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治疗青光眼的方法

中医治疗青光眼的方法

中医治疗青光眼的方法
青光眼在中医属五风内障范畴,即绿风内障,类似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青风内障,类
似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黄风内障,类似于绝对期青光眼;黑风内障,亦类似于闭角型
青光眼;乌风内障,类似于开角型青光眼或继发性青光眼。

中医的许多文献对五风内障的病因,病机及辩证论治有全面的论述。

目前中医治疗青光眼
大致有四法:内治法,外治法,针灸法,和中西医结合疗法。

内治法:强调辩证论治。

如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属肝胆火炽、风火攻目者,应清热泻火,
凉肝熄风;属痰火动风,上阻清窍者,宜降火逐痰,平肝熄风;属肝郁气滞,气火上逆者,予清热疏肝,降逆和胃等。

开角型青光眼,属气郁化火者,应清热疏肝;属肝热生风者,
宜清肝熄风;属痰火升扰者,予清热祛痰,和胃降逆等。

绝对期青光眼,属肝热风盛者,
应清热平肝熄风;属阴虚风动者,予滋阴柔肝熄风等。

通过中药治疗,可显著减轻临床症状,部分病人可得救治。

外治法:①丁公藤碱Ⅱ滴眼液:可缩瞳降压,疗效与匹罗卡品相似。

②槟榔碱滴眼液:也
有一定缩瞳降压作用。

针灸法:针灸对于青光眼,尤其是急性发作时,有显著止痛效果和一定程度的降眼压作用,与其它疗法合用时还可产生协同作用,对于中晚期青光眼,则可提高视功能。

因此,针灸
法可作为青光眼综合征治疗方法之一。

中西医结合疗法:用西药控制眼压后,用中药复方或单味药口服,中药提取液静注等,以
活血化瘀,健脾利水之法,以获取改善青光眼视盘血供,利尿减少房水生成或促进视神经
细胞代谢等功效,达到协同治疗作用,优于单用西药。

关于青光眼,慢性单纯性青光眼中药方剂的原因,关于青光眼,慢性单纯性青光眼中药方剂的
相关知识。

中医方剂(一)【辨证】痰火郁结,邪热内侵。

【治法】清痰泻火,祛邪逐瘀。

【方名】清痰利水汤。

【组成】黑元参24克,半夏12克,吴茱萸6克,广陈皮6克,胆星10克,泽泻10克,
防己10克,石苇10克,黄连6克,柴胡10克,川芎10克,升麻10克,藁本10克,甘
草3克,代赭石21克(为引)。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路际
平方。

中医方剂(二)【辨证】肝胆风火。

【治法】平肝清热。

【方名】羚羊菊花饮。

【组成】羚羊角3克,菊花20克,草决明25克,五味子15克。

【用法】水煎,频频代茶饮。

【出处】齐强方
青光眼是一种以眼压增高为特征的眼病。

世界上约20%的盲人为青光眼所致。

至今病因
不十分清楚。

青光眼种类很多,主要可归纳为急性充血性和慢性单纯性青光眼两大类。


性充血性青光眼发病急。

有剧烈眼痛和偏头痛(患侧)或全头痛,视力急骤下降,恶心甚
至呕吐。

看灯光或月亮时有一红彩圈。

患眼充血发红,角膜失去正常的透明性和光泽、变
成混浊和发雾。

瞳孔明显散大而呈现一种青绿色反光。

眼球坚硬如石。

眼压可高达50~
60毫米汞柱或更高。

一般发作数日可缓解,但视力已受到影响,如反复发作,可致完全
失明。

但也有少数病人发作一次就失明。

因此对急性青光眼发作,必须采取积极抢救措施,甚至争分夺秒,千万不能耽误。

慢性青光眼发病缓慢,症状不剧烈,加上休息和睡眠之后往往又会得到缓解,所以不少病
人常常把它当作一种年老、体弱和疲劳后的正常现象。

青光眼只要能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治法] :清热疏肝,滋阴养血,补肝肾
柴胡12 夏枯草12 白芍15 薄荷9 石决明30 当归6 法夏12 枸杞子15 淮山15 菟丝子12 玉竹12 车前子12 生牡蛎3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