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图分幅编号和地图比例尺

地图分幅编号和地图比例尺



地图数学基础
(四)图角点坐标式编号法

系采用图幅的西南角点坐标公里数编号的方法。 将其纵坐标 x 在前,横坐标 y 在后,以短线相连, 即“x-y”形式作为某一幅地图的图号。
地图数学基础
(五)图角点坐标-自然序数式编号法


是图角点坐标式与自然序数式 相结合的编号方法。 适用于在面积较大的工矿企业 内,测绘几种不同比例尺系列 矩形分幅大比例尺地图的编号。 即以比例尺较小地图的图角点 坐标式编号为其所含较大比例 尺地图的基础图号,用自然序 数和字母代表其内较大比例尺 地图的代码,以短线与基础图 号相连,构成所编的图号。
K-51-52 K-51-63 K-51-64 K-51-76 K-51-65
地图数学基础
求相邻图幅图号

求位于同行不同列两相邻1:100万图幅间相邻1: 10万图幅的图号 K-50
K-50-12 K-50-23 K-50-24 K-51-36 K-51-13 K-51-25 K-51-37 K-51-52 K-51-26
K-51
地图数学基础
求相邻图幅图号

求位于同列不同行两相邻1:100万图幅间相邻1: 10万图幅的图号
K-51-13 K-51-122
K-51
K-51-133 K-51-134 K-51-135
J-51-1 J-51-2 J-51-3
J-51
J-51-15
地图数学基础
地形图分幅编号的实际应用

根据经纬度,求图号,以便向资料 库索取所需的地形图
1:5000 4040 4 1:2000 5050 1 1:1000 50 50 0.25 1:500 50 50 0.0625
1
4
16
64
地图数学基础
(一)矩形分幅
1.
2.
矩形分幅又分拼接和不拼接两种。 拼接分幅:相邻图幅有共同的图廓线,可以按公用边拼接起来 使用。用于区域性地图、墙上挂图、工矿与农林等部门为规划 和施工而局部地区独立成图的大于1:5000的地图。 不拼接分幅:图幅之间没有公用边,每个图幅均有其制图主区; 地图集中的分区地图多用此种分幅方法。各分幅图之间常有一 定的重叠。
地图数学基础
(一)矩形分幅


矩形分幅优点 建立制图网很方便; 图幅间结合紧密,图廓线即为坐标格网线,便于拼接和应 用; 各幅图的印刷面积相对平衡,有利于充分利用纸张和印刷 机版面; 可以使分幅线有意识地避开重要地物,以保持其图形在图 面上的完整; 图的幅面大小相同,便于保管和使用。 缺点: 图廓线没有明确的地理坐标,使图幅缺少准确的地理概念。 整个制图区域只能一次投影制成。
h 1 E l 31 地图数学基础
1 : 100万地形图分幅编号
h 1 E l 31
E 1160 24'0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9054'15"
地图数学基础
(二)1991年实施的地形图分幅编号系统
1991年国家测绘局制定并颁布实施了“国家基本 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国家标准”,自1991年 起,新测和更新的地形图,均按此标准进行分幅 和编号。 1、地形图的分幅 新的分幅方法是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均以 1:100 万地形图为基础图,沿用原分幅各种比例 尺地形图的经纬差,全部由 1:100 万地形图按相 应比例尺地形图的经纬差逐次加密划分图幅,以 横为行,纵为列。
地图数学基础
(二)自然序数式编号法


自然序数式编号法 系 将分幅地图按自然数的 顺序编号。 矩形分幅的小区域地图 和大区域小比例尺挂图 常采用此种编号法。
地图数学基础
(三)行列-自然序数式编号法

行列-自然序数式编号法 是行列式与自然序数式 相结合的编号方法。 世界各国地形图的编号多采用这种方式,即在行 列式编号的基础上,用自然序数或字母代表详细 划分的较大比例尺地图的代码,两者的结合便构 成分幅图的编号。
N h 8 40 320
E l 30 21 60 1260
S h 1 7 40 280
W l 31 20 60 1200
地图数学基础
H-51
320
1200 120030’

