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精品PPT课件
我们认为上述判决是较为适当的,原因在于: 根据法律规定,合同无效双方对各自的给付应 互相返还,同时因为法律对向社会不特定对象 集资具有明确规定,集资对象对非法集资行为 因疏忽未进行必要的审查和鉴别,对合同无效 的后果具有一定过错,因此其不得主张集资者 赔偿其信赖利益损失,即利息损失。如果非法 集资中存在担保人,应认为担保合同无效,在 认定担保人明知非法集资而为担保的情况下, 根据最高法院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机电设备南 宁公司与广西钦州物质工贸集团财务服务公司 等借贷担保纠纷案”的终审判决,担保人明知 主合同无效而仍为之提供担保,应对主债务人 不能清偿部分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1、法院是否受理? 《取缔办法》第21条规定:“因清理清退发
生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 通过司法程序解决。”因此,法院不应拒绝受理 非法集资清退纠纷。但是,最高人民法院1998 年11月23日发布《关于当前经济审判工作应当 注意的几个问题》规定:“对于未经依法批准, 向社会不特定对象进行的乱集资活动而引发的 纠纷,特别是对其中因非法集资活动而引起的 纠纷,一般应由有关部门处理。”《民事案件案 由规定中》亦无“非法集资合同纠纷或类似的案 由”,所以,除少数例外,法院在现阶段一般不 受理非法集资清退纠纷案件。
非法集资相关知识课件
目录
❖ 一、什么是非法集资? ❖ 二、如何来识别非法集资? ❖ 三、非法集资有哪些典型表现形式? ❖ 四、非法集资有什么危害? ❖ 五、非法集资有什么法律后果? ❖ 六、非法集资有什么最新特征? ❖ 七、非法集资有什么诱骗手段? ❖ 八、公民个人如何来防范非法集资的侵害? ❖ 九、私募基金与非法集资的区别 ❖ 十、非法集资案例
收资金的; (十一)其他非法吸收资金的行为。
四、非法集资有什么危害?
❖ 1.参与非法集资的当事人会遭受经济损失, 甚至血本无归。用于非法集资的钱可能是参 与人一辈子节衣缩食省下来的,也可能是养 命钱。而非法集资人对这些资金则是任意挥 霍、浪费、转移或者非法占有,参与人很难 收回资金。
❖ 2.非法集资严重干扰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 极易引发社会风险。
❖ 3.根据我国法律法规规定,因参与非法集资 活动受到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在取 缔非法集资活动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只负责 组织协调工作。这意味着一旦社会公众参与 非法集资,参与者利益不受法律保护。
五、非法集资有什么法律后果?
❖ (一)民事法律后果 由于在非法集资中集资者无法按约定对集资对 象进行清退,导致集资对象起诉集资者要求清 退的纠纷,这是非法集资的民事法律后果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取缔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中有关问题的通知》
二、如何来识别非法集资?
非法集资的认定标 准:
●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 ●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出资人还本付息 或高额回报; ●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即社会公众筹集资 金; ●以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集资的性质
三、非法集资有哪些典型表现形 式?
2、非法集资合同无效,非法集资利润不支持, 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赔偿责任。
尽管法院在现阶段一般不受理非法集资清 退纠纷案件,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非 法集资清退案件进入审理阶段,如2000年发生 的30名老年人起诉成都市老年人协会等单位非 法集资案,该些案件的审理为法院将来可能的 非法集资案件处理积累了一定经验。如上述案 件,该案经再审判决认定非法集资合同因违反 我国法律规定无效,原告起诉要求的利息不予 支持。
一、什么是非法集资?
广义概念: 法人、其他组织或个人未经有 权机关批准,向社会公众募集 资金的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什么是非法集资?(续)
狭义概念:单位或 者 个人未依照法定程序, 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 、 投资基金证券或者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 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 货 币 、实物 以 及 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 或给予回报的行为。
(五)不具有发行股票、债券的真实内容,以 虚假转让股权、发售虚构债券等方式非法吸 收资金的;
(六)不具有募集基金的真实内容,以假借境 外基金、发售虚构基金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的;
(七)不具有销售保险的真实内容,以假冒保 险公司、伪造保险单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八)以投资入股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九)以委托理财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十)利用民间“会”、“社”等组织非法吸
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八十 一条规定: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 准,擅自设立商业银行,或者非法吸收公众存 款、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 究刑事责任;并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 予以取缔。
3、“参与者自行承担损失”。 《取缔办法》第18条规定:“因参与非法金
融业务活动受到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 根据该条规定,如经人民法院执行,集资者及 担保人仍不能清退集资款,参与者应自行承担 损失,而不能要求有关政府部门代偿。
❖ (二)行政法律后果 没收违法所得、罚款、责令停业整顿、取缔机 构等行政处罚。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第四十四条规定:擅自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或 者非法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的,由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予以取缔;构成犯 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 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没收违法所得, 违法所得五十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 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 得不足五十万元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 以下罚款。
(一)不具有房产销售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房 产销售为主要目的,以返本销售、售后包租、 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方式非法吸收资 金的;
(二)以转让林权并代为管护等方式非法吸收 资金的;
(三)以代种植(养殖)、租种植(养殖)、 联合种植(养殖)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四)不具有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的真实内容 或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