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植物:一、常绿乔木1、樟树别名:香樟(杭州)、木樟、乌樟(四川)、芳樟、番樟、香蕊、樟木子、小叶樟科属:樟科樟属形态特征:常绿性乔木。
高可达50米,常绿乔木。
叶互生,卵形,上面光亮,下面稍灰白色,离基三出脉,脉腋有腺体。
初夏开花,花小,黄绿色,圆锥花序。
核果小球形,紫黑色,基部有杯状果托。
花期4—5月,果期8—11月。
分布与习性:分布在台湾、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云南等省区。
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水湿,但当移植时要注意保持土壤湿度,水涝容易导致烂根缺氧而死,但不耐干旱、瘠薄和盐碱土。
繁殖与栽培:用播种法、移植法繁殖应用:枝叶茂密,冠大荫浓,树姿雄伟,能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是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广泛作为庭荫树、行道树、防护林及风景林。
配植池畔、水边、山坡等。
在草地中丛植、群植、孤植或作为背景树。
2、红叶石楠科属:蔷薇科石楠属形态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4—6米,稀可达12米;小枝褐灰色,无毛。
叶革质,长椭圆形至倒卵披针形,春季新叶红艳,夏季转绿,秋、冬、春三季呈现红色,霜重色逾浓,低温色更佳。
分布与习性:分布在陕西、华东、中南、西南;印度尼西亚也有。
很强的适应性,耐低温,耐土壤瘠薄,有一定的耐盐碱性和耐干旱能力。
性喜强光照,也有很强的耐荫能力。
生长速度快,且萌芽性强,耐修剪繁殖与栽培:扦插和种苗移栽,种苗移栽,移栽的时间一般在春季3—4月和秋季10~11月,具体要结合当地气候条件来决定如计划按培育一年生小灌木出售,株行距以35×35厘米或40×40厘米为宜,每亩约3000株。
应用:生长速度快,且萌芽性强,耐修剪,可根据园林需要栽培成不同的树形。
一至二年生的红叶石楠可修剪成矮小灌木,在园林绿地中作为地被植物片植,或与其他彩叶植物组合成各种图案;也可培育成独干不明显、丛生形的小乔木,群植成大型绿篱或幕墙,在居住区、厂区绿地、街道或公路绿化隔离带应用,当树篱或幕墙一片火红之际,非常艳丽,极具生机盎然之美;红叶石楠还可培育成独干、球形树冠的乔木,在绿地中孤植,或作行道树,或盆栽后在门廊及室内布置3、大花紫薇别名:鹭鸶花、五里香、红薇花、百日红、佛泪花、满堂红、怕痒花、猴刺脱、紫梢、痒痒花、宝幡花、五爪金龙、爆炸树。
科属:千屈菜科形态特征:大乔木,高可达25米,树皮灰色,平滑;枝圆筒形,无毛。
株高约5~12公尺,叶对生,长椭圆形或长卵形,先端锐,全。
夏季5~8月间开花,顶生,圆锥花序,花瓣六枚,花冠大,紫或紫红色,花瓣卷皱状;蒴果圆形,成熟茶褐色分布与习性:原产于印度、中国、澳洲。
现在主要分布在印度、斯里兰卡、澳洲、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及中国的广东、广西、福建。
性喜光,耐寒,耐旱,怕涝。
繁殖与栽培:压条培育,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背风向阳处。
栽种于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中生长最好。
应用:1.作大型绿化带、护坡植被,可用作高速公路、铁路、大堤、河坡的绿化带、隔离带、护坡、封沙植被的种植树种。
也可用于矿区、居民小区、风景游览区绿化美化的绿篱、色块种植树种。
更是有害气体超标的大中城市、工矿区绿化的的首选花灌木树种。
2.作花坛植物配置许多花坛种植的木本植物夏季开花较少,如点缀数十株或是数株矮生紫薇组成色块,或修剪成各种形态的组合花块,可大大提高其景观效果。
当然,也可单株种植,自然成花球。
3.制作各种造型高干式紫薇,选用当地一定高度、粗度的高干紫薇作砧木,取矮化紫薇作接穗进行嫁接,结合修剪可培养成球型、伞型、塔型、垂枝型花冠。
根据矮生紫薇生长旺盛的特点,还可修剪成花柱、几何造型、动物造型,或编织矮紫薇花屏等。