地图数学基础
(二)梯形分幅

优点:
1.
2.
3.
系统性强,各种比例尺图幅之间所含经纬差范围均具 有一定的倍数关系; 每个图幅都有明确的地理位置概念,适用于全国、大 洲和全世界这些很大区域范围的地图分幅; 各幅图可以同时测、同时绘,不会出现重漏。 经纬线被描写成曲线时,不便于图幅的拼接; 随着纬度的升高,相同经纬差所限定的面积不断缩小, 使图幅大小不一,不利于有效地利用纸张和印刷机版 面,当在高纬处采用合幅方式后,又在一定程度上干 扰了分幅的系统性,但在我国境内不存在这一问题; 梯形分幅还经常会破坏城镇等重要物体的完整性。



地图数学基础
地形图分幅编号的实际应用

图号
地理位置
例2:已知图号为H-51-3,求其地理位置。
0 0 N h 8 4 32 0 0 S h 1 7 4 28 0 0 E l 30 21 6 126 0 0 W l 31 20 6 120
地图数学基础
(一)截止1990年地形图的分幅编号系统
【一】 图解法分幅编号
地图数学基础
1 : 100万地形图分幅编号

1 : 100万地形图按国际百 万分之一统一分幅后,从 赤道起向南北至纬度 880 , 用拉丁字母 A 、 B 、 C….V 表示 22 个相应的横行号, 极地仅一幅图,用 Z 表示, 行号前分别冠以N和S,以 区别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地 图;用 1 、 2 、 3….60 表示 纵列号,从东经 1800 起, 自东向西,至经度00,由1 注到 30 ,从经度 00 至东经 1800 , 由 31 注 到 60 。 用 “行号-列号”形式编号。
将该图幅的序数号与其基础图的图号组合起来, 即得所求的图号。


地图数学基础
地形图分幅编号的实际应用

经纬度
图号
例 1 :已知某地位于东经 120010’15” ,北纬 30015’10” , 求该地所在的1:1万地形图的图号。
30015'10" h 1 1 7 1 8 0 4 120010'15" l 31 31 20 31 51 0 6
1230
1260 320
30020’ 300
30020’
61
300
280
0 ’ 1200 120 30
280 1230
0 地图数学基础 126
H-51-61
32020’
1200
12007’30”
120015’
120030’ 32020’
(11)
30015’ 30015’
30010’
30010’
300 1200 12007’30” 120015’

缺点:
1. 2.
3.
地图数学基础
三、地图编号

行列式编号法 自然序数式编号法 行列-自然序数式编号法 图角点坐标式编号法 图角点坐标-自然序数式编号法
地图数学基础
(一)行列式编号法
•行列式编号法 系将制图区域划分成若干行和列,
分别按数字或字母顺序编上号码,以行号和列号的组 合构成图幅的编号。
地图数学基础
四、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编号
(一)截止1990 年地形图 的分幅编号系统 在 1991 年前,我国基 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 编号系统,是以 1:100 万地形图为基础,派 生 出 1:50 万 、 1:25 万 ( 1:20 万 ) 、 1:10 万 三 种 比 例 尺 ; 在 1:10 万地形图基础上又派 生出 1:5 万- 1:2.5 万和 1:1 万- 1:5000 两个支 系。
地图数学基础
(二)梯形分幅

定义:是以具有一定经纬差 的梯形划分图幅,由经纬线 构成每幅地图图廓的分幅方 法。 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以 国际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 统一分幅为基础,按照一定 的经纬差划分图幅范围,以 1:100万至1:5000的序列 逐级分幅,使相邻比例尺地 形图的数量成简单的倍数关 系。
地图数学基础
H-51-3
320 31040’
1200
1210
1230
1260 320
3
31040’
61
300 300
280 1200 121030’ 1230
280
0 地图数学基础 126
【二】解析法分幅编号

1. 2. 3.
解析法解算地形图分幅编号,首先要求出某地点 所在 1:100 万地形图的编号,若所求的比例尺为 1:5万、 1:2.5万、 1:1万、1:5000 ,则还要求出 所在的1:10万地形图的编号,然后求出所求比例 尺地形图的带号,即可组合成所求比例尺地形图 的编号。 作用 依据经纬度,求图号,以便索取所需资料。 根据某图号,求其地图的地理位置。 求相邻图幅图号。

求1:100万图幅的邻幅图号 1 : 100 万图幅是全球统一的基础分幅,其左右 邻幅间仅在列号上相差 1,上下邻幅间仅在行号 上相差1,因此求1:100万邻幅的图号只需对其 行或列号进行加或减1的变换即可。
地图数学基础
求相邻图幅图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