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具制造工艺习题及答案

模具制造工艺习题及答案

综合习题一(一)填空题1.铣床在中、小型模具零件的加工中应用广泛,常用的铣床有、、和。

2.模具零件加工中最常用的平面磨削方法是。

3.外圆磨削时的运动有、、。

4.铰刀的种类很多,从铰刀形状来分有、。

5.研磨余量一般为。

6.采用专用工具进行成型磨削的基本方法有、。

7.目前在模具生产中应用的特种加工有、、、等几种方法。

8.在电火花加工中,选择宽脉冲加工可得到、、、、、、等效果。

9.电火花加工的电规准有三个主要的电参数,其分别是、、。

10.在电火花加工中,电极材料的种类很多,但最常用的电极材料有和两种。

11.采用手工进行电火花线切割编程时,一般可选择作为坐标轴。

12.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时,工件的装夹一般采用、、和方法,切割前电极丝的坐标位置常用法和法进行调整。

(二) 判断题1.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时,工件应接脉冲电源正极。

( )2.采用粗规准对工件进行电火花加工时,工件应接脉冲电源正极。

( )3.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是在模具工作零件(如凸模、凹模)淬火前进行的。

( )4.电火花加工机床中的自动进给调节系统的作用是控制工作台稳定进给。

( )5.电火花加工就是利用电弧放电产生的热量加工工件。

( ) 6.电火花加工时,工具电极的角损耗一般要大于边损耗,而边损耗要大于端面损耗。

( )7.电火花加工时,若工具电极的材料热学常数数值大,则其损耗也大。

( )8.数控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机床控制工作台进给的脉冲当量是0.001 mm脉冲。

( )9.采用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精度高的模具时,工件材料应选用合金工具钢。

( )10.在电火花加工时,所用的脉冲电源应为单向、直流脉冲电源。

( )11.在电火花加工中,电极材料的种类很多,但最常用的加工模具型腔的电极材料有钢和石墨。

( )12.在电火花加工中,粗加工时工具电极的相对损耗小于精加工时工具电极的相对损耗。

( )13.电火花加工机床中位于主轴头下方的平动头可用于调节工件的圆周平动量。

( )14.电火花加工所使用的工作液仅用于冷却和排屑。

( ) 15.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机床能加工的最大的圆弧半径是不受到工作台行程限制的。

( )16.采用工件做轨迹运动磨削法对异形凸模进行成型磨削,被磨削表面的尺寸是通过比较测量法进行测量的。

( )17.坐标镗床和坐标磨床属于高精度的切削加工机床。

( )18.电铸成型时,母模接直流电源正极。

( )(三) 单项选择题1.电火花加工模具型腔时常用的电极材料是( )。

A.钢 B.铸铁 C.石墨 D.钼2.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常用的电极材料是( )。

A.钨 B.铜钨合金 C.石墨 D.钼3.电火花加工常用的工作液是( )。

A.自来水 B.柴油 C.煤油 D.机油4.适合电铸的材料是( ) 。

A.钢 B.镍 C.铬 D.铝5.模具制造中应用最广的特种加工方法是( ) 。

A.电火花线切割 B.电火花加工C.超声加工 D.冷挤压6.导致电火花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大的主要因素是( )A.单个脉冲能量大 B.脉冲宽度大C.工件材料硬 D.脉冲间隔大7.经平面磨削后的模具零件,其表面粗糙度Ra能达到( )A.0.1 µ m B.0.4 µm C.1.6 µm D.3.2 µm8.铰孔余量一般取( ) 。

A.0.01~0.05 mm B.0.1~0.5 mmC.0.3~0.5 mm D.0.1~0.3 mm(四) 简答题1.为什么对模板的平面进行精磨时要采用周磨法?2.试述钻孔时应掌握的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

