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溪县光明、三清防洪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1综合说明 (1)1.1项目概况 (1)1.1.1项目名称 (1)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1)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1.2水文和地质 (2)1.2.1气象特征 (2)1.2.2地形地貌 (2)1.2.3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3)1.2.4天然建筑材料 (3)1.3工程任务和规模 (4)1.3.1工程建设依据 (4)1.3.2社会经济概况 (4)1.3.3洪灾情况 (5)1.3.4防洪现状 (5)1.3.5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5)1.3.6工程任务 (7)1.4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7)1.4.1防洪标准 (7)1.4.2工程布置 (8)1.4.3工程设计 (9)1.5工程管理 (10)1.6施工 (11)1.6.1施工条件 (11)1.6.2施工供电和施工用水条件 (11)1.6.3主要施工方法 (12)1.6.4施工交通运输 (12)1.6.5施工总布置 (12)1.6.6施工总进度 (13)1.7环境影响评价 (13)1.7.1环境现状 (13)1.7.2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措施 (13)1.7.3环境保护工程投资 (14)1.7.4综合评价结论 (14)1.8水土保持 (14)1.8.1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 (14)1.8.2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15)1.8.3水土保持措施 (15)1.8.4水土保持工程投资 (16)1.9投资估算 (16)1.10经济评价 (16)1.11结论及建议 (17)2 水文 (18)2.1气象特征 (18)2.2防洪渠洪水计算 (18)3 工程地质 (19)3.1区域地质概况 (19)3.1.1地形地貌 (19)3.1.2地层岩性 (19)3.1.3地质构造及地震 (20)3.1.4物理地质现象 (20)3.1.5水文地质条件 (21)3.2天然建筑材料 (21)3.2.1砂砾料 (21)3.2.2条石料 (22)3.3工程地质结论 (22)4 工程任务和规模 (23)4.1工程建设依据 (23)4.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23)4.2.1地区社会经济概况 (23)4.2.2保护区社会经济概况 (24)4.2.3洪灾情况 (24)4.2.4防洪现状 (24)4.2.5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25)4.3防洪任务和标准 (27)4.3.1工程任务 (27)4.3.3渠线布置 (27)5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29)5.1设计依据 (29)5.2工程总布置 (29)5.2.1工程布置概况 (29)5.2.2光明社区防洪渠 (30)5.2.3三清社区防洪渠 (30)5.2.4渠系建筑物 (30)5.3工程设计 (31)5.3.1防洪渠设计 (31)5.3.2挡土墙设计 (32)5.3.3整治涵管设计 (32)5.3.4消力池设计 (32)5.3.5人行桥设计 (32)6 项目建设组织 (34)6.1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34)6.1.1项目法人 (34)6.1.2组织机构设置方案 (34)6.1.3组织机构适应性分析 (35)6.2项目实施进度 (35)6.2.1建设工期 (35)6.2.2实施进度计划 (35)6.3项目实施过程控制 (36)6.3.1项目进度控制措施 (36)6.3.2项目质量控制措施 (36)6.3.3项目资金控制措施 (36)6.4项目运行管护方案 (37)6.4.1管护责任主体 (37)6.4.2管护措施 (37)7 水土保持设计和环境保护设计 (1)7.1水土保持设计 (1)7.1.1 设计依据 (1)7.1.2 水土流失特点及预测 (2)7.1.3 水土保持措施 (3)7.1.4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4)7.2环境保护设计 (5)7.2.1 设计依据 (5)7.2.2 环境保护措施 (5)8 投资估算 (8)8.1投资估算依据 (8)8.2基础单价 (9)8.3取费标准及依据 (11)8.4总投资概算 (13)8.4.1工程总投资 (13)8.4.2建筑工程估算表 (15)8.4.3施工临时工程估算表 (17)8.4.4独立费用估算表 (17)9工程效益 (19)9.1经济效益 (19)9.2社会效益 (20)10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22)10.1结论 (22)10.2建议 (22)11 附图 (23)绪言苍溪县位于于嘉陵江干流中游,县城沿江分布,地面高程较低,县城西北面为山坡地带,未形成有效的防洪体系抗御洪灾的能力极弱,频繁的洪涝灾害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为了防御县城西北面山坡洪水对县城及附近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2008年11月苍溪县国土资源局组织陵江镇政府、水利局有关技术人员及光明、三清社区干部群众进行实地踏勘规划,完成了《苍溪县光明、三清排洪渠建设规划方案》。
2008年12月,县政府领导对规划报告进行了审查,基本同意该规划方案,并要求抓紧做好近期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并按规划逐步实施防洪建设。
我队受苍溪县国土资源局的委托,承担了苍溪县光明、三清防洪渠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勘测设计工作。
