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模拟试卷(二)(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我国某景区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甲地的海拔高度可能为( )A.415 m B.465 m C.515 m D.5 65 m2.若图中急流段的河流落差达30 m,则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约为( ) A.200 m B.230 m C.270 m D .300 m3.某日一登山旅行者到达甲地,其观察到的现象可信的是( ) A.急流段的漂流者向西漂去B.发现山顶处悬崖峭壁林立C.发现丙所在位置地势最低D.可看到丁处湖畔游人戏水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该图等高距为50 m,甲地位于陡崖上方,据等高线数值递变规律,可知甲附近等高线为550 m,则甲地海拔为(550 m,600 m),故选D。
第2题,根据上题结论,可知甲地海拔为(550 m,600 m),乙地位于350 m和300 m等高线之间,考虑到图中急流段的河流落差达30 m,可知乙地的海拔范围为(300 m,320 m),则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约为(230 m,300 m),故C正确。
第3题,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据指向标可以判断,河流急流段流向为自东向西;山顶处没有悬崖,悬崖是位于观察者的下方;根据等值线的判读,最低处位于湖泊,故丙所在位置地势不是最低的;甲、丁之间有一凸形坡,不能通视,看不到丁处湖畔游人戏水。
答案采用物理覆盖技术来抑制平原水库的无效蒸发,可节约更多的水资源。
下图为我国某地常年有水的水库观测数据,其中12月至次年3月时间段蒸发量极小,观测困难。
据此完成4~6题。
4.我国最需要推广该物理覆盖技术的地区是(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三角洲D.珠江三角洲5.12月至次年3月时间段蒸发量极小的原因可能是( )A.水面结冰B.风速增大C.水质变差D.水库干涸6.采用物理覆盖技术后,水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降低库区大气湿度B.库区气温日较差增大C.库区云雾天气减少D.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解析第4题,采用物理覆盖技术来抑制平原水库的无效蒸发,可节约更多的水资源,则我国水资源短缺最严重的华北地区最需要推广该技术。
第5题,根据图中信息,在11月份,有无覆盖条件下月蒸发量都明显降低了,说明气温降低,蒸发量也随之减少,所以12月至次年3月时间段蒸发量极小的原因是气温降低致水面结冰,因而蒸发量极小。
第6题,采用物理覆盖后,蒸发量减少,库区水汽减少,云雾天气减少,大气湿度降低,气温日较差增大;物理覆盖后,水库中的氧气减少,不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
答案大约3 000年前,秘鲁山区的农民采用一种培高田地农业技术(如下图),科学家发现用这种方法种植当地作物的产量是现代种植方式的三倍。
这种培高田地的主要费用来自挖去渠道和培高田地的费用。
在种植作物的时候,人们可以在渠道里充水,这样渠道里的水在干旱期可以用来灌溉,白天可以吸收太阳光的热量储存起来,晚上再释放出来,避免作物在冬季等季节受到霜冻的危害;另外,渠道里还可以养鱼,也可以容纳家畜的排泄物,因此渠道沉积物里含有丰富的氮肥,可以为作物提供肥料。
据此回答7~9题。
7.下列关于秘鲁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多分布在平原地区B.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年份沿海地区降水量减少C.受寒流影响,多雾少雨D.山区垂直自然带谱复杂8.图中水渠在夏季的主要作用有( )①灌溉②排水③防霜冻④水运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9.与采用现代的化肥和机械化的现代种植方式相比,培高田地农业的优势是( )A.商品率高B.生产规模大C.专业化水平高D.生产成本低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秘鲁城市在山区高原上分布较多,在平原地区分布较少;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年份,秘鲁寒流流经海区水温异常升高,沿海地区降水量增多;受秘鲁寒流的影响,秘鲁寒流沿岸地区多雾少雨,但不是秘鲁整个国家的情况,位于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由于境内的安第斯山海拔高,纬度低,所以山区垂直自然带谱复杂。
第8题,结合题干的提示,同时注意审题,“水渠在夏季的主要作用”,故可推断出水渠在夏季的主要作用是灌溉和排水;防霜冻主要体现在冬季;水渠水位浅,不适合水运。
第9题,根据题干的提示“这种培高田地的主要费用来自挖去渠道和培高田地的费用”,所以与采用现代的化肥和机械化的现代种植方式相比,培高田地农业的优势是生产成本低。
答案下图为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65岁及以上的为老龄人口。
读图完成10~11题。
10.上海市新增户籍老龄人口数高峰将出现在( )A.2015~2020年B.2020~2025年C.2025~2030年D.2030~2035年11.由图可知,上海市流动人口处在( )A.劳动力个体流动阶段B.老人跟着孩子流动阶段C.夫妻带着孩子流动阶段D.农村流动人口回流阶段解析第10题,注意区分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上图是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年龄结构,新增户籍老龄人口数高峰是刚好进入老龄人口数达到最大值,图中上海户籍人口50~54岁年龄段人口最多,当这个年龄段人口进入老龄人口时,即上海市新增户籍老龄人口数达到高峰,2010年的50~54岁人口过10~15年后,都进入老龄人口阶段,所以在2020~2025年上海市新增户籍老龄人口数达到高峰。
第11题,根据图中外来人口男女最多的年龄段是20~29岁,同时对应0~4岁年龄段小孩也多,说明上海市流动人口也是以夫妻带着孩子流动为主,而不是劳动力个体流动;由图可知,老人流动人口数较小;根据现阶段我国城市化情况可知,农村流动人口没有出现回流。
