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数据处理与解释》实践报告班级:地物一班******学号:**********指导老师:肖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6年11月一、实践课的目的和意义1. 通过本次实践课,使学生能进一步的了解测井资料综合处理与解释的一般流程;通过实际测井资料的处理,将课本所学知识与现场资料很好的结合起来,以更进一步的巩固各种知识;2. 了解测井资料人工解释的一般方法;3. 掌握各种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及划分渗透层的一般方法;4. 储层流体识别的一般方法;4. 掌握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解释的一般方法;5. 掌握储层有效厚度确定的一般方法;二、实践课的基本内容本次上机实验主要包括如下几个内容:1. 了解Ciflog测井解释软件及基本操作方法;2. 熟悉测井资料的数据加载及测井曲线的回放方法;3. 掌握储层流体的定性识别方法;4. 对实际测井曲线进行岩性,电性、含油性描述。
5. 掌握储层参数的定量计算方法。
根据实际区域地质特征,利用人工解释的方法划分渗透层,计算储层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有效厚度,结合束缚流体饱和度信息,对储层流体性质进行初步定性解释。
首先,打开Ciflog软件会看到一个“打开项目”的对话框,提示有本地项目,在下面还有一个“新建”选项,我们点击“新建”就可以建立自己所做的项目,项目建立好后,就可以进入主界面了,在最左面可以看到有个“任务栏”,点进去可以看到有几个选项,有“数据管理”,“数据格式转换”,“数据拷贝”,“测井曲线数字化”,我们点进“数据管理”界面,我们可以看到自己所建立的项目,用鼠标右键点击项目出现对话框,选择“新建工区”,在出现的对话框中输入工区的名字,再鼠标右键“新建工区”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新建井”,输入所测的数据井的名字,再右键会出现对话框选择“新建井次”,再输入井次名字,然后就可以进行数据的导入工作了,再点击“任务栏”找到“数据格式转换”,找到打开文件,在文件中找到自己想好要处理的数据,我们的数据是一维文本格式的所以我们在下面的格式中选择一维文本式,则数据就出来了。
数据打开后找到数据格式转换初始设置,在设置中可以看到“曲线名所在行”和“数据起始行”分别是“1”,和“3”,这是所给数据所决定的,文本类型设置为等间隔,选择第一列为深度列,这样起始深度和终止深度和采样间隔就确定了,数据类型为浮点型,深度单位是米。
在数据导入之后我们就可以绘制测井曲线图了,我们再回到数据管理界面,单击井次就可以出现刚刚导入的井的数据了,我们可以看到有AC、CNL、CAL、DEN、GR、Rt、Rxo、SP七组数据,我们测井曲线分为三大类,分别为三岩性曲线,三孔隙度曲线,三电阻率曲线,其中三岩性曲线包括自然伽玛曲线(GR),自然电位曲线(SP),井径曲线(CAL),三物性曲线包括声波时差曲线(AC),密度曲线(DEN),补偿中子曲线(CNL),三电阻率曲线包括深侧向电阻率曲线,浅侧向电阻率曲线,冲洗带电阻率曲线(Rxo),共九条曲线,我们这了所给的数据不到九条,但是也可大致划分为三大类,也可以对这几个数据进行绘制曲线,在课上老师还要求我们对岩性的剖面画曲线解释,这就会用的到一些公式,下面会讲到,在绘制图界面里以道为主要框架,分为深度道和曲线道,深度道显示曲线的深度,而曲线所在的道又分为空白道、线性道、对数道和倾角道,这些道以曲线的取值与建立的横向座标为选择的标准。