2009年元月,我队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综合踏勘,搜集了水文、气象及社会经济等资料,按照可行性研究编制规程,于2009年2月编制完成了《苍溪县光明、三清防洪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综合说明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苍溪县光明、三清防洪渠工程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苍溪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队项目负责人:电话: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1.3.1政策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1.3.2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指标等1、《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543.1—16543.6—1996);4、《四川省建筑工程计价定额》(SGD1—95);1.1.3.3相关基础资料1、《苍溪县农业气候区划报告》;2、《苍溪县地下水资源调查报告》;3、《苍溪县国民经济统计年鉴2005》;4、《苍溪县县城总体规划》;1.2水文和地质1.2.1气象特征嘉陵江流域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项目区多年平均气温16.7°C,极端最高气温39.3°C,极端最低气温-4.6°C,多年平均降水量1023.4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4%,多年平均蒸发量1306.3mm,多年平均日照1495.6h,多年平均霜日12.9d,多年平均雷暴日35d,多年平均雾日22d,多年平均风速2.0m/s。
1.2.2地形地貌苍溪县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由丘陵、低山、平坝及沟谷组成。
国道“212”线横穿县城而过。
项目区位于县城西北的罗家梁,区内有村组道路及人行便道相连,交通条件较好。
项目区属典型深丘地貌类型,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山坡平缓,沟谷随溪流向逐宽平,一般海拔430-550米,地貌形状多为水平岩层组成,砂岩及卵石黄泥盖顶,山脚为页岩,易风化,丘体呈阶梯状,丘顶大多平坦,丘坡10-15度,部分大于20度。
区内最低海拔364米,最高海拔570米,平均高差200多米。
区内最小坡度为3°,平均坡度9°。
1.2.3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项目区出露地层主要有白垩系下统苍溪组(K1c)、白龙组(K1b)及七曲寺组(K1q)地层。
区内物理地质现象以岩体风化、卸荷为主,次为崩塌、滑坡。
区内地下水分为第四系松散地层中的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水量随季节性变化。
地表及地下水化学类型属重碳酸钙型水,对水泥拌制的砼均无腐蚀性。
1.2.4天然建筑材料本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为砼用粗、细骨料及条石料。
砼用粗、细骨料均可在县城附近的回水砂石料场,杜里坝砂石料场购买,条石料可在罗家梁石料场开采,质量、数量均能满足要求。
1.3工程任务和规模1.3.1工程建设依据苍溪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边缘,嘉陵江中游,为国务院确定的贫困山区县。
县城傍嘉陵江而建,是苍溪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县城西北罗家梁坡面较陡,集雨面积较大,未建有完善的排洪体系,城区防洪能力较弱,历次大洪水都给城区及附近社区造成了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洪涝灾害已严重制约了苍溪县社会经济的发展。
2008年11月苍溪县国土资源局组织了有关部门技术人员完成了苍溪县光明、三清排洪渠建设规划方案,2008年12月苍溪县人民政府对其进行了审查,基本同意了该规划方案,并要求抓紧做好近期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并按规划逐步实施防洪建设。
1.3.2社会经济概况苍溪县全县幅员面积2330Km2,总人口78万人,耕地面积56.37万亩。
工业以食品、丝绸、医药、机械、建材为支柱产业。
该防洪工程主要保护对象为苍溪县城西北部城区及光明、三清两个社区。
保护区内人口和企事业单位密集,企事业单位20多个,学校3所,居民户3000多户,人口约6万多人,房屋面积40万m2,耕地面积1500亩,固定资产总值约9亿元。
1.3.3洪灾情况苍溪县城北傍山、南邻水、西窄东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县城西北罗家梁山脚已建成城区,山腰居民住户增多,一遇暴雨,满山洪水四处横流,多次造成房屋垮塌、山体滑坡、国道“212”线三清社区段路基沉陷,多灾人口2.2万人次,累计直接经济损失达5亿元。
1.3.4防洪现状罗家梁集雨面积较大,坡面较陡,一降暴雨,在短时间内就能汇集成洪水,由于没有完善的排洪系统,山水横流,严重冲刷山坡,造成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更直接威胁到山腰及山脚的居民及企事业半单位的生命财产安全。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当遭受暴雨袭击,则城区的洪灾损失将更加严重。
1.3.5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兴建防洪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防洪安全保障,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为实现国民经济战略目标创造稳定的建设环境。
结合苍溪县城的实际情况,本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障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苍溪加快了城市的建设步伐,城市规模逐渐扩大。
西北部城区沿罗家梁山脚而建,山上未形成防洪体系,抗洪能力低下,人们完全靠洪水预报提前转移才得以保证,常受洪水威胁。
近年来受暴雨袭击,多次造成房屋垮塌、山体滑坡、国道“212”线三清社区段路基沉陷,多灾人口2.2万人次,累计直接经济损失达5亿元。
随着城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县城作为苍溪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其重要性越来越显著,城市的发展将十分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