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考申论题型解题方法

公考申论题型解题方法

公考申论题型解题方法一、归纳概括类试题概况:通常是第一题出现,最简单也最基本的一类题,问答形式多含“归纳”、“解释”、“概括”、“概述”、“简述”等字眼。

答案百分百来自在所给材料中,回找材料整理即可,不需自己思考挖掘(与提出对策类试题根本区别即在此)。

作答重在全面(不遗漏要点)、准确、简练(去掉废话空话,字数有限点中要点即可)、客观(切忌主观臆断,忠于所给材料,哪怕自己不认同亦不要有自己评断)此类题又可分三类1、阐释理解词句:即对材料中某一个词或句子的含义进行阐述作答思路:总领句破题(所需解释词语的内涵)+进一步解释(适当扩大外延)+给定材料中的具体事例 【破题是必须的,后两者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相似性,根据题目所给材料不同可适当作答】『例』(2012国考地市级第一题)根据“给定材料2”,对专家们所说的“技防”“人防”加以解释。

(10分) 要求:精确、全面、简明。

不超过150字。

【参考答案】所谓“技防”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为城市安全配备的防范设施(总领句破题),如给城市打造的“金刚罩”、城市公共交通的软硬件配备、各种防灾装备等。

(给定材料中的具体事例)所谓“人防”则是“技防”之外的人为防范(总领句破题),包括对装备的保养维护、人为的操作能力,在灾难发生的情况下个人有效利用各种防灾装备的能力,在防范设备安装过程中隐藏的人为隐患等(进一步解释)。

2、归纳概括主要内容:是对某段或某几段材料甚至是全文进行内容的概括,整理起来很费劲,但好在这类题并不常见,有点类似对策题,区别还是在于这里的原因对策都是而且必须是材料给定的,老老实实的整理概括即可,自己想出来的属画蛇添足作答思路:现状+问题+原因+对策+经验『例』(2009浙江省考第一题)根据“给定资料1-18”提供的信息,用不超过400字的篇幅,给上级领导整理一份情况反映。

(20分) 要求:内容全面,主旨突出,表述简洁。

【参考答案】 国际金融危机对浙江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现状)一是经济增速明显回落,全年GDP增速可能回落到11%以下,为1999年以来下滑最大的一次。

二是企业亏损面扩大,省内小企业和大中型工业企业亏损额分别增长50.3%和2.4倍。

三是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大批企业停产或关闭,个别地方停产率达到9%,企业家信心指数连续两季度处于全国末位。

(问题)我省经济受冲击较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出口依赖过大,制造业受出口减少的影响而减产,带动了经济整体下行。

(原因)为抵御危机、帮扶企业渡过难关,省政府推出了增加投资、减免税费等一系列措施。

各地按照“标本兼治”的思路,制定了利用危机倒逼机制,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策略。

一些企业抓住机遇加快自身的转型升级,变外延扩张为内涵扩张,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创新和开拓市场,不但没有被危机压倒,反而在加快调整中形成了竞争优势。

(对策)加强政府的扶持引导,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对于企业平稳渡过危机,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经验)3、归纳概括主要问题:作答思路:主要/核心问题+一是...二是...三是...『例』(2012国考省部级第一题)“给定材料2~6”反映了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请对这些问题进行概括和归纳(1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起过250字。

【参考答案】 总体上看,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生活中出现了道德水平下降的问题。

(主要核心问题) 具体表现: 一是食品生产领域出现严重问题,使用有害添加剂、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

二是“陌生人社会”现象。

本能依靠熟人和关系,对待陌生人首先选择不信任。

三是商业领域造假。

部分唯利是图的商人联合专家共同造假,欺骗消费者。

四是媒体不实报道。

恶意炒作,错误引导社会舆论。

五是个别医生医德下降。

收取回扣,从患者身上谋取不正当利益。

六是部分学校收取好处,收取学生好处。

七是个别领导干部忽视自身道德建设。

隐瞒事实、搪塞推诿、虚报政绩,搞政绩工程。

『例』(2012国考地市级第一题)根据“给定材料3”谈谈“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在S市中特别重大火灾中的具体表现。

(10分) 要求:精确、全面、简明。

不超过150字。

【参考答案】 第一,“安全网”不能阻燃,施工过程中管理松懈、秩序混乱、安全措施不到位。

第二,在严重的火灾面前,无法有效发挥现代化警用直升飞机的紧急救援作用。

第三,市民应急知识缺乏,自救、应急疏散能力不足。

第四,政府没有动员民众,工程建设监督缺失。

第五,高楼缺乏消防设施,管理不到位,楼间距小严重影响救援效果。

二、综合分析类试题概况:最常见也最全面的一类题,多作为第二题出现,涵盖范围广,答题时既要保证全面、简明,还要尽力做到条理清晰,一定得分条分点。

内容上不能仅局限于概括所给材料,也要揉进自己的思考。

具体分类如下(共七种,前四种常见,后三种比较少):1、启示型分析题是对某一个或几个材料中的事例谈启示,这些事例都可划分为正面事例和反面事例这两类,所以首先进行分析,其中(1)正面案例:分析优势和长处,作为经验予以吸收(2)反面案例:分析缺点和不足,作为教训予以警惕然后就开始分条阐释出来,形式上或并列,或递进,或转折,因题而异,组织答案力求明晰作答思路:分析经验教训+分条阐释启示(该怎么做)『例』(2011国考省部级第二题)“给定材料3”介绍了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尼罗河等流域出现的生态危机以及各国政府的治理举措。