3.在模具的装配中使用复钻法时,必须注意哪几个要点?4.试述铰圆锥孔时应注意的问题。

5.采用成型磨削方法加工时,对模具的结构有哪些具体要求?6.什么叫极性效应?在电火花加工时选择极性效应的原则是什么?7.试述在电火花加工时选择电规准的原则。

8.采用电火花加工型腔一般有哪几种方法?其操作方法是怎样的?9.试述模具型腔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前模坯的基本准备工序。

10.电铸型腔工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主要用于什么类型零件的加工?(五) 计算题1.用麻花钻钻孔,已知钻床的转速为200 r/min,麻花钻 1 min进给了 4 mm,请问此时进给量为多少?2.在45钢上攻M16的螺纹,计算攻螺纹前的底孔直径为多少?3.在铸铁上攻M12的螺纹,计算攻螺纹前的底孔直径为多少?4.在某模具零件上攻M16的螺纹,图样上要求螺纹长度为25 mm,试问钻底孔时钻孔深度应为多少?5.用正弦精密平口钳装夹滑块精铣15度斜面。

已知正弦精密平口钳回转中心到垫量块面的高度为150 mm,夹具两圆柱中心距离为100 mm,圆柱的直径为30 mm。

试问需垫上的量块厚度为多少?综合习题二(二)填空题1.塑料模成型零件的制造过程一般分为、、和以及等基本过程。

2.塑料模成型零件在选择机床的加工顺序时,应遵循、、、、和的选择原则。

3.塑料模成型零件的加工除了使用通用机床外,更多的是采用机床加工和技术。

4.复位杆的长度对一般成型模而言,应比分型面高出,确保。

装配完毕,还必须检查推出机构是否、,必要时可对复位杆和弹簧、沉孔等进行调整,复位杆台肩末端也应打上。

5.在放电加工盲孔时,由于电极尖端棱线部的放电损耗,底面的壁角同样容易加工成状,所以在与盲孔有装配关系的镶件处,也应使用修正工具修配成状。

6.为了消除上一轮的研磨痕迹,本轮操作时应与前一轮研磨痕成方向进行,不可采用随意方向进行操作。

7.在进行塑料模装配前,应根据所装配模具的不同特点,搞清楚模具的、及,掌握模具零件的和各个零件的以及零件是否已具备了装配的条件等。

8.加工推杆孔时,在推杆工作端的有效长度内,推杆孔直径应与推杆直径保持 mm的间隙,其余部分则可有 mm的间隙。

9.动、定模分型面对合时,不要贴得太松或太紧,太松易使塑料制件产生;太紧容易导致成型零件的分型面和。

10.由于塑料制件的内外部形状主要是由型腔和型芯直接成型的,对型腔、型芯加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塑料制件的及,所以型腔、型芯是制造塑料模具中重要和关键的零件。

(二) 判断题1.模板基准是定模型腔和动模型芯安装的基准,装配人员必须根据动、定模板的基准对型腔和型芯进行装配,并以此基准来核对型腔或型芯的尺寸,无需考虑型腔或型芯的设计基准和加工时采用的定位基准。

( )2.分型面对合时,只要合紧就行,不要合得过紧,过紧往往会引起分型面变形和压伤甚至崩裂。

( )3.对成型有相互配合关系的成型件的模具,则应将成型包容件的型芯尺寸加工在上偏差,而将成型被包容件的型腔尺寸加工在下偏差,这样有利于模具在以后的修理中有余量可研磨修正。

( )4.在塑料模装配时,只要被装配的型芯、型腔经测量都符合图样的要求,装配人员就可以将这些型芯、型腔按装配关系正确装配完毕,即可进行正常的试模作业。

( )5.粗加工后的型腔或型芯一般不需要对其形状和尺寸进行检验。

( ) 6.当装配导柱和导套时,导柱的长度至少要保证在型腔和型芯即将对合时导柱首先进入导套内。

( )7.塑料成型模具的一些重要成型件,在各精加工工序之间或送装配场所装配转移时,为防止角部出现撞击痕或表面出现塌角,应在零部件上贴上黏性胶布。

( )8.对尺寸精度要求较高的塑料制品,其尺寸精度主要取决于成型零件的尺寸精度,所以模具成型件的尺寸精度必须加以保证,而有些结构零件如拉板、拉杆、导柱、导套等定位装置的尺寸精度则相对可以放宽。

