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1、切削脆性金属材料时,材料的塑性很小,在刀具前角较小、切削厚度较大的情况下,容易产生(D )。
(D) 崩碎切屑2、切削用量是指(D )。
(D)三者都是3、切削用量选择的一般顺序是( A )。
(A)a p-f-v c4、确定外圆车刀主后刀面的空间位置的角度有( C )。
(C)K r和 o5、分析切削层变形规律时,通常把切削刃作用部位的金属划分为( C )变形区。
(C)三个6、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车刀角度是( D )。
(D)刃倾角7、车削用量的选择原则是:粗车时,一般( A ),最后确定一个合适的切削速度v。
(A)应首先选择尽可能大的吃刀量ap,其次选择较大的进给量f;8、车削时的切削热大部分由(C )传散出去。
(C)切屑9、切削用量三要素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程度为( C )(C)切削速度最大,进给量次之,背吃刀量最小10、粗车细长轴外圆时,刀尖的安装位置应( A ),目的是增加阻尼作用。
(A)比轴中心稍高一些11、数控编程时,通常用F指令表示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速度,其大小为( C )。
(C)进给速度v f12、刀具几何角度中,影响切屑流向的角度是( B )。
(B)刃倾角;13、切断、车端面时,刀尖的安装位置应( B ),否则容易打刀。
(B)与轴中心线等高;14、(A )切削过程平稳,切削力波动小。
(A)带状切屑15、为提高切削刃强度和耐冲击能力,脆性刀具材料通常选用( B )。
(B)负前角;1、切削刃形状复杂的刀具宜采用(D )材料制造较合适。
(D)高速钢2、用硬质合金铰刀铰削塑性金属材料时,由于工件弹性变形的影响,容易出现(A )现象。
(A)孔径收缩3、刀具切削部分材料的硬度要高于被加工材料的硬度,其常温硬度应在( C )(C)HRC60以上4、数控机床一般采用机夹可转位刀具,与普通刀具相比机夹可转位刀具有很多特点,但(A )不是机夹可转位刀具的特点。
(A)刀具要经常进行重新刃磨5、YG类硬质合金主要用于加工( A )材料(A)铸铁和有色金属6、下列那种刀具材料硬度最高( A )(A)金刚石7、刀具材料在高温下能够保持较高硬度的性能称为( B )。
(B)红硬性8、HRC表示( D )。
(D)洛氏硬度9、JT/BT/ST刀柄柄部锥度为( A )。
(A)7:2410、HSK刀柄柄部锥度为( B )。
(B)1:1011、车削阶梯轴时,主偏角Kr的大小应满足( A )。
(A)Kr≥90°12、金刚石刀具与铁元素的亲和力强,通常不能用于加工( B )。
(B)黑色金属13、机夹可转位刀片的ISO代码是由( C )位字符串组成的。
(C)1014、高速钢刀具的合理前角( B )硬质合金刀具的合理前角。
(B)大于15、下列哪种刀柄适用于高速加工( D )(D)HSK1、过定位是指定位时,工件的同一( B )被多个定位元件重复限制的定位方式。
(B)自由度2、若工件采取一面两销定位,限制的自由度数目为( A )(A)六个3、在磨一个轴套时,先以内孔为基准磨外圆,再以外圆为基准磨内孔,这是遵循(D )的原则。
(D)互为基准4、采用短圆柱芯轴定位,可限制( A)个自由度。
(A)二5、在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工艺基准的是( D )。
(D)设计基准6、(B )夹紧机构不仅结构简单,容易制造,而且自锁性能好,夹紧力大,是夹具上用得最多的一种夹紧机构。
(B)螺旋7、精基准是用(D )作为定位基准面。
(D)加工后的表面8、夹紧力的方向应尽量垂直于主要定位基准面,同时应尽量与(D )方向一致。
(D)切削9、选择粗基准时,重点考虑如何保证各加工表面(D ),使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间的尺寸、位置符合零件图要求。
(D)有足够的余量10、通常夹具的制造误差应是工件在该工序中允许误差的( C )。
(C)1/3~1/511、铣床上用的分度头和各种虎钳都是(B )夹具。
(B)通用12、决定某种定位方法属几点定位,主要根据(B )。
(B)工件被消除了几个自由度13、轴类零件加工时,通常采用V形块定位,当采用宽V形块定位时,其限制的自由度数目为( B )。
(B)四个14、车细长轴时,要使用中心架或跟刀架来增加工件的( C )。
(C)刚度15、在两顶尖间测量偏心距时,百分表上指示出的( C )就等于偏心距。
(C)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两倍1、零件的机械加工精度主要包括( D )。
(D)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相对位置精度2、制订加工方案的一般原则为先粗后精、先近后远、先内后外,程序段最少,( A )及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A)走刀路线最短3、换刀点是指在编制数控程序时/相对于机床固定参考点而设置的一个自动换刀的位置/它一般不能设置在(A )(A)加工零件上4、加工精度高、( B)、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等是数控机床加工的特点。
(B)对加工对象的适应性强5、在数控加工中,( D )相对于工件运动的轨迹称为进给路线,进给路线不仅包括了加工内容,也反映出加工顺序,是编程的依据之一。
