分布、数量及密度,交通状况,住房式样等。
社会生理学方面的社会事实:宗教,道德,法律。
第三章埃米尔·迪尔凯姆二、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1、把社会事实作为物来考察。
要作到这一点,必须摆脱一切预断,并根据对外部特征进行定义的现象开始研究。
2、要区分常态现象和病态(非普遍)现象。
常态意味普遍的现象,而非特殊现象。
常态的现象并非都是合道德的现象。
研究常态现象就是要发现普遍的联系性。
第三章埃米尔·迪尔凯姆3、要坚持用社会事实去解释社会事实。
反对还原论立场,即从组成事物的要素去解释事物本身。
4、社会学的解释包括因果解释和功能解释。
要注意区分二者,一种社会事实的原因应到先于它存在的另一社会事实中寻找,运用共变法来验证;一种社会事实的功能应到它与某一社会目标的关系中寻找。
第三章埃米尔·迪尔凯姆第二节社会与个人一、社会是由个人组成个人是构成社会的必要条件,社会特征与构成他的各分子的特征有一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