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龋病的预防》PPT课件

《龋病的预防》PPT课件

• 熟悉 预防性树脂充填、非创伤性修复治疗的适 应证及操作步骤 氟的适宜摄入量、可能中毒剂量和致死量 慢性氟中毒的临床表现 氟牙症分类标准(Dean分类)
• 了解 氟牙症指数的计算方法及其公共卫生意义
.
龋病(caries)的定义:
• 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下牙体硬组 织发生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破坏的感染性 疾病。是口腔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
机械法
漱口 牙刷(Tooth brushing) 牙线(Dental floss) 牙间刷 牙签
.
.
.
.
化学方法
氟化物: fluoride 枸椽酸锌或氯化锌 唾液素类物质:精氨酸 富组蛋白 洗必泰: chlorhexidine
.
生物性方法
抗生素的应用 氨苄青霉素 四环素 螺旋霉素
.
第一节 龋病致病因素
龋病的病因(四联因素)
.
宿主
细菌 龋
底物
时间
.
一、细菌因素
.
• 细菌的存在是龋病发生的先决条件。 致龋菌斑 非致龋菌斑
.
• 主要致龋菌:变形链球菌、乳杆菌属、放 线菌属(基于其利用糖产酸能力、耐酸能 力、对牙齿表面的附着能力。)。
• 临界pH值:5.0-5.5。
.
二、宿主因素 (Host)
• 牙萌出以后时间 • 碳水化合物在牙面滞留时间 • 致龋菌斑在牙表面滞留的时间 • 菌斑内酸性产物持续的时间 • 菌斑及唾液环境低于临界PH所持续的时间
.
第二节 龋病预测与早期诊断
.
影响龋病活跃性的因素
细菌因素:菌斑内变形链球菌,乳杆菌数 量 ,细菌产酸能力
饮食因素:糖的消耗量,进食频率 唾液因素:缓冲能力,唾液流率 牙齿结构:牙釉质溶解性,深的窝沟,牙
查(釉质表面下脱钙投影表现)。
.
(二)仪器检测 • X线诊断
.
第三节 龋病的预防措施
和方法
.
龋病的三级预防
——————————————————————————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三级预防
促进口腔健康 特殊防护措施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防止龋的并发症 康复
———————————————————————————————
26 27 36 37
.
• 每个区段两颗功能牙检查结果,以最重情 况记分。
• 六个区段中记分最高区段的记分则作为个 人CPI记分。
.
计分标准
CPI 指 数
6
.
• 不仅反映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也反 映牙周的治疗需要情况
4
2
3
1
2
X
7
第三章 龋病的预防
.
.
• 掌握: 龋病的病因及三级预防 窝沟封闭的临床应用(适应证、操作步骤) 氟化物防龋的全身和局部应用
.
社区牙周指数(community periodontal index,CPI)
检查器械
.
• 检查项目: 牙龈出血 牙石 牙周袋深度
• 检查方法:探诊、视诊
.
• 指数牙
18-14 48-44 20岁以上 17 16 47 46
15-20岁 <15岁
13-23 43-33
11 31
24-28 34-38
抗细菌附着 红花 茶多酚 甲壳胺及其衍生物
中草药: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大黄
五倍子
.
45
黄岑
鱼腥草
.
46
.
使用糖的代用品
木糖醇 ( xylitol ) : chewing gum 山梨醇 ( sorbitol) 甘露醇 ( mannitol) 甜菊糖 糖精
.
增强宿主的抗龋能力
.
一、增强牙齿的抗龋力
氟化物的应用(Fluoride) 窝沟封闭(Pit and fissure sealant) 激光防龋(Laser against dental caries)
.
防龋五大措施
1. 控制牙菌斑 2. 控制糖的摄入 3. 使用氟化物 4. 窝沟封闭 5. 口腔健康教育和促进
口腔健康教育 使用氟化物 定期口腔检查
治疗牙髓病 修复缺失牙
定期口腔检查 窝沟封闭
定期X线检查
治疗尖周病 修复缺损牙
营养摄取计划 预防性充填 早期龋简单充填 拔除残根、残冠 体组织
口腔卫生
——————————————————————————
.
龋病预防方法
• 牙菌斑的控制 • 糖代用品 • 增强宿主的抗龋能力 • 替代疗法
• 变形链球菌数量 • 乳酸杆菌数量 • 牙菌斑内细菌的产酸能力 • 唾液pH值
.
二、早期诊断
• 龋病的临床表现: 色、形、质
.
.
.
新概念 • 白斑龋:牙釉质表面呈现白斑,可诊断为
早期龋。白斑龋具有可逆性。
.
(一)视觉与试触觉诊断 • 光滑面早期龋:表面白斑(牙面吹干) • 窝沟早期龋:颜色变黑,探粗糙感 • 邻面早期龋:探针感觉粗糙感,辅助X线检
齿排列
.
一、龋病预测
(一)临床预测:龋易感因素
• 乳牙龋发生数量多 • 牙根面外露 • 釉质发育不全 • 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 • 干燥综合症 • 菌斑滞留 • 阻生牙 • 口腔卫生不良 • 不合理饮食习惯
.
• (二)实验室预测(龋活性试验):以 致龋菌及酸性产物为指标,检测龋发生 危险因素的试验。检测:
排除口外
.
再矿化能力:pH值降低,脱矿; pH值升高,再脱矿
前牙脱矿和牙龈炎
几个星期治疗之后牙齿 在矿化,牙龈炎好转
.
三、饮食因素 (Diet)
.
糖的种类:蔗糖>葡萄糖、乳糖、麦芽 糖>木糖醇、甘露醇
糖的粘稠度与龋的关系 吃糖的方式与龋的关系 吃糖的频率及量与龋的关系
.
四、时间因素
.
• 龋病是硬组织慢性破坏性疾病
.
牙齿(teeth)
解剖形态:点隙裂沟
.
表面结构:
.
口腔中
成分:有机物 无机物 流率和流量:正常0.33ml/min
口干症:猖獗龋 缓冲能力:HCO3-/H2CO3, HPO42-/H2PO4
维持口腔恒定的中性环境(PH6.0-7.0) 抑菌作用:粘蛋白和凝集口腔细菌,使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