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中的心得体会篇一:西片区学习心得体会参加西片区“送教送培”活动学习心得体会教师:刘廷美2016年5月20日5月20日有幸参加镇中心校组织的西片区“送教送培”活动,此次活动虽仅一天的培训,但内容丰富,精彩纷呈。
如黄兴绒老师上的四年级习作指导——心理描写。
她幽默风趣又朴实可亲。
徐华老师知性优雅又严谨踏实,王天琴老师自然挥洒如行云流水,让我在惊叹他们专业研究的精深,文化底蕴的丰厚的同时,深深打动了我的心,使我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同时也让我懂得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多么的匮乏,明白自己与别人的距离有多远,真是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第一节听了徐华老师上的是四年级语文《纪昌学射》一课,《纪昌学射》这则寓言篇幅短小、内容浅显,但人物个性鲜明,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勤学苦练的纪昌。
特别是文章中描写纪昌练眼力的句子,描写生动,突出表现了纪昌的品质。
这部分内容既是故事情节的重点,也是语言表达上的重点,应该说是人文精神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
徐老师的这堂课充分体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理念。
一、干净利索、板块清晰无论是从教学预案还是从课堂呈现上来看,徐老师的课给人的整体印象就是:干净利索、版块清晰。
从谈话导入到整体感知到交流问题,再到复述故事最后到拓展引申,环节之间清晰明了,又不失整体感。
二、凸显“实践”,层层递进文中两次练眼力的目的是不同的,第一次是第二次的基础。
因此,在教学中,徐老师把重点放在了第一次练眼力上,这一点从课堂展现就可见一斑。
徐老师在让学生学习“第一次练眼力”时,是这样展开的:理解“盯”—根据图片了解“梭子”和织布的情形—亲身体验,联系实际,体会品质—追问“纪昌想过放弃吗?”。
就这样层层递进,通过这样的实践和品词活动,重点学习了第一次练眼力的过程,也让学生感悟到了纪昌的品质。
三、尊重多元化感悟新课标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徐老师在让学生理解寓意时,没有以老师的理解来代替学生的感悟。
因此课堂上才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做任何事要坚持,做事要有耐心,不能半途而废??四、注重方法渗透学习课文,不仅仅是学习文章内容,也应该要注重方法的渗透。
徐老师在让学生复述课文时,根据板书让学生观察思考:故事的哪一部分最重要?不用老师告诉,答案在学生的口中就很明朗,那就是过程。
老师顺势渗透方法:在复述故事时重点讲过程,所以一切水到渠成。
徐老师的这堂课亮点多多,在此不在一一陈述。
第二节听了王天琴老师上的是二年级语文《丑小鸭》一、情牵主线。
虽然《丑小鸭》这个故事读过多遍,但听完了这堂课,我的心也被深深打动。
我认为这就是老师这堂课的出色之处。
情境导入吸引着每一个孩子,丑小鸭的可怜牵动着每一个孩子,变成天鹅的那份惊喜感染着每一个孩子,我相信丑小鸭的那份坚强也会同样激励每一个孩子。
二、以读为把握语文课堂的主题活动“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基本途径,是语文课堂的主题活动。
在本课的教学中,王老师始终牢牢把握“让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读”这条主线组织教学——自由朗读、范读、分组读、指读、赛读等,从初读到细读,再到总结性熟读,给予学生读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让学生在情景中朗读,指导学生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
并且每一次的读都是有目的的读,采用“引导法”,设置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紧扣作者的思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领悟课文的思想内容。
基本做到“以读促讲”,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
同时,教师不忘向大家介绍安徒生及他的作品,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夯实基础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语文新课标再三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引导学生加强语言积累、加强感悟。
例如:在学习生字词时,教师抓住“暖烘烘”一词,让学生积累ABB式词语,抓住“讨厌”一词,训练学生找反义词;在学文的时候,王老师也没有放弃对说话和写话的训练。
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读文和写话的方法,同时也更好的把握课文内容,为课文的感情朗读,为今后的作文都做好铺垫。
第三节听了袁兴绒老师上的四年级语文心理描写——习作指导。
袁老师的课真让我大饱眼福。
这节课,袁老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她由图导入,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中注重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岁文识字,开动脑筋”活动也是这堂课的一大亮点。
在本堂课中,袁老师整堂课都以“图文为重点”创设情境,了中学的方法,让我受益匪浅。
总之,这次培训学习,我收获多,感触多,在看到自己的不足之时,也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更希望以后多一些这样的学习机会聆听名师专家的指点。
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来拓展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让自己走上专业化成长之路,投身于教学改革的洪流。
篇二:学习西方哲学史心得体会学习《西方哲学史》心得体会班级:研究生一班姓名:杨海源学号: 11440013课程班级:西方哲学史②班学习《西方哲学史》心得体会在有限的这一学期时间选修完了这门课程,但让我说学到了、精通了多少相关课程理论知识,我觉得思维还是停留在一种印象的脚步,因为我觉得西方哲学史的确是一门伟大的学科、很深奥。