4、法国冬青别名:珊瑚树科属:忍冬科荚蒾属形态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树冠倒卵形,枝干挺直,树皮灰褐色,皮孔圆形。
叶对生,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边缘波状或具有粗钝齿,花白色,钟状,有香味。
花期5至6月,果期10月。
分布与习性:原产我国福建、湖南、广东、海南及广西、江苏等地,日本、朝鲜亦有分布。
喜温暖湿润气候。
在潮湿肥沃的中性壤土中生长旺盛,酸性和微酸性土均能适应,喜光亦耐阴。
根系发达,萌芽力强,特耐修剪,极易整形。
繁殖与栽培:扦插繁殖为主,也可播种繁殖。
应用:1、庭园绿篱:在规则式园林中常整形修剪为绿墙、绿门或绿廊。
2、道路绿化:道路绿化包括市区道路绿化、城郊公路绿化、高架路绿化等。
3、厂区绿化:对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多种有害气体均有较强的吸收作用。
对烟尘粉尘的吸附作用也很明显。
5、铁树别名:凤尾蕉、避火树、凤尾松、无漏子、千年枣、万岁枣、海枣、金果、铁蕉、波斯枣、番枣、火蕉、番蕉科属:苏铁科苏铁属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
茎干圆柱状,不分枝。
6~8月开花,雄球花圆柱形,黄色,密被黄褐色绒毛,直立于茎顶;种子10月成熟,种子大,卵形而稍扁,熟时红褐色或橘红色。
分布与习性:分布于亚洲东部及东南部、大洋洲及马达加斯加等热带、亚热带地区。
我国有8种,产台湾、广东、海南、福建、广西、云南、四川等省区。
喜光,稍耐半阴。
喜温暖,不甚耐寒,上海地区露地栽植时,在冬季采取稻草包扎等保暖措施。
喜肥沃湿润和微酸性的土壤,但也能耐干旱。
生长缓慢,10余年以上的植株可开花。
繁殖与栽培:常用播种、分蘖繁殖。
应用:优美的观赏植物,多头分支的苏铁凭借其本身附带的热带气息以及独特的造型更胜单株苏铁一筹;其外观也更发耀眼,可对应种植作景观树,或列植为行道树,也可三五群植造景,充满贵族派的棕榈植物。
是别墅群、房地产、公园、庭院、社区道路两旁绿化带造景等效果极佳。
6、杜英别名:山杜英科属:杜英科杜英属形态特征:常绿乔木,树皮深褐色、平滑,小枝红褐色,树冠紧凑,近圆锥形,枝叶茂密。
其叶革质披针形,秋冬至早春部分树叶转为绯红色,红绿相间,鲜艳悦目。
分布与习性:产中国南部,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及贵州南部均有分布。
多生于海拔1000m以下之山地杂木林中。
喜温暖湿润环境,根系发达,树干坚实挺直,抗风力强。
多与常绿阔叶树混生于低山溪谷。
最宜于排水良好的酸性黄壤土和红黄壤土中生长。
繁殖与栽培:以播种繁殖为主,花期在6-8月,果期10-11月,核果圆锥形暗紫色。
一般采种后即播种,也可将种子用湿沙层积至次年春播。
应用:园林绿地中宜丛植、群植或对植。
也可植于草坪边缘,或作花木与雕塑的背景,或作隔声防噪林带的中层树种。
它对二氧化硫的抗性较强,亦宜作厂矿区绿化树种。
7、女贞别名:女桢、女贞实、桢木、冬青子、白蜡树子、鼠梓子、蜡树、将军树科属:木犀科女贞属形态特征:灌木或乔木,高可达25米;树皮灰褐色。
枝黄褐色、灰色或紫红色,圆柱形,疏生圆形或长圆形皮孔分布与习性:原产于中国,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华北、西北地区也有栽培女贞耐寒性好,耐水湿,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耐荫。
喜光耐荫。
为深根性树种,须根发达,生长快,萌芽力强,耐修剪,但不耐瘠薄。
对大气污染的抗性较强,对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及铅蒸气均有较强抗性,也能忍受较高的粉尘、烟尘污染。
繁殖与栽培:播种、扦插、压条法繁殖。
对土壤要求不严,以砂质壤土或粘质壤土栽培为宜,在红、黄壤土中也能生长。
应用:枝叶茂密,树形整齐,可于庭院孤植或丛植、行道树、绿篱等。
8、广玉兰别名:大花玉兰、荷花玉兰、洋玉兰科属:木兰科木兰属形态特征:常绿大乔木,高20-30米,树皮淡褐色或灰色,呈薄鳞片状开裂。
