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课程目标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阅读图文资料,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判断某一点的海拔,计算两地
间的相对高度。

2. 对照山地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

4.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和山峰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并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2.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难点】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动手演示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实践感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游戏一比个子
快速组织活动。

探究新知:
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我们每个人都有高矮之分,地球上各点也有高低之分,怎么给它们比个子呢?
1、探讨主题:海拔和相对高度
(1)什么是海拔?
(2)什么是相对高度?
(3)与比个子有什么相似之处?
海拔相当于每个人的身高,相对高度相当于两个人的身高差值。

比个子存在公不公平,要求站在同一水平面上。

海拔也有精准的基准面,我国以青岛的多年平均海平面为基准,可以说青岛黄海海平面海拔为零。

2、活学活用:求珠穆朗玛峰和死海的相对高度。

3、归纳总结: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异同。

二、等高线地形图
1、动画演示
2、动手实验:游戏二画土豆
步骤一:分别找出海拔为1cm、2cm、3cm...(虚拟对应100m、200m、300m)的三个点,连接成等高线。

步骤二:沿着等高线切成厚度一致的土豆片。

步骤三:一起画一幅土豆山等高线地形图,体会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

观察探究:
a.等高线是曲线还是直线,是闭合的还是发散的?
b.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是否相等?
c.两条相邻等高线间的海拔高度差是否相等?
d.等高线的疏密与坡的陡缓有什么关系?
通过上面的探究发现,我们很好地完成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a.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判断某一点的海拔,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b.对照山地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c.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

找一找:喜羊羊在哪里?
归纳总结: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特征。

山峰: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鞍部:两座山峰之间平缓的低地。

山脊山谷: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陡坡缓坡:陡坡等高线密集,缓坡等高线稀疏。

观察记忆:
游戏三:指掌山峰
进一步理解掌握山体的不同部位。

通过上面的探究发现,我们很好地完成了第4个学习目标。

d.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和山峰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

学以致用练习巩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