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演讲,百年震撼》为中国教育请命为中国未来疾呼观后感一场演讲百年震撼,“一”与“百”的数字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是继鲁迅之后向国人发出的再次呐喊“救救这些孩子”震耳欲聋,警醒着我们做父母的“别再做伤害孩子的事情”。
当年鲁迅的一篇《狂人日记》一开白话文先河,它向吃人的封建礼教和传统的文化陋习提出了挑战,是一篇声讨教育时弊的战斗檄文,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借狂人之口,发出了“救救这些孩子”的呐喊。
X 现在鲁迅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人们都在感慨再也没有这样一位文笔犀利敢于面对时弊提出呐喊的战士了,而王才贵教授面对教育时弊所发出的呐喊,为中国教育请命为中国未来疾呼,给人们带来了希望。
纵观整场演讲,它诠释了四种观点:
(1)早期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古语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老祖宗留下的至理名言,蕴含着深邃的科学道理。
因为科学早已证明,我们一生学得生存技能90%在5周前就学会了,走,说,听,看,写,做这些基本技能已经学会,以后就是它的提升和拔高。
0-3岁的孩子纯真的像海绵做的白纸,对他所接触的一切,统统全盘吸收,如果这时候给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足够的精神食粮,将来他必将成为智慧型、学习型的人才。
当然这时的教育应侧重于人文思想的熏陶(语言、音乐、美术)(举例)
(2)教育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
关于这一点,对我触动最深的有两句话,第一句“我们赢他们六年,他们赢我们
一辈子”,“六年”对“一辈子”,我们的损失何其估量?这难度
仅仅是教育的失败?难道就没有我们做父母的原因?我们太过注
重孩子的成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太过迫切,谁也不
愿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在给孩子选幼儿园时则往往看
哪个教的文化课多,选学校时往往看哪个办得辅导班全。
本来不堪
重负的孩子再加上父母的殷切希望,就使得我们的孩子过早的步入
成年人的行列,成了未长大的“小大人”,(举例)我们常说“少
年不识愁滋味”可谁知道我们的孩子烦恼何其多?第二句:“科学
是不需要教的,只需适时引导;白话文是不需要教的,只需欣赏学
写作文章”。
这是对当今教育提出的忠告和呐喊。
既然,现实的教
育制度不是我们所左右的,那么要想减少孩子的压力,我们就只有
从小提升他学习的能力,让他也能够应付高难度的数学教材,这就
需要说道本文的第三个观点。
(3)学国学势在必行,是时代所需。
1、一种让数学、科学学得更快更好
的方法,就是增长他的内在的学习能力,如何增长?先培养语文能力,如何培养?听、
读国学经典,直接和圣人对话,可以扩充识字量,提高阅读能力进而提升
理解能力,可锻炼机械记忆力,培养孩子的定性延长注意力的集中
时间,试想,注意力集中了,理解问题速度快了,记东西记得快了、
牢了,再学习课本知识能不轻松自如吗2、在“物欲横流,道德滑
坡”的今天,国民素质亟待提高,时代在召唤一种新思潮的出现,
来教化我们的子民,平复国民的心浮气躁,净化国民的心灵,于是
学国学读经典应运而生。
我们常说社会是个大染缸,要想自己的孩
子不被着色,心智不被迷失,就必须用传统的经典文化,规范她的
举止行为,涵养她的性情、提升她的智慧、开阔她的眼界、增进她的
勇气。
一言以蔽之,就是用古人的智慧引领他的人生轨迹。
3、现在越
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全国各地都掀起学传统文化的热
潮,就连各大电视台也举办各种类型的文化节目,如《中华好诗词》、
《挑战文化名人》、《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
好评如潮,加上近年的语文分值增高,更加说明学国学是明智之举,给
孩子打下文化底蕴,做好今天的储备,一待来年的厚积薄发。
(举例梁
道萍张仲宇孔繁锦)
(4)“教育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既然数理化不需要教,只要年龄适合引导即可,语言、音乐、美术不需要教,只需孩子耳濡目染即可,白话文不
需要教的,只需学写文章即可,而学写文章就是学古人留下的经典文化。
而学经典文化的方法只有六个字“小朋友,跟我读”,这样看来教育当
然是很简单的事。
“小朋友,跟我读”简单的六个字,却蕴含着深刻的内含。
首先,“小朋友”轻轻的一声呼唤,唤醒孩子的心智,提醒孩子的注意,尊重
了孩子的天性,它体现了教师对孩子的尊重、关注、引导。
就像一位圣
人时时对孩子们耳提面命,让学生更加专心诵读经典。
其次,“跟我读”
它遵循了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孩子模仿性学习的认知特点。
大道至简,简单的方法,却能激发出无可低估的能量。
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五千多年的文明,五千多年的经验,五千年的成果。
这样的一个充满智慧的老人,每天都在对着我们谆谆教诲,我们何乐不为呢?
最后谈一下个人看法(1)中国教育的失败?(2)大器晚成的人物(3)学国学真的那么神奇吗?(4)对于孩子不要过分纠结孩子的一些小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