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警惕行政单位在下属事业单位列支费用

警惕行政单位在下属事业单位列支费用

警惕行政单位在下属事业单位列支费用
近期,我们在对部分中央驻赣基层预算单位开展预算、资产、财务监管时发现,有些预算单位通过下属事业单位列支各项费用,其中包括人员经费、“三公经费”等,形式多样,数额巨大,性质恶劣,值得警惕。

一是通过“其他应付款”、“暂存款”等往来科目,将下属事业单位的资金转到机关,并直接在往来科目列收列支,用以弥补机关行政经费不足。

比如,将下属事业单位的修购基金转到机关用于购买干部交流用房;将下属单位的事业收支结余转入机关用于发放津补贴.
二是直接在下属事业单位列支机关各项费用。

比如,在事业单位交通费科目中列支机关通勤车的租车费用;在办公费科目中列支机关办公用品和劳保用品;在招待费科目中列支机关招待费用;在人员经费科目中列支机关人员的综合治理奖;在出国费科目中列支机关人员出国费用等。

三是将本单位国有资产委托下属服务中心出租,或者直接将国有资产划拨给下属单位,将租金收入沉淀在下属单位,作为机关不合理开支的“蓄水池”。

比如,有的行政单位将国有资产委托下属服务中心负责出租经营,收到的出租收入存放在服务中心,没有上缴;有的单位在房屋出租时与承租户签订两份协议,约定承租方除了缴纳租金外,还要缴纳管理费,且管理费收入明显大于房租收入,然后将房租收入上缴中央财政专户,而管理费收入做服务中心的事业收入,变相的截留国有资产出租收入。

通过种种手段将资产出租收入“沉淀”在下属单位,作为机关一些不便出账的开支的“蓄水池”,随用随取。

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导致部门预算收支的不真实、不完整,而且不利于预算单位各年度数据的对比,无法对预算资金的绩效进行全面评估,同时也容易造成下属单位内控制度失效,会计信息质量失真,最关键的是导致了部分中央基层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混乱,极易出现一些违规违纪的问题,并滋生腐败。

针对这些现象,为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为综合财政监管工作重点,建议继续加强对中央基层预算单位的财政监管,加大检查力度,并对其结余、结转资金进行清理,尤其是要对一些往来账务进行清理,同时专员办应加强对中央基层预算单位预决算编制的管理,通过提前介入,促进综合财政监管和预算安排的有机结合,推动中央基层预算单位增强财政财务管理意识,健全内部管理机制,严格预算执行和管理,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的同时切实提高综合财政监管的威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