( )9.塑料模的保养极为重要,保养的实质是指制品批量订单生产结束时,应对该塑料模进行必要的分解,然后对各个零件进行清洗和吹干,最后必须按装配要求进行装配并喷洒防锈剂。

( )10.在塑料模装配过程中,为了有效地检验动、定模分型面之间的对合状况,应尽量使用红丹粉和油脂调合剂并均匀而薄薄地涂在各部的配合面处,以检验分型面配合状况是否良好,从而防止不必要的溢边产生。

( )11.塑料模试模调试或批量生产要停机时,为了使注射机锁模系统和模具都处于卸负荷状态,应使模具处于部分导柱留在导套内的开启状态。

( )12.型腔或型芯在粗加工工序中,一般可将最大内、外形尺寸单面留0。

1~0.3 mm加工余量,以防止在热处理后产生变形而精加工加工不出。

( )(三) 单项选择题1.装配时用来确定模具零件在模具中位置所使用的基准为 ( )。

A。

定位基准 B.测量基准 C.装配基准 D。

工序基准2。

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的经济加工精度通常在( )mm之间。

A.0.001~0.005 B.0.005~0.01 C.0.0l~0.015 D。

0.05~0.13.塑料模在最后研磨、抛光型腔内侧四周表面时,研磨抛光的纹路应与脱模方向( )A。

平行 B.垂直 C。

成一定的角度 D。

没有特殊要求4。

在装配新塑料成型模或成型模试模中推杆均已折断时,在无法测量推杆长度L 时,可通过模具装配关系来确定推杆的长度(2-1),下列答案中应选择 ( )图2-1 推杆长度的确定A.L = [(②+③+④)一(⑤+⑥)+H]+0.02~0.05 mmB.L = [(②+③+①)一(②+⑥)+H]+0.02~0.05 mmC.L = [(②+③+④)一(①+⑥)+H]+0.02~0.10 mmD.L = [(①+③+④)+H]+0.02~0.05 mm5。

对一般塑料成型模而言,模具中复位杆复位至终点位置时,其端面相对于分型面应( )。

A。

高0.02~0.03 mm B。

低0.05~0.1 mmC.高0.05~0.1 mm D。

高低一样6。

型腔或型芯一旦转入精加工加工工序时,为能顺利达到零件规定的形状和尺寸精度及表面粗糙度,必须在精加工工序之前事先明确诸如( )等相关工艺事项。

A.装夹方法和定位、测量基准面以及由何人或在何台机床上加工B。

决定零件毛坯件的形状和尺寸C。

决定精加工前的热处理引起的变形所必需的加工余量D。

加工成本和交货时间7.精磨后的模具加工零件,通常其表面粗糙度Ra能达到( )A.0.1µm B.0.4µm C.1.6 µm D.3.2 µm8.塑料模在试模或批量生产时,时常发现推杆被折断的现象,其产生故障的原因之一是( )A.推杆过多B.推杆太细(Φ0.6~Φ2 mm)C.推杆表面没有加油D.推杆孔加工的直线度较差,孔内太粗糙9.通常对于生产透明塑料制品的凹模型腔或型芯而言,往往在研磨、抛光时,要求凹模型腔与型芯表面粗糙度的关系是( )A.凹模型腔比型芯表面粗糙度值小B.型芯比凹模型腔表面粗糙度值小C.凹模型腔与型芯相同,表面粗糙度值大D.凹模型腔与型芯相同,表面粗糙度值小10.如图2-2所示为镶拼式型芯结构的镶拼关系图。

图2-2 镶拼式型芯结构的镶拼关系图Xl—X2一…一X9一X10一(10.00±0.01)mm,为保证各零件和装配后的尺寸公差,应选择 ( )的加工尺寸公差,才能做到既保证每个镶拼件的加工尺寸公差,又保证镶拼件在装配后总的装配尺寸公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