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制度】设备可靠性管理规定

【管理制度】设备可靠性管理规定

可靠性管理办法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职责 (3)5 管理活动内容与方法 (5)6 检查与考核 (11)前言本标准是根据燃气热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热电)标准体系工作的需要而编制,是企业标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个性管理标准,目的是为了应用量化评估的方法,评价设备的制造质量、安装质量、运行质量、检修质量以及管理水平,分析和解决设备问题;应用历年积累的可靠性数据,指导设备选型;探索机组运行可靠性与经济性的最佳结合点,实现机组的最佳经济效益,保障发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高公司设备健康水平和机组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并明确可靠性管理的职责、管理活动的内容与方法,从而规范并加快企业标准体系的完善,适应国家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的需要本标准由生产技术部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替代《可靠性管理办法》-215.06-04-2013本标准起草单位:生产技术部设备可靠性管理办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燃气热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热电)设备可靠性管理工作的职责、管理活动的内容与方法、检查与考核。

本标准适用于热电设备可靠性管理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国家电监会第24号令《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办法》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办安全[2012]114 号《火力发电机组可靠性评价实施办法》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可[2010] 《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输变电设施可靠性评价规程》实施细则DL/T 793—2012 《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DL/T 837—2012 《输变电设施可靠性评价规程》DL/T861-2004 《电力可靠性基本名词术语》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可靠性管理中心《燃气轮机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H-217.10-02-2013 《安全生产工作规定》H-216.09-23-2013 《可靠性管理办法》H-216.09-22-2013 《机组非计划停运考核办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3.1 管理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3.2 标准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

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3.3 发电设备可靠性指设备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其预定功能的能力,常用概率表示。

3.4 计划停运指机组或辅助设备处于计划检修期内的状态(包括进行检查、试验、技术改造,或进行检修等而处于不可用状态)。

计划停运应是事先安排好进度,并有既定期限;机组计划停运分为大修(PO1)、小修(PO2)、节日检修和公用系统计划检修(PO3)三种;辅助设备计划停运分为大修(PO1)、小修(PO2)、和定期维护(SM)三种。

3.5 非计划停运:指当设备处于不可用而又不是计划停运的状态。

3.6 降出力:指机组达不到毛最大容量运行或备用的情况(不包括按负荷曲线正常调整出力)。

机组降出力又可分为计划降出力和非计划降出力。

3.7 可靠性管理指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对设备的可靠性进行控制,即对设备全寿命周期中各项可靠性工程技术活动进行规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以实现确定的可靠性目标,使设备全寿命周期费用最低。

3.8 燃气轮机机组、汽轮发电机组的统计范围包括余热锅炉、燃气轮机、汽轮机、发电机和主变压器及其相应附属、辅助设备,公用系统和设施。

3.9 辅助设备统计范围包括给水泵组、循环水泵、凝结水泵、润滑油泵、控制油泵等。

按照设备的重要程度及易发故障的频度,公司应根据实际情况扩大设备统计分析范围。

1)一类辅助设备及系统:余热锅炉高、中、低压给水泵、增压机、热网循环泵、启动锅炉、凝汽器、DCS系统、继电保护装置、GCB装置、天然气调压站、UPS电源等;2)二类辅助设备及系统:机力通风塔、空压机、厂用变压器、母线、隔离开关、断路器、互感器、直流系统、SIS系统、脱硝系统等。

3.10 输变电设施统计范围包括变压器、电抗器、断路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隔离开关、避雷器、耦合电容器、架空线路、电缆线路、全封闭组合电器、母线等设施。

4 职责4.1 可靠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4.1.1 公司设置可靠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任组长,公司各部门分管可靠性工作的正职或副职为成员,可靠性管理网络见热电生〖2016〗68号文件。

4.1.2 公司在生产技术部设置兼职可靠性管理专工,负责可靠性管理的日常工作。

4.1.3 公司可靠性管理由安全监察部、生产技术部、发电部、设备部、维护项目部、经营计划部按照各部门分工负责公司发电设备、输变电设施可靠性管理工作。

4.1.3 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负责可靠性管理工作中的组织、协调、审核、批准等工作。

4.2 生产技术部4.2.1 本标准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标准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考核。

宣传贯彻国家有关电力可靠性管理的政策、法规和集团公司的可靠性管理规定。

4.2.2 负责制定公司可靠性管理办法,并检查、监督其执行,负责监督、考核生产单位可靠性指标的完成情况。

4.2.3 是公司可靠性管理工作的负责部门。

根据可靠性评价规程的要求,组织相关部门完成公司内电力可靠性数据的采集、存储、核实、分析,负责公司可靠性指标的统计,并报送集团公司生产管理部,做到及时、准确、完整。

4.2.4 负责中电联可靠性管理中心的电力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的日常操作,对可靠性的各项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填报,负责每月初(2日前)上报公司二类障碍及以上事件的原因分析、责任定性。

