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在中华大地近几年掀起的信息化浪潮中,称患上上是1支新力量以及领头羊,拥有投资少,实用性强,普及率高,社会效益好的特色,为我国政府系统“精兵简政”,实现“3转变”、“两提高”(转变工作职能、转变工作方式、转变工作风格,进1步提高工作质量以及效力),树立办事高效,运转调和,行动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起到了踊跃的推动作用。
我作为1名参建多年的老兵,深感成就来之不容易以及前景之美妙,同时更关切他的发展。
在此,从开辟者以及利用者的视角,谈谈中国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于策,不妥的地方请指正。
中国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目前,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可用5句话,410个字来概括,即纵横成网、架构公道;电子政府、雏形已经具;育有队伍、具有数据;业内认同、利用有序;先行1步、优势非常。
——纵横成网、架构公道。
政务信息化的利用主体是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建设之初,咱们都在遵循国务院办公厅制订的“以需求为导向,以利用促发展,统1计划,协同建设,资源同享,安全保密”的原则,结合省、市、区情,依照国办提出的计划以及年度技术指点书,牢牢贴近需求,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单机到网络,递进发展,并已经构成了1个“3网1库”的科学架构。
“3网1库”是根据业务流、使用权限、安全保密等请求划定的,是未来中国电子政府的基本框架,其内涵是:(1)内网,又称办公业务网。
它是指政府机关内部涵盖所属单位(处、室等)在内的办公自动化网络。
主要缭绕政府机关内部办滴瘢斓己透鞑棵趴雇习旃瘢允导拾旃枨笪枷颍旃τ萌砑娣栋旃鞒蹋岣甙旃剩棵偶笆蓖瓿筛飨罟ぷ魅挝裉峁?辛χС帧, ,芷鸺旃滴裢笤谖锢砩嫌胪馔?因特网)隔离。
在该网上可以运用数字加密、电子认证、电子印章、数字签名等技术实现公文无纸化传输等项利用。
(2)专网,又称办公业务资源网。
它是指之内网为基础,把政府各部门及上下级政府之间以INTRANET方式互相联接,为领导决策以及政府工作提供内部信息资源的办公自动化网络。
办公业务资源网是1个逻辑的概念,它也请求物理上与外网(因特网)隔离。
在该网上可以逐渐树立健全政府文库,及时之内部网站的情势实现资源同享,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
(3)外网,又称政府公家信息网。
它是指以因特网为依靠,为推广政务公然,服务社会公家,并为政府决策获取外部信息资源的自动化网络。
1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它获取大量的决策信息以及参考信息;另外一方面,可以向全社会发布公共信息,推进政务公然、职能转变、网上互动、增添透明,并为建立政府“公然、廉政、高效”的优良形象提供更为快速、利便的服务。
(4)1库,又称电子信息资源库。
它是指政府系统共建同享的电子信息资源数据库。
是1个有统1标准的数据聚拢。
也就是说通过“共建”方式把政务信息依照统1标准进行搜集、筛选、收拾、加工后,可以在政府系统内依照保密请求实现同享的电子数据,可提供给有权限的用户检索、查询、使用。
——电子政府、雏形已经具。
政府系统信息化建设中组建的“3网1库”是1个有机结合的总体,在物理上有区别,但在数据的交流上,通过1些技术以及轨制手腕是可以实现双向或者多向“摆渡”的。
3网不是分割的板块;1库也不是信息孤岛。
不但如斯,各级政府机关与各级政府部门之间,通过“3网1库”,使物理的政府“升华”成为了1个虚拟的电子政府体系,使办公效力提高、交流加快、决策走向科学、政令更为畅通。
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从历史的沿革看,其基础来自各级政府的0A(办公自动化)建设。
追溯其源,应是1992年国办发二五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全国行政首脑机关办公决策服务系统的通知)的下发,正式启动并从宏观上规范了全国政府系统信息化建设的蓝图。
经由泛博公务员以及技术人员的艰苦努力,结合各级政府、部门的利用,不断探索、总结、前进,走出了1条“3网1库”的胜利之路,构成了内网处理业务,专网传输文件,外网与公家互动,公共数据逐项公然的电子政府的雏形,各地区、各部门在实际利用中各有千秋,前景喜人。
如网上报税,天津去年就实现了一五.二亿元;省、市长信箱架起了领导与百姓间电子互动桥梁;网上采购,实现了团体物质采购的网上办理;网上审批使营业执照、驾照、计划、投资、报关、科研项目等的部份或者全体审批患上以实现;网上法规,将处所性法规、政府职能部门的规章上网提供给公家查询;网上办公指南,将政府职能部门的办事程序,相干规定公布于众。
跟着利用的拓展,1个与WT0接轨的公然、公正、透明的电子化政府初具范围。
——育有队伍、具有数据。
记患上毛泽东同志在谈到民军工作时,曾经提出了“3落实”的论点,即组织落实、人员落实、军事落实。
他揭露出抓好任何1项系统工程的规律性,即要从抓机构、人员、业务3个最基本的要素做起,政府系统信息化建设也概莫能外。
可喜的是,经由近10年的耕耘,政府机关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引发政府部门各级领导的关注,尤其是在政府系统机构改革以来,副省级以上的机关,都肯定有1个处级单位主抓这项工作,并配备了至关数量的编制(有行政的,也有事业的),并且人员的结构也日益公道,凸起的特色是,人员知识结构的“两栖”化,即这些同志既晓得机关行政管理业务,又熟识计算机网络知识以及操作技巧,现已经成为政府机关办公不可或者缺的部门以及气力。