尤其是对于我一个东方文化背景下长大,又信仰佛教的我,有时更加有点难以理解西方的观点。
哲学就是对世界和人的根本问题的无穷追问、终极思考。
它的特点是大而深、但并非无当,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因为太复杂,我们不会去深究,但哲学家却专门思考这些不可深究的问题。
西方哲学史是西方哲学家的思想冒险,学习西方哲学史就是跟随西方大哲去经历思想的探险,在这种探险中了解当时人们对许多重大问题的思考,从而获取智慧,提升思想水平,开拓智力空间,挑战传统观念,颠覆陈腐价值。
所以我认为学习这门课有利于我们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帮助我们每个人树立历史感和批判精神的最佳途径,是引导我们解决人生意义等重大问题的最理想的向导。
以下,我就结合自己在学习过中的认识,谈几点学习《西方哲学史》这门课后的体会。
一.生命的意义这个古老的问题难倒了历史上的伟大思想家。
曾有位作家轻松而又激情的做出了回答:“找出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放手去做”。
我们很多人很多时候,都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要来到这世上?我们的人生目标是什么?而他给了我们这个一直存在最大争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实现自己的理解才是生命的意义。
很多次,我也这样问自己,我为什么活着?为了什么,我活着?人为什么要活着?我又为什么在这个险恶的世界,诱惑的世界里苦苦挣扎,越想弄清楚就越糊涂,人世间有许多事情是我们所不明白的。
这个世界有太多人被生活的重担压得透不过气来,我也不例外,花半辈子时间读书,忙来忙去就是为了柴米油盐、吃喝拉撒,这样的生活不痛苦吗?有些人生来就富贵,不愁吃穿,过着奢侈放荡的生活,大四挥霍与灯红酒绿之间,这样的生活又有何意思?我们佛教中说人的一生便是一个轮回,但也仅仅是一个轮回罢了。
每次想到这句话时却总是有一种莫名的悸动。
人的生命是否会有下一轮回?或许没有人知道,我们所能知道的不过是这一世的轮回,“寄浮游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们的生命似乎太过渺小,似乎尚没来得及折射出太阳似得光芒,便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们的一生的确是太短暂了,但是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在短暂的生命里我们的意义在哪里?生命止于何处,人该如何对待自己有限的一生?生命对于每一个人都是最可贵的,更有人说,生命的确宝贵,但最宝贵的是对理想的追求和热爱,人的生命的长短可以用时间来衡量,但对信念的执着和奋斗精神是人世间任何测量单位都无法计算的。
当你明白人们活着的信念,多半是为了得到赞美,获得更多人的承认;当你发现你所承担的角色有高低之分时,你要快乐、勇敢、自珍,不要因为职业的低微而轻放自己,不要因为些微的不如意而自卑自弃,更不要因生活中出现的某种小插曲而暗淡生命。
你要怀有健康而珍惜的目光善待自己的生命,你应该用自己的热情去维护、浇灌自己的生命之花。
只有抱着一颗常人的平常之心追寻你的梦想,去你想去的地方,做一个你想做的人,因为生命只有一次,只有一次机会去做你所想做的事。
生命才会更有意义。
而不是平庸地度过一生,用名利腐蚀纯洁的灵魂。
这便是轮回的意义,也是生命的价值。
二.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方法、思辨、习惯首先,我们是走运的,这个学期同时兼修《中国思想史》和《西方哲学史》,这样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背景来了解中西方思想的发展规律和学科特点。
学习《西方政哲学史》相对于《中国思想史》来说要有难度,不容易想明白、弄清楚。
西方哲学思想理论中那些抽象的概念和主张给我的感觉好像是应了我大学哲学老师第一堂课说的那句话,哲学是“悬在空中的大思想、大智慧”。
当时我都不知道那些理论是从何而来的,而且有时候那些思想的译文都会让我难以理解。
我想自己是缺失了对于西方思想产生的全面了解。
因此我很好的利用了这次机会,对比性的学习这两门课程,寻找他们的共性,个性。
它们的历史背景的差异,对这些思想有贡献人物及背景的了解,这可以从另一种角度加深我对政治思想产生和发展的理解,同时开阔我的眼界,启发我去思考。
所以努力学习重要,但方法更为重要。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西方哲学思想提倡的冒险,挑战传统,颠覆陈腐价值,要有批判精神的观念。
与国外观念不一样的是我们中国学生传统的学习观念是老师教我什么我就学什么,书本怎样说我就怎样学,过分依赖教师和书本,在学习中提出问题的学生是极少一部分。
这必将是我们的学习的最大弊端,也是走向未来,走向成功的绊脚石,我记得我毕业后工作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工作和学校学的没有太多直接关系。
觉得学习是为了在工作中面对困难、挑战时提供给我们一个信心、方法、理智、走捷径的工具。
但完全不是大学复制版的,你必须参与工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成为你自己的东西、才能为你有所用。
你才能创新并超越自我,所以你就要学会在探索中学习,学会思考与辩证。
有一次在网上浏览博客时无意间看到这样一句话:“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而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就决定了命运”。
所以我觉得会学习要有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用任何人的督促、监督、不需任何外在力量的约束的一种自在、自觉、并能持之以恒的甚至终其一生都能维持下去的一种学习行为。
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坚持下去,是足以让人终身受用的。
判断一种学习习惯好与不好的标准,主要看这种学习行为给个人带来的学习效果,毕竟每个有所不同。
通过这种或那种学习行为是否使你获得所期望获得的知识、信息、学问、和技能等等,并且是否能把所获得的东西转化为能力,这种能力的应用最终将决定你的性格,决定你的命运。
三. 结语篇三:西南大学学习心得体会赴西南大学心理学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体会都江镇羊福社区羊福族学校罗申燕近年来,随着青少年自残、犯罪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了很大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