我们先建立一个深度道,把深度确定下来,然后再建立一个线性道,用来画曲线,这些都可以在绘图界面单击鼠标右键的选项中选择,我们在线性道中我们在双击鼠标左键,就可以在选项中设置线性道的名称,一般我们把第一组绘制的曲线道称为岩性曲线道,在所给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知道属于岩性曲线的只有自然电位曲线(SP)和自然伽玛曲线(GR),第二组绘制的曲线道称为电阻率曲线道,值得注意的是,在电阻率曲线道应该选择的道的类型应该是对数道,在所给的数据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属于电阻率曲线的只有深测性电阻率(RT)和冲洗带电阻率(Rxo),第三组又是选择线性道,道的名称写成孔隙度曲线或者是物性曲线,在所给的数据中属于孔隙度曲线的有声波时差曲线(AC),密度曲线(DEN),补偿中子曲线(CNL),在会这三条曲线的时候要注意线性道的左右取值,对于补偿中子(CNL)我们取得线性道范围是左边是最大值,右边是最小值,声波时差曲线(AC)的取值也是最大值在左边,最小值在右边,而密度曲线(DEN)则和前面的一样是最大值在道的最右边,最小值在左边。
单击鼠标右键可以看到有一些选项,我们选择“一维对象”,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我们我们在选择“常规曲线”,在属性栏里选择自己想要绘制的测井数据,填好单位以及曲线名称,在下面还有一个自动设置刻度,我们可以自己跟据所测数据的取值范围对线性道左右两边的数值进行更改,以便使曲线更加清楚明了,不会出现超出范围以至于无曲线的情况,我们还可以对曲线的颜色,线型进行更改,不同的曲线我们用不同的颜色和线型可更加直观,我们通过这样的方法很容易就可以画出所给的六组数据的曲线,然后我们为了绘制岩性剖面的分析曲线,还要进行一些公式的计算,Ciflog有自己的运算器,可以通过系统的运算器来计算出孔隙度,相对泥质含量,以及渗透率和含水饱和度。
在数据处理界面上,我们但机一组数据,就可以看到上面的工具栏变成可用了,我们在工具栏中选择曲线计算,比如我们在计算相对泥质含量的时候需要用到GR测井数据,我们就可以单击GR测井数据,然后选择曲线计算,就可以看到一个计算器的界面,我们根据公式就可以计算出相对泥质含量的一组数据,同理孔隙度也是一样,因为孔隙度要用到声波时差,根据公式可以计算得到,再由Archie公式可以计算得到含水饱和度的数据,需要用到孔隙度的数据和电阻率的数据,根据公式也是可以计算得到的,我们把这三个计算得到的数据在由上面画常规曲线的方法绘制出一组流体分析的曲线图。
Ciflog软件还有一项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在其上面可以进行应用程序的挂接,主要是利用Fortune语言编写一些处理程序,更精准更切合实际的处理测井数据。
不同地区的井数据要使用的参数的数值是不同的,还有一些处理程序是只适用于某一特殊地区或井段。
首先打开任务栏-应用程序挂接-代码生成器,进入后选新建文件,编程语言选择fortune,输入自己想实现的程序的名称。
确定后选用户代码,然后配置参数。
分别选择计算要使用的曲线、参数以及要计算得出的去先后,输入自己想实现的程序。
之后点击编译。
成功后进行运行。
之后在应用配置器和应用处理器中进行设置后,就可以使用了。
关于Ciflog软件的一些基本操作熟悉后就可以对数据进行绘图等操作了,我们将应用计算器算出的孔隙度曲线,渗透率曲线,含水饱和度曲线按照前面绘制基本的曲线方法一样先建立一个线性道,然后把这三条曲线绘制到线性道内,注意数据的取值范围,避免出现曲线的缺失。
这三条曲线组成的曲线道我们称之为流体分析道。