中国政务信息化队伍还有本身的特点,他不是1个封锁的群体,而是1个知识不断更新、业内按期交换、宏观有计划、微观有目标、联合作战、数据同享等特点的,有战役力的兵团。
其保证措施是,国务院办公厅对于全国政府系统信息化建设,每一5年1计划,每一年度下发技术指点或者任务书,按期召开全国性专业会议,有自己的技术咨询机构以及专家,有自己的理论、实践交换宣扬阵地逐一“信息化建设”杂志(国家1级刊物),以上都是任何1个信息系统不可比拟的。
不但如斯,这个系统自建设之初,就强调注重对于业务数据的累积,已经构成了大量权威性数据库,如各级政府部门的文献库、法规库、资料库、政务信息库、地舆信息库、统计资料库、处所史志库等等,而且还具有大量可公然的公共数据。
——业内认可、利用有序。
因为中国政务信息化建设走了1条贴近需求、便捷实用的务实之路,使泛博公务员尝到甜头,既解放了出产力,又大大提高了办公效力以及辅助领导决策的水平,同时还使个人素质上了1个档次,从而调动了机关干部介入信息化建设的踊跃性。
跟着利用以及技巧培训力度的加大,普及率很高,大都渡过了“读、写”关(能上机浏览文件,检索资料;能掌握1种汉字录入技巧,在机上写文章,作批示,简单排版)。
最近几年来,政府系统信息化建设正瞄准无纸化办公以及电子政府的目标有序地发展,已经迈出了下列几步。
1是硬件环境、网络环境的建设。
各地均已经建成以小型机或者多个高级服务器为依靠的中心机房,网络4通8达,出口畅通,带宽有余;2是已经具有大批自主产权的大型网络版办公利用软件,其中不乏有优秀之作。
二00一年国办秘书局以及科技部联合进行了检测,评出了二五个可推行的产品;3是大型、全国性利用项目进展迅速。
如以国务院办公厅为龙头的,全国政府部门的公文传输系统、简报系统、值班系统、信息系统均已经启动并正常运行且施展了作用;4是政府部门网站遍布全国,为宣扬自己、走向世界,与民互动、服务社会打下基础——先行1步、优势非常。
中国政务信息化系统,相对于于其它领域的信息化系统而言,启动较早,有连续性,利用扎实,系统可靠,安全性高,已经成气候,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
因为政府部门上下摆布间的可干预性、调和性、互动性和对于于其他信息系统数据索取的高权限性,使患上他的发展壮大拥有很强的优势。
尤其值患上1提的是,中国政务信息化系统还创立了自己的宣扬阵地逐一《信息化建设》杂志,在国办的领导下,充沛应用这1舆论工具从理论上、实践上指点全系统的工作。
存在的问题及对于策中国政务信息化建设尽管获得可喜的事迹,但与本身及社会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因为主、客观的缘由还存在1些问题急需钻研以及提出应答措施。
(1)有计划,但未列入大盘。
多年来,政府系统信息化建设,从国务院办公厅到处所政府及中央各部门,都曾经拿出过计划或者假想,都在年复1年的惨淡经营,但投入不够。
缘由是长时间以来只重视应用自筹资金,实事求是,未踊跃争夺列入国家、处所规划的大盘子中,导致资金不足、力度不够、举步艰巨。
如何解决这1问题呢,首先,作为承办部门,要认当真真、踏塌实实地做好利用系统的文章,要有所作为,有”为”才能有“位”。
同时要应用1切可应用的机会宣扬这项事业,获得领导以及规划部门的理解与支撑,建设目标应向国家以及处所信息化整体计划靠拢,争夺尽早纳入大盘当中。
(2)领导注重,但口头多于行为。
最近几年来跟着信息化的发展,各级领导对于政务信息化的认识逐渐提高,观念的变化也很大,文件、讲话中政务信息化呈现的频次见多,论述渐深,但被列入要务的少,常处于“锦上添花”之举。
尤其是领导同志亲身抓,并身体力行去利用的不多。
政务信息化是个新生事物,更是1场工作方式的变革。
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个“1把手”工程,大凡部门主要领导信息化意识强,亲身过问抓计划、抓资金、抓利用的都会有建树。
如何解决这1问题呢?我认为应辩证地看待领导的注重与否。
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百事俱兴的时期,领导同志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的矛盾要解决,要想使政务信息化纳入他的视野,要靠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精心、周到地策动以及做出高水平的利用,使领导动心、动情、动手。
(3)立法呈现真空。
政务信息化跟着利用的深刻,数字化比例会逐步加大。
但因为对于数字化文件、法规、规章等的权威性没法律根据,故不患上已经往往履行“双制度”运作,(既有数字的,又要印纸制的),这必然对于深刻利用不利。
建议应从中央到处所依据需求,分级、分业务规模地做好立法筹备以及启开工作,制订发布相应的规章、条例、法规,为数字文档保驾护航,在这方面,美、日、新加坡等国政府已经有先例可鉴。
(4)标准化程度低。
信息化的前题是标准化,标准化程度低将严重影响数据的同享、传输及网上办公的运行。
因为历史的缘由,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组建的硬、软、网络平台已经构成了多代、多机型、多厂家的良莠不齐的非标状况,数据格式不1,影响了大流通以及效绩的施展。
解决的办法有两条:1条是行政干预。
系统内部钻研制订相符国情的数据以及利用技术标准,强制执行,外部1律与国际标准接轨。
此举早动早受益,晚动则被动;1条是技术化解,研制异构数据库同享以及技术软转换。
(5)安全认证摆上日程。
安全认证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基础,其内容包含认证、身份辨认、数字签名、加密等。
目前在全国各地的政务信息系统中,对于认证的呼声愈来愈高,个别地区以及部门已经做了尝试。
但这就呈现1个问题:政务信息系统是1个全国性的紧密联合体,这抉择了认证不是1个本地化或者部门化的事情,运行中将会呈现交叉认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