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非选择题答题技能(附练习及答案)一、审设问通过题目中的问题,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联系所学的地理概念、原理,形成答题框架系统(建模板)。
在审设问中特别注意关键行为词的理解。
①简述:简单扼要叙述,必须把握要点;②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③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④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⑤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⑥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⑦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⑧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的地理事象,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之间的差别、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⑨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这需要树立科学的观点,具备正确的地理思想;⑩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
如分析某地的农业区位因素,需要考虑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和交通、市场、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
二、审材料审读完所有文字、表格或图材料,文字要画出关键词,进行材料概念引申,挖掘图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条件,包括图例、注记、数字、线条、方向、经纬度、关键地点等,分析材料含义和用意,可能用在什么地方,然后将所有能用的条件归纳,备用。
这是建立模板的关键,只有通过具体材料才能正确回答问题。
三、组织语言表达用自己形成的答题框架系统,联系题目给出的条件,进行逐项表达。
①学会看分值(高考阅卷按点给分)多角度答题(解答问题,草拟答案),答题时尽量结合题目所给的图中信息或资料作答。
②注意回答问题的条理性:一个问题答一条,这样条理清楚,脉络分明,也可分点叙述;不要自始至终一个段落,连标点符号也不全。
③注意回答问题的层次性:把最重要的知识点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教师造成不分主次、不着边际的印象。
尽量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
但如果没把握,怕漏答知识点,根据目前的评分标准,则不如适当多答。
④注意回答问题的完整性:答题时要求将地理原理与题目设问之间进行连接,使之巧妙相接,尽量具体详细。
⑤注意语言的学术性与规范性。
常见的综合题大致有以下六类:技能一特征描述类地理事物的特征是指该地理事物区别于其他地理事物的最典型的标志,它一般用来表示该地理事物的形态、状态、属性、分布规律等方面的内容。
考试中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特点”、“描述××分布状况”、“简述××特征”、“从××等方面归纳××主要特征”等。
要准确描述地理事物特征必须把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建立解答该类试题的答题模式,并用规范而专业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
具体答题思路是:首先要对题目涉及区域进行区域空间定位,读懂图文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特征分析;在描述时要注意梳理、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并且做到简洁、准确地描述。
1.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分析和描述类型描述、比较的方向和角度点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常在小比例尺、大范围的图中出现。
点的类型(性质)、级别(规模)、密集与稀疏的地区(方位)、密集地区的分布形态(走向等)、影响分布的内在因素(与走向一致的参照地物)描述的角度:疏密+数量+极值+方位。
具体描述:①总体分布特征(疏密状况,是否均衡;如果不均,哪多,哪少);②极值区位置名称(最多、最少、最集中的地带在哪,沿什么线分布,或者说出最稠密或最稀疏区的地区名称等);③点组成的形状——反应什么规律。
其他——大小,代表的含义(如城市等级),点的动态变化等。
当然,描述时要结合图,突出重点(不一定要面面俱到)线状地理事物的分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山脉、等值线等。
带箭头的表示动态,不带箭头的表示静态。
线段的长短、粗细表示量的大小(或2.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和描述工业生产特征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技术水平区域特征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自然带)、社会经济特征(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人口、城市、旅游业等)1.(2018·福州期中)读下图,回答下题。
描述土耳其的地理位置。
答案位于北半球;中纬度;跨亚欧两大洲;北临黑海,南临地中海。
2.(2018·福建调研)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肯尼亚从巴西引进咖啡树,并集中在肯尼亚山附近的坡地进行种植。
肯尼亚咖啡具有鲜明的水果香,是世界优质咖啡之一。
为保证咖啡质量,农民只在咖啡浆果熟透后才进行采摘。
肯尼亚是东非内陆国家对外联系的“咽喉”。
2017年4月13日按照中国国铁一级标准建造的蒙内铁路建成。
该铁路全长480千米,设计客运时速120千米、货运时速80千米。
以前乘长途汽车从内罗毕到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港需要8小时。
图1为“肯尼亚略图”,图2为“内罗毕气候统计图”。
(1)说明内罗毕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2)简析肯尼亚山附近出产优质咖啡的自然条件。
答案(1)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大气对流较弱,年降水量较少;地处赤道附近,太阳直射点每年有两次经过内罗毕,此时段气温较高,大气对流较强,形成两个湿季(3至5月、10至12月为湿季),其余时段为干季。