请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纳,并说明我国治理黄河可以从中受到哪些启示。

(20分)要求:内容具体,表述清晰,不超过300字。

解析:这是一道概括加分题(案例启示类),与2010年国考省部级第二题(分析荷兰退耕还湖)相似。

答案可分两部分,首先概括生态危机的表现以及各国政府的治理举措。

然后,就如何治理黄河谈谈看法。

注意,要分清其中的经验教训,要以对策的语言表达出来。

【参考答案】:密西西比河因过度开发,导致水质污染、湿地减少,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虽然美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治理,但执行不力,治理工程建设滞后,同时缺乏考虑整体规划。

亚马逊河流域由于森林砍伐、农药化肥污染等原因,生态系统受到威胁。

对此,巴西政府制定了专项法规,但宣传不到位。

尼罗河流域曾经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埃及政府科学规划,建设人工湿地工程,有效治理水质污染,逐步恢复尼罗河生机。

(第一步分析各国做法,总结经验教训)以上案倒启示我们治理黄河,要坚持统筹规划,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好黄河流域综合治理。

具体说来,就是要:第一建设人工湿地工程,保护森林、草原等植被,有效治理农药等造成的水质污染。

第二,制定专项法律,并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第三,加强宣传,营造全民关注环保的良好氛围。

(第二步分条阐释启示/做法/对策)2、评论型分析题是针对某一观点、现象或几种不同观点作评论,这需要有自己的论断,但也不可天马行空,仍需推敲揣测出题人主张或隐含的观点和态度作答思路:(1)针对某一观点、现象:破译表态+具体分析(原因+影响+措施,这三方面适当谈一谈即可)(2)针对不同观点、做法:概括评论对象(简要概述其内容作为下文判断依据)+作出结论(吸取正面经验做法,否定消极片面观点做法,并适当解释论述)『例』2012国考省部级第二题 “给定资料5”中提到,某网站曾组织网民进行了一场讨论。

请你根据“给定资料”,反驳“网民A”的观点。

要求:(1)观点明确,分析透彻,论据真实 (2)语言流畅,层次分明,有说服力 (3)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网民A的观点是错误的。

道德失范的根源在于自律和他律效能失范,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无直接联系。

(破题表态)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些社会领域确实如网友A所说,出现了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滋长、蔓延和泛滥的现象,但各地也不断涌现出讲诚信、讲奉献、勇敢无私的先进人物,社会上“讲文明树新风”等志愿服务精神也诠释出了民族精神的新内涵。

所以说经济发展是道德失范的根据是站不住脚的。

道德失范的原因有很多。

一是道德教化缺失。

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需要正确的引导,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

二是对待传统道德,没有做到很好的总结和扬弃。

既没有继承传统道德的优点,也没有避免一些糟粕。

三是法律不健全,监管不严格。

礼法结合导致不法分子钻法律的空子,赚取不义之财。

四是在具体领域的实际管理过程中,各部门权责不清。

容易出现“好事人人都管”、“坏事人人管不了”的现象,也给一些违反道德的行为提供了生存空间。

(具体分析)『例』2009河北省考第三题:给定资料9、10中,L教授和T教授在解决水资源问题上存在两人种截然不同的看法,这两种看法是什么?你对此怎么评价?理由是什么?(20分)【参考答案】L教授认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方式是市场机制,由市场起主导作用;T教授则认为解决水资源短缺不宜市场化,要靠计划方式,由政府起主导作用。

(概括评论对象) 这两种观点各有优劣。

市场本身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单一市场化会使农民过于追逐利益,而且单一的农户无力进行大型水利设施建设,有可能危及国家粮食安全;而单一的以政府为主导的计划方式又过于死板,不能适应农村实际,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所以,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要实行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两种方式的优势。

(作出结论)3、概括性分析题提问方式很多,分析的点有特点、依据、影响、变化、优势等,需要首先抓住关键词,回到材料提炼要点,可按以下步骤进行:作答思路:明确要求分析的对象和材料范围→提炼相关要点→进一步整理,稍加分析具体答题时大概有以下三种形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或:目的→措施→效果或:现象→原因→启示『例』2010 918联考辽宁等省第二题 “给定资料7”提到,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是场大进小退、优进劣退的改革,请结合资料内容,谈谈这一观点得出的主要依据。

(20分)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具有针对性。

300字以内。

【参考答案】为什么说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是场大进小退、优进劣退的改革?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这次整合的目的、政策和效果三个方面来看:一、从这次整合的目的上看:1、为改变山西煤炭企业多、小、散、乱的格局现状。

2、为提高资源回收率。

3、为减少矿难发生。

4、为整顿开采秩序,防治腐败。

(目的)二、从这次整合的政策上看:1、要压减现有煤矿60%以上的规模。

2、要拥有先进开采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优势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作为山西煤炭资源大整合的主力军。

3、要借助煤炭资源整合和产业升级改造,在煤炭生产领域重点抓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煤炭回采率。

(措施)三、从这次整合的效果上看:1、一是煤炭产量逐月逐季增长。

2、二是在需求减少的情况下,煤炭行业经济效益保持稳定,对财政的贡献率继续提高;3、三是煤矿安全生产形式趋稳趋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