4.2.5针对可靠性管理各岗位人员的工作需要,定期开展可靠性知识培训,普及可靠性管理知识,提高公司可靠性管理水平。

4.2.6针对设备健康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及时组织分析活动,编制分析报告,制定提高可靠性指标的具体措施,以保证发电设备可靠运行。

4.2.7建立公司可靠性管理台帐,确保原始数据的连续性、准确性。

负责审核可靠性管理月度指标报告。

4.2.8负责监督、检查和组织实施公司完善设备可靠性的各专业技改项目的论证、立项、执行及验收等工作。

4.2.9组织制定并监督落实公司设备计划检修和设备临检的措施、技术改造和技术攻关项目计划任务。

负责对公司设备管理检修的三年滚动计划、进度与当年度大小修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4.2.10负责对发电部、设备部可靠性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及可靠性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根据“四不放过”原则,负责审核发电部、维护部编制的障碍、事故技术分析报告。

4.2.11企业管理部信息中心计算机专工协助生产技术部可靠性管理专工对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及网络通讯系统进行维护,确保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4.3 可靠性管理网络4.3.1 建立电力可靠性管理体系,落实电力可靠性管理岗位职责;4.3.2 将集团下达的年度可靠性指标分解落实到生产单位,实施量化的目标管理,对可靠性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4.3.3 建立电力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采集分析电力可靠性信息,并按照可靠性评价规程的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地统计和报送可靠性数据;4.3.4 每月5日前,将上个月的主机可靠性信息、月度分析报告同时报送集团公司;4.3.4.1 每年1月10日前将上一年度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报告和电力可靠性技术分析报告报集团公司;4.3.4.2 重大非计划停运、停电事件发生后一周内将事件分析报告报送集团公司;4.3.4.3 开展电力可靠性成果应用,提高电力系统和电力设施可靠性水平;4.3.5 可靠性专责人应按照一定的工作程序进行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在可靠性管理的全过程中,充分发挥可靠性管理网络的作用,与各专业人员密切配合,使可靠性管理来源于生产,服务于生产,有效指导生产。

4.4 发电部职责4.4.1 贯彻执行上级和公司关于发电设备、输变电设施可靠性管理的规程、规定与要求。

4.4.2 服从调度命令,按照规定或调度通知的时间完成主机及输变电设施的停运、投运操作。

4.4.3 严格执行“两票三制”,设备巡检到位,发现缺陷立即上报并通知维护部消缺,有效规避事故发生。

4.4.4 加强设备运行管理,避免设备超参数运行,减少设备磨损;监视设备状况及参数变化,认真执行运行分析制度;做好各种异常情况下的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减少非计划停运及降出力事件的发生。

4.4.5 根据“四不放过”原则,对设备发生的事故、障碍、异常等进行分析,并编制分析报告。

4.4.6 发电部锅炉、燃(汽)机、电气专工负责建立本部门可靠性管理台帐,每月2日17:00前,将填报准确、可靠的发、输变电主要设备与主要辅助设备的运行和备用状态时间记录、设备发生障碍、异常等时间记录,包括设备停运与降出力时间等设备状态更新数据经部门主管领导审核后报送公司可靠性管理专工。

4.4.7 根据公司机组检修计划(包括输变电设施检修计划)安排,负责向调度提报检修计划申请。

机组检修结束、试运行正常,负责及时与调度办理检修工作终结手续。

4.5 设备部职责4.5.1 贯彻执行上级和公司关于发电设备、输变电设施可靠性管理的规程、规定与要求。

4.5.2 加强设备检修质量管理工作,积极消除缺陷,减少事故发生。

4.5.3 积极推广运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检修、施工质量和速度(效率)。

4.5.4 根据“四不放过”原则,对设备发生的事故、障碍、异常等进行分析,并编制分析报告。

4.5.5 设备部热机、电气专工负责建立本部门可靠性管理台帐,每月2日17:00前,将填报准确、可靠的输变电主要设备与主要辅助设备的检修状态时间记录经部门主管领导审核后报送公司可靠性管理专工。

4.5.6 根据公司《设备缺陷管理标准》、《设备评级管理标准》要求,做好设备缺陷、评级管理工作。

4.6 经营计划部负责于每月 2 日 17:00 前给公司可靠性管理专工提供机组月度发电量数据、调度下发的月度计划发电量等计算设备可靠性指标所需的基础统计数据。

5 管理活动内容与方法5.1 总则5.1.1 可靠性管理目标和基本任务5.1.1.1 建立科学完善的可靠性管理网络和评价、分析、预测系统,努力提高电力设备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水平。

5.1.1.2 应用量化评估的方法,评价设备的制造质量、安装质量、运行状况及管理水平,并在这些量化数据的基础上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公司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最终向电网输送安全可靠的电力能源。

5.1.1.3 应用目标控制分解、优化等技术手段,探索机组运行可靠性与经济性的最佳结合点,在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有效控制发电成本,实现最佳效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