花柱呈卷曲状。
花芳香,白色,呈杯状,聚合果圆柱状长圆形或卵形,密被褐色或灰黄色绒毛,果先端具长喙。
种子椭圆形或卵形,侧扁,长约1.4厘米,宽约6毫米。
分布与习性:原产于南美洲,分布在北美洲以及中国大陆的长江流域及以南,北方如北京、兰州等地,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是江苏省常州市、南通市、连云港市,安徽省合肥市,浙江省余姚市的市树。
在长江流域的上海、南京、杭州也比较多见。
喜光,幼时稍耐阴。
喜温暖湿润气候,有一定的抗寒能力。
适生于高燥、肥沃、湿润与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在碱性土种植时易发生黄化,忌积水和排水不良。
对烟尘及二氧化硫气体有较强的抗性,病虫害少。
根系深广,抗风力强。
特别是播种苗树干挺拔,树势雄伟,适应性强。
繁殖与栽培:以播种,嫁接为主。
播种期有随采随播(秋播)及春播两种。
苗床地要选择肥沃疏松的砂质土壤。
嫁接常用木兰(木笔、辛夷)作砧木。
木兰砧木用扦插或播种法育苗应用:在庭园、公园、游乐园、墓地均可采用。
大树可孤植草坪中,或列植于通道两旁;中小型者,可群植于花台上。
北京大觉寺、颐和园、碧云寺等处均配植于古建筑间。
与西式建筑尤为协调,故在西式庭园中较为适用。
二、落叶乔木1、白玉兰别名:玉兰、望春花、玉兰花科属:木兰科木兰属形态特征:落叶乔木,树高一般2—5米或高可达15米。
花白色,大型、芳香,先叶开放,花期10天左右。
分布与习性:原产中国中部山野中,现世界各地庭园常见栽培性喜光,较耐寒,可露地越冬。
爱干燥,忌低湿,栽植地渍水易烂根。
喜肥沃、排水良好而带微酸性的砂质土壤,在弱碱性的土壤上亦可生长。
适生于土层深厚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不耐盐碱,土壤贫瘠时生长不良,畏涝忌湿。
对二氧化硫、氯和氟化氢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
繁殖与栽培:可采用嫁接、压条、扦插、播种等方法,但最常用的是嫁接和压条两种。
喜光,稍耐荫,颇耐寒。
喜肥沃适当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弱酸性土壤(pH5~6)但亦能生长于碱性土(pH7~8)中。
较喜肥,但忌大肥。
应用:古时多在亭、台、楼、阁前栽植。
现多见于园林、厂矿中孤植,散植,或于道路两侧作行道树。
北方也有作桩景盆栽。
现世界各地均已引种栽培。
三、灌木1、木槿别名:无穷花,沙漠玫瑰科属:锦葵科木槿属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3~4米,通常低分枝,植株呈塔形。
花似锦葵,白色、粉紫色到紫色,基部一般深红色。
花期7~10月。
嫩叶可食用。
分布与习性:适应性强,南北各地都有栽培。
喜阳光也能耐半阴。
耐寒,在华北和西北大部分地区都能露地越冬,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瘠薄,能在粘重或碱性土壤中生长,惟忌干旱,生长期需适时适量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繁殖与栽培:常用扦插和播种繁殖,以扦插为主,多在早春或梅雨季节进行,秋末冬初也可,均极易生根成活。
移植宜在落叶后进行。
应用:盛夏季节开花,开花时满树花朵,花色天公共场所花篱、绿篱及庭院布置。
墙边、水滨种植也很适宜。
2、红花檵木别名:红桎木、红檵花科属:金缕梅科檵木属形态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嫩枝被暗红色星状毛。
叶互生,革质,卵形,全缘,嫩叶淡红色,越冬老叶暗红色。
花呈顶生头状或短穗状花序,淡紫红色,带状线形。
蒴果木质,倒卵圆形;种子长卵形,黑色,光亮。
花期4~5月,果期9~10月。
分布与习性: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印度北部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