答案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3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2、4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2分)材料受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正遭受百年来最严重的旱情。
2016年3月23日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五国领导人出席了以“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为主题的第一次澜湄合作会议。
会议确定了现阶段澜湄合作将互联互通、产能合作、跨境经济合作、水资源合作、农业和减贫合作作为五个优先推进方向。
澜沧江—湄公河是流经六国的国际性河流,被称为“东方的多瑙河”。
下图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图。
(1)分析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遭受百年来最严重旱情的原因。
(6分)(2)评价“澜沧江—湄公河”的航运条件。
(8分)(3)指出图中农业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并简述其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4分)(4)作为国际性河流,澜沧江—湄公河应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该流域的水能(4分)解析第(1)题,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受百年来最严重旱情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两个方面来分析,同时考虑澜沧江—湄公河是国际性河流的特点,越南与中国水资源利用之间关系来分析。
第(2)题,注意审题,评价条件,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
在结合航运的区位条件从河流的流程、水量、流速和市场等方面具体分析。
第(3)题,图示区域为中南半岛,图中农业区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
季风水田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包括劳动力、种植历史和经验、市场需求等。
第(4)题,湄公河(中国境内段称澜沧江)是亚洲一条重要的国际性河流,水能开发需要协调上中下游之间的关系,所以开发水能资源应该本着互惠原则,全流域各国积极合作,统筹兼顾,共同开发;既要开发水能,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
答案(1)越南春季降水很少,气温回升快,蒸发量较大,处于旱季;受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加剧了越南春季的干旱程度;越南春季农作物在生长期间需水量大,工业生产和居民需水量也较大;我国云南省在湄公河的上游地区,建设水电站蓄积了一定的水量等。
(3点即可)(2)优势:流程长,中下游水量大,流经平原区,水流平缓,无冰期;国际性河流,流域内人口众多,航运需求量大。
劣势:上游流经山区,沿线激流险滩多,航道复杂;季风气候,流量变化大,地区不稳定,安全性较差。
(3)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
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居民喜食稻米,市场需求量大。
(4)本着互惠原则,全流域各国积极合作,统筹兼顾,共同开发;既要开发水能,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4分)2016年5月1日,拉萨“秀色才纳”国家AAA景区净土健康产业园“五一”正式揭牌。
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面积约12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317万人。
近年来,凭借纯天然环境和无污染草原、耕地与水土等优势,西藏提出以高原有机农牧业为基础,以先进技术改进和提升传统产业为重点,开发高原有机健康食品、高原有机生命产品、高原保健药品、心灵休闲旅游产业等融合一、二、三产业的“净土”健康产业发展思路。
下图为青藏地区图。
(1)指出“净土”健康产业的特征。
(4分)(2)简述“净土”健康产业包括的主要部门。
(6分)(3)简述西藏发展“净土”健康产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6分)(4)分析发展“净土”健康产业对西藏地区发展的有利影响。
(8分)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提示,“净土”健康产业对环境破坏小、污染少,产品安全、优质,产品附加值较高。
第(2)题,根据材料提示“西藏提出以高原有机农牧业为基础,以先进技术改进和提升传统产业为重点,开发高原有机健康食品、高原有机生命产品、高原保健药品、心灵休闲旅游产业等融合一、二、三产业的‘净土’健康产业发展思路”可知,“净土”健康产业包括的主要部门是第一产业有机农牧业,第二产业有机健康食品、保健药品等加工业,第三产业休闲旅游业。
第(3)题,材料中提到,近年来,凭借纯天然环境和无污染草原、耕地与水土等优势,发展“净土”健康产业,所以西藏发展“净土”健康产业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包括环境、水源、空气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第(4)根据第(2)题的结论,“净土”健康产业包括一、二、三产业部门,故发展“净土”健康产业会促进西藏的工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也有利于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
答案(1)对环境破坏小、污染少;产品安全、优质;产品附加值较高(经济效益高)。
(2)第一产业:有机农牧业;第二产业:有机健康食品、保健药品等加工业;第三产业:休闲旅游业。
(3)高原环境质量好,水源洁净、空气清新;动植物种类丰富独特。
(4)促进西藏的工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农牧民收入;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有利于保护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