最后我们还要绘制一组岩性剖面的曲线,因为是砂泥岩剖面,所以主要包括砂岩曲线,泥岩曲线,还有孔隙度曲线。
我们在上面已经计算出了泥岩的相对含量和孔隙度的曲线,我们可以先把泥岩的相对含量曲线画出来,在绘制的时候注意是添加的是空白道,然后右键单击出现选项选择一维曲线中的填充曲线,出现一个属性界面,我们界面中的把曲线一选为基线,曲线二选择泥岩含量曲线,在填充方式选项中选择在曲线一和曲线二之间填充,填充样式选择泥岩的样式,点击确定就可以绘制出一条泥岩含量的曲线,然后在绘制孔隙度填充曲线,不过这时要注意曲线一基线的选择变成道的最右边的取值,曲线二选择为孔隙度曲线,同样要注意取值范围的选择,避免出现曲线缺失的情况,孔隙度是以百分比为单位的,我在作图的时候把百分比换成了小数。
所以后面孔隙度的取值和前面的有些差别。
画好孔隙度填充曲线后剩下的就是在泥质含量曲线和孔隙度曲线之间填充好砂岩的样式,因为一套砂泥岩地层只有砂岩,泥岩和孔隙度三部分构成。
而孔隙之中填充的是谁还是油就要由前面的基本曲线分析得到了。
三、岩性描述本次数据处理中我选用了1350-1450m的井段进行处理,使用了中子-密度交会图进行定性的解释。
交会图如下图所示:大体上可以看出,这100m的井段总体上砂岩成分较多,孔隙度在10%-20%之间分布。
四、数据处理方法1.本次实习的井是砂泥岩剖面。
砂泥岩剖面的渗透层主要是碎屑岩,其围岩通常是粘土岩。
常用的测井资料是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微电极,井径曲线。
在砂泥岩剖面中,只有当泥浆和地层水矿化度想接近是,渗透处的SP异常才不明显。
相对于泥岩基线,渗透层在SP曲线上的显示为负异常(Rmf>Rw)或正异常(Rmf<Rw)。
微电极曲线划分渗透层的实质是它能反映泥饼的存在。
砂泥岩剖面的渗透层,在微电极上的视电阻率值一般小于泥浆电阻率,且微电位与微梯度曲线呈正幅度差。
由于渗透层井壁存在泥饼,实测井径值一般小于钻头直径,且井径曲线比较平直规则。
2.油、气、水层在测井曲线上显示不同的特征。
(1)油层:声波时差值中等,曲线平缓呈平台状。
自然电位曲线显示正异常或负异常,随泥质含量的增加异常幅度变小。
微电极曲线幅度中等,具有明显的正幅度差,并随渗透性变差幅度差减小。
长、短电极视电阻率曲线均为高阻特征。
感应曲线呈明显的低电导(高电阻)。
井径常小于钻头直径。
油层:当Rmf>Rw时: 电阻率为低侵特征(ILD >ILM> LL8)。
(2)气层:在自然电位、微电极、井径、视电阻率曲线及感应电导曲线上气层特征与油层相同,所不同的是在声波时差曲线上明显数值增大或周波跳跃现象,中子、伽玛曲线幅度比油层高。
气层:声波时差变大(在未压实的疏松地层出现周波跳跃)、中子孔隙度低、密度值低、电阻率高。
(3)油水同层:在声波时差、微电极、井径曲线上,油水同层与油层相同,不同的是自然电位曲线比油层大一点,而视电阻率曲线比油层小一点,感应电导率比油层大一点。
(4)水层:自然电位曲线显示正异常或负异常,且异常幅度值比油层大;微电极曲线幅度中等,有明显的正幅度差,但与油层相比幅度相对降低;短电极视电阻率曲线幅度较高而长电极视电阻率曲线幅度较低,感应曲线显示高电导值,声波时差数值中等,呈平台状,井径常小于钻头直径。
砂岩地层(水层):当Rmf>Rw时:SP负异常、微电极为正差异(微电位>微梯度)、电阻率为高侵特征(LL8>ILM>ILD)、井径缩径。
当Rmf=Rw或咸水泥浆时:SP无差异。
当Rmf<Rw时:SP正异常、微电极为负差异(微电位<微梯度)。
水淹层:视电阻率曲线值降低、曲线形状变得圆滑、微电极曲线数值降低且出现较大正差异、SP曲线基线偏移、补偿声波值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