(2)地处山区(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咖啡生长期较长,有利于芳香物质积累;靠近火山,土壤为咖啡提供丰富的矿物质。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墨西哥是世界能源和矿产大国,矿产量丰富,其工业部门齐全,石化、电力、矿业、冶金和制造业较发达。
汽车制造业一直是墨西哥的支柱产业。
自1994年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和开放市场以来,墨西哥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五大汽车生产国。
2015年汽车行业对墨西哥GDP 的贡献率为3.3%,就业人口占制造业总人口的22%。
材料二墨西哥西北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50 mm,内地750 mm~1 000 mm,东南部1 000 mm~2 000mm。
下面是“墨西哥等高线地形图和墨西哥城(P)气候资料图”。
(1)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2)描述墨西哥城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特征。
答案(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高原边缘山脉外侧陡峭,内侧平缓宽广;地势总体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或呈狭长的西北—东南走向)。
(2)位于墨西哥高原上,海拔高;以温和的高原气候为主,气温年较差小,降水量较少,有明显的干、湿季;植被以耐旱的植物为主。
技能二成因分析类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能检测思维过程,因而成为地理综合题的常见设问和考查形式。
命题形式上,常常以区域图为信息的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产生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
在分析该类试题时,要注意把握两点:1.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
2.明确分析的原因内容: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
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来分析。
地理要素形成因素太阳辐射①纬度位置;②天气状况;③地势高低与坡向(阴、阳坡)等温线走向①纬度位置(东西向);②海陆位置(与海岸线平行);③地形(局部闭合或沿山脉延伸);④洋流降水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地形、洋流、植被和水文、人类活动盐场形成①平坦广阔的海滩;②利于蒸发的天气;③避开大河的河口渔场形成①大陆架海区;②河流入海口处;③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处;④温带海区气候成因①太阳辐射;②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③下垫面(地势高低,地形抬升或地形阻挡、洋流、海陆分布);④人类活动特殊气候区成因①洋流;②地形;③风(暖湿气流或干热气流) 自然灾害成因洪涝、干旱、滑坡和泥石流、地震等的成因环境问题成因水土流失、盐碱化、荒漠化、水资源短缺、全球变暖、酸雨的成因人口迁移①经济(就业机会、经济收入);②政治;③社会文化;④生态环境(气候、旱灾等)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①历史原因;②经济原因(支付地租能力);③社会原因;④行政原因工业集聚原因①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和廉价劳动力;②降低节省运费和能源消耗;③加强企业间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1.(2018·山东滨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由自然生态环境和城市化过程所决定。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存在本地物种多样性降低、外来物种多样性增加等一系列问题。
一般认为,城市中不同功能区之间用地类型、性质、面积等存在差异,造成城市生态景观呈现破碎化,而植物和动物的生态活动范围也存在差异,从而出现了城市植物多样性远大于动物多样性的特征。
研究发现,在城市土地利用转变较为剧烈的近郊区,其生物多样性不仅高于城市中心区域,而且显著大于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物种种类数量统计图”。
(1)分析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内部本地物种多样性降低的原因。
(2)解释城市中植物多样性远大于动物多样性的原因。
(3)推测城市近郊区生物多样性较高的原因。
答案(1)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局地气候(光照、气温、湿度、空气质量等)、土壤等环境改变,本地物种无法适应生存;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追求美学观赏性(统一标准绿化等),造成本地物种减少;城市建设以及引进外来物种,侵占本地物种生存空间。
(2)城市生态景观呈现破碎化;植物的生态活动范围较窄,在破碎的生态环境中生存能力强;动物的生态活动范围大,破碎化的生态景观阻隔其活动,其生存需求难以满足;城市建设过程中,人为引进外来物种以植物为主。
(3)近郊区受城市和自然环境双重影响,近郊区的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更加多样,为生物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外来物种和本地物种并存现象明显(外来物种与本地物种种类均较多)。
2.(2018·山东济宁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加拿大贝拉库勒河发源于落基山,数百万年前,河水携带的大量冰川泥在入海口遇地热温泉而被掀动,部分微粒被覆盖深藏在河口冰层之下的海底。
冰川泥微粒直径小于0.5微米,是世界上最细的天然泥,含有60多种矿物质、营养元素,被公认为世界上品质最优的天然“绿色”泥类面膜。
冰川泥开采面积仅40英亩,一年之中可开采的时间不足3个月,开采人员需敲开冰层,潜水作业。
采集的冰川泥,装在密封的专业器皿里运到加拿大南方工厂,在密封设备中进行高科技生化处理加工。
(1)分析图示地区冰川广布的气候条件。
(2)分析该地冰川泥颗粒细、矿物质丰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