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
C1022陈思
琦
从古至今,中西方政治制度都是不同的。
也正应为这制度的不同,才形成现在中西各个方面的不同。
从古代说起:我国与西方国家都以君权神授来取信于民,得以统治国家。
但是,就中国而言中国式中央集权,有无比黑暗却也有光明的时候。
可西方国家呢,行使的封建分权却导致中世纪的人民长期生活在漫漫黑暗之中。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核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对中国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治、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
遗址文化教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在古希腊罗马。
无论是他满创造的法律制度,还是哲人们的政治智慧,都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古代中国的历史,不过是记载王侯将相们的家族历史,而平民百姓却无足轻重,史书上却从无记载。
而古希腊罗马史却是一部平民追求民主权利的发展史。
这里没有绝对一切的专制君主,更多的只是围绕公民基本权利进行的各种斗争与革命。
君主专制、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贯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始终。
古代中国在向阶级社会过渡中,原始民主荡然无存。
古代民众没有古希腊、罗马公民那种自豪感与主人翁意识,在中国最终确立的是君主专制统治。
而希腊、罗马在城邦国家时代,出现了西方的群体公民的民主,较多地保留了原始民主制残余。
他们采取的是贵族集体领导或全体公民共同掌管国家政权。
中国古代变法争鸣和政治改革都是围绕加强王权专制而展开。
诸子百家为专制王权制造了奠基理论;
中国古代法律,实质是加强君主专制,其内涵是刑罚,惩治百官和众民,以加强王权的威慑,带来的是人权的丧失。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改革大多是在平民与贵族斗争的背景下进行的,内容是巩固和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法律制度是为维护民主制度服务,其内涵是人民权利、保障公民自由与平等的人权。
这种主权在民,法律至上的政治制度是共和国中心价值观念,与中国帝王思想,官本文化是水火不相容的。
从中西古代政治制度的利弊和影响看:中国大一统和儒家正统思想加上专制皇权造就了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安定。
其中专制王权是整合社会的权力中心。
旧中国的每一次朝代更替或走向统一,都是强有力的君王专制维系了帝国的统一与文明的延续。
所以,尽管中国古代有频繁的朝代更替,但文明的继承与发展却一脉相承,从未中断。
而西方的民主政治和法制思想成为了催生人类迈向现代化的动力。
进入近代,西方国家率先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古希腊.罗马的民主共和传统有内在的继承关系和深刻的历史渊源。
延引他人并综上所述总结:古代中国实行人治,一是重视皇权,没有民主人权可言。
皇权对臣民施以严刑酷法,以强制百姓遵规守矩;二是中国重视家庭伦理纲常,家庭是皇权最坚实的社会支柱,严格受到血缘礼仪规范的限制。
上有皇权,下有家庭,所以奖赏与治罪往往涉及家庭。
古代西方实行法治,一是重视人权,人权自由受法律保护;二是西方伦理推崇个人主义与功利主义,对家庭与乡土观念相对淡泊。
所以政敌制裁相对宽容,不涉及家庭。
当代中西方政治制度仍是不同。
西方的政治体制不讳言利益,它认为人都是自私的,当民众把权利交给政府的时候,政府的人拥有了无尚权力,作恶可能性极大。
所以西方的政治体制设计时,是采取分权制衡,利益驱动。
利益驱动是个好机制
政党为自己利益,要尽量讨好人民,尽量以民众认可的方式贬低对手。
通过贬低对手,使政敌在全民选举中落败。
自己上台后,当然会得到很多利益。
这种利益驱动的最大好处,就是使得各种力量之间的监督始终保证一种较为恒久的内在动力。
而且敌手为了找出对方的毛病而不惜使出浑身解数。
可以说,这种利益驱动下的监督是比较彻底的。
而民众正是在这种彻底的监督下,看清了站在台上被对方剥得精光的各个候选人。
可以较为放心地投下自己的一票。
这种机制的弊端就是,政敌之间为了攻讦对方,不惜采用下三烂的手法,造谣生事,无中生有,中伤对方。
使得政坛上乌烟瘴气,难有宁日。
候选人们基本是没有几个好苹果。
而且这种分权制衡,利益驱动的机制,很容易造成内耗。
使国内各派政治势力的斗争,而削弱国家的决策效率。
另外,这种体制,由于采取的直选和普选,对选民的素质要求相对较高。
如果,选民们很容易被一箱苹果或两包烟就收买了,那所谓人民选出的权力机构实际上是有钱人选出来的。
我们民国初期的贿选可谓见一斑。
西方选择这套体制,与其历史和文化有深厚关联。
因为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