(D)刀具刀位点6、下列叙述中( B),不属于确定加工路线时应遵循的原则。
(B)使数值计算简单,以减少编程工作量7、尺寸链按功能分为设计尺寸链和( D )。
(D)工艺尺寸链8、下列关于尺寸链叙述正确的是( C)。
(C)在极值算法中,封闭环公差大于任一组成环公差9、零件的相互位置精度主要限制( D)。
(D)限制加工表面与其基准间的相互位置误差。
10、在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工艺基准的是( D )。
(D)设计基准。
1、车削加工适合于加工( A )类零件。
(A)回转体2、车削加工的主运动是( A )。
(A)工件回转运动3、车细长轴时,使用中心架和跟刀架可以增加工件的( C )。
(C)刚性4、影响刀具寿命的根本因素是( A )。
(A)刀具材料的性能5、车床切削精度检查实质上是对车床( D )和定位精度在切削加工条件下的一项综合检查。
(D)几何精度6、数控车床的自转位刀架,当手动操作换刀时,从刀盘方向观察,只允许刀盘(B )换刀。
(B)顺时针转动7、数控车削用车刀一般分为三类,即(D )(D)尖形车刀、圆弧形车刀和成型车刀8、制订加工方案的一般原则为先粗后精、先近后远、先内后外,程序段最少,( A )及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A)走刀路线最短9、影响数控车床加工精度的因素很多,要提高加工工件的质量,有很多措施,但( A )不能提高加工精度。
(A)将绝对编程改变为增量编程10、车削时为降低表面精糙度,可采用( B )的方法进行改善。
(B)减小进给量11、车削中刀杆中心线不与进给方向垂直,对刀具的( B )影响较大(B)主、副偏角1、端铣时应根据( B )选择铣刀的直径。
(B)侧吃刀量2、用立铣刀加工内轮廓时,铣刀半径应( A )工件内轮廓最小曲率半径(A)小于或等于3、机械零件的真实大小是以图样上的(B )为依据。
(B)尺寸数值4、加工机座、箱体、支架等外形复杂的大型零件上直径较大的孔,特别是有位置精度要求的孔和孔系,应该采用( C )。
(C)镗孔5、下列叙述中,( B )适宜采用数控铣床进行加工。
(B)箱体零件6、( C )是孔加工的标准刀具(C)麻花钻7、在三坐标数控铣床上,加工变斜角零件的变斜角面一般应选用(B )。
(B)球头铣刀8、铲齿铣刀的后刀面是经过铲削的阿基米德螺旋面,其刃磨部位是( A )(A)前刀面9、铣床上用的分度头和各种虎钳都是(B )夹具。
(B)通用10、铣削加工时,为了减小工件表面粗糙度Ra的值,应该采用( A )。
(A)顺铣11、采用立铣刀铣削平面零件外轮廓时,应沿切削起始点的延长线或(B )方向切入,以避免在切入处产生刀具刻痕。
(B)切向12、铰孔时对孔的(C )纠正能力较差。
(C)位置精度13、周铣时用( C )方式进行铣削,铣刀的耐用度较高,获得加工面的表面粗糙度值也较小。
(C)顺铣14、在铣床上铰刀退离工件时应使铣床主轴( A )。
(A)正转(顺时针)15、铰削塑性金属材料时,若铰刀转速太高,容易出现( A )现象。
(A)孔径收缩1、加工中心和数控铣镗床的主要区别是加工中心( A )。
(A)装有刀库并能自动换刀2、立式加工中心是指( C )的加工中心。
(C)主轴为垂直3、在加工中心上加工箱体,一般一次安装能( A )。
(A)加工多个表面4、公制普通螺纹的牙形角是(C )。
(C)60˚5、精加工φ30以上孔时,通常采用( A )(A)镗孔6、采用刀具预调仪对刀具组件进行尺寸预调,主要是预调整( B )。
(B)轴向和径向尺寸7、加工中心加工时,零件一次安装应完成尽可能多的零件表面加工,这样有利于保证零件各表面的( B )。
(B)相互位置精度8、加工中心通常按工序集中原则划分工序,( D )不是工序集中原则的优点。
(D)优化切削用量9. 精镗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孔系零件时,应采用( A )的方法确定镗孔路线,以避免传动系统反向间隙对孔定位精度的影响。
(A)单向趋近定位点10、加工中心上加工螺纹时,( B )以下螺纹不宜采用机用丝锥攻丝方法加工。
(B)M61、若线切割机床的单边放电间隙为0.02mm,钼丝直径为0.18mm,则加工圆孔时的间隙补偿量为( B )。
(B)-0.11mm2、线切割机床不能加工材料为( B )。
(B)非金属3、电极丝直径d与拐角半径R、放电间隙δ的关系为( A )。
(A)d≤2(R-δ)4、脉冲宽度加大时,线切割加工的表面粗糙度( A )(A)增大5、下列叙述中,( A )不是线切割加工的特点。
(A)要求刀具有足够的刚度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用中等切削速度切削塑性金属时最容易产生积屑瘤。
( √ )2、在金属切削过程中,高速加工塑性材料时易产生积屑瘤,它将对切削过程带来一定的影响。
( ×)3、刀具前角越大,切屑越不易流出、切削力也越大,但刀具的强度越高。
(×)4、主偏角增大,刀具刀尖部分强度与散热条件变差。
(√)5、精加工时首先应该选取尽可能大的背吃刀量。
(×)6、外圆车刀装得低于工件中心时,车刀的工作前角减小,工作后角增大。
(√)7、进给速度由F指令决定,其单位为m/min。
(×)8、前角增加,切削力减小,因此前角越大越好。
(×)9、背吃刀量是根据工件加工余量进行选择的,因而与机床功率和刚度无关。
(×)10、选择合理的刀具几何角度以及适当的切削用量都能大大提高刀具的使用寿命。
(√)1、YT类硬质合金中,含钴量多,承受冲击性能好,适合粗加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