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专题22 农业区位和农业地域类型知识梳理
专题22 农业区位和农业地域类型知识梳理
盐碱地改造(井排井灌) 改造地形— 梯田、平地
农业区位因素总结
光照 热量
水分 温差
气候 地形 水源 土壤
主导因素
社
自 然 因
显著 影响
农业区 位因素
会 经 济 因
素
素
具体 表现
农业区位条件
市场 交通 政策 技术 劳动力
区分
主导因素
概念说明 指影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没有这种因 素,就没有该种农业的分布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业发达地区
气候(光照、热 量和降水)
水源
农作物的种类、熟制、生 长期
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 展的决定性因素
地形
影响农业生产方式,农业 规模、机械化。
水热充足且配合较好 的地区
河流沿岸或有地下水、 冰雪融水等灌溉水源的 地区
地形平坦,种植业发达; 山区适宜发展林、牧业
土壤
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和产量
4、现代农业
❖ 原始农业:采用简单的生产工具(狩猎、捕鱼) ❖ 优点:消耗能源少 ❖ 缺点:生产水平、效率极低 ❖ 传统农业:犁耕,施有机化肥,人工劳动 ❖ 优点:产量较高 ❖ 缺点:商品率低,生产率低 ❖ 现代农业:工业革命带动农业机械化 ❖ 特点:科技含量高,劳动效率提高,商品率高
,能源、资源利用率高,环境友好(高科技、高效 高质、环境友好)
1水热条件较好 2平原为主 3土壤肥沃 4经济发达
1. 规模大; 2. 机械化高; 3. 商品率高; 4. 专业、集约化。
6 城郊农业区位及其生产特点 城郊农业是以城市为依托,适应城市市场需要,
在城市郊区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以生产鲜活农副 产品为主的商品型农业。 城郊农业区位:消费市场 城郊农业生产特点 1.品种多,生产周期短,商品率高;
社会经济 交通运输条件
劳动力…… 消费市场 引导农业生产类型,规模,布局。
自然因素-气候 热量:影响生长期、熟制、品种
一年一熟
热
一年一熟
量
条 件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自然因素-气候 光照、温差:影响作物品质
小麦:温带性 作物,耐寒耐 旱,适应性强。
东北春小麦
水稻:喜温喜湿,生长在 热量充足、雨量较多,田 地平整排灌方便的区域。
名称
分布
水田
东亚、南亚、东南亚。 我国东部季风区的秦-淮以南
旱作
牧场 游牧
中亚、南亚、非洲、拉美发展中国家。 我国东部季风区的秦-淮以北。
美国、澳、新、阿根廷 北非、西亚、中亚
我国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四大牧区
混合
西欧、中欧、北美、澳大利亚(西南部和东南部)
地中海型 地中海沿岸(南欧、西亚、北非)
自然因素-灌溉水源
【案例分析】美国乳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热量不足,水分充足(纬度较高) 地形破碎(五大湖周围) 土壤贫瘠
社会经济因素:靠近消费市场(人口稠密,城市聚集) 交通发达(密集的高速公路和铁路,快捷的航空运输) 科技发达(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程度高)
自然因素
总结:影响农业的自然区位因素
❖ 温室技术促进寒冷地区农业发展 ❖ 节水技术促进干旱地区农业发展 ❖ 冷藏技术使生鲜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大大扩展 ❖ 现代交通运输使农业生产的市场大大扩展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技术改造自然条件案例
改造热量— 温室大棚、地膜覆盖 改造光照— 灯光、果树下铺设
反光膜、水果套袋 改造水源— 坎儿井、喷灌滴灌 改造土壤— 红壤撒熟石灰、
热带地区
香蕉、菠萝等热带水果
5 水田农业、旱作农业、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地中 海型农业的分布、区位及主要生产特点
典型作物
区位
生产特点
水田 旱作
水稻
1水热充足 2平原丘陵为主 3劳动力丰富 4种植历史悠久
小麦、 玉米; 棉花;
1水资源不丰富 2劳动力较丰富
烟草;
甜菜等。
1.生产规模小 2.商品率低 3.机械、科技水平低 4.劳动密集型 5.单位面积产量高
第七篇 产业区位与分布 考点梳理(识记与理解)
一 农业 二 工业 三 第三产业
一 农业
1 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名称与分布 3 我国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名称与分布 4 我国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的分界线 5 水田农业、旱作农业、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
地中海型农业的区位及主要生产特点
自然因素-土壤
黑土土壤养分含量比 较丰富,适于各种农 作物生长
茶树属于酸性植物, 对土壤酸碱度比较 敏感,宜于茶树生长 的酸性土壤PH值 4.5-6.5为适宜。
剖面呈均一的紫色 红壤
四川盆地 紫色土
商品粮基地
www.themegallery.
茶树
稻谷
Company Logo
1.机械化低; 2.商品率低。
分布
区位条件
牧场畜 牧业
美国、 澳大利亚 、新西兰 、阿根廷
既有干旱半 、干旱地区 ,也有湿润 地区,各国 不同。
干旱地区
游牧畜 牧业
;我国内 蒙古、新 疆、青海 、西藏的
降水少,气 候干旱,水 资源少
部分地区
生产特点
农产品
①围栏放牧;
②经营规模大; 乳产品
③专业化程度高 ;肉产
2.形成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的营销体系;
3.在布局上呈环状结构。
城郊农业的环状布局结构 越是附加值高、不易储藏、运费高的农产品越接近城市; 越是附加值低、易储藏、运费低的农产品越趋向外围。
城市中心区(市 场)
蔬菜、奶牛、花卉
棉花、蔬菜、奶 牛
商品粮、棉
商品粮、棉、渔 业、奶牛
近郊——人多地少,以生产附加值高,不宜储藏的新鲜蔬菜花卉为主 远郊——以生产季节性强、耐储藏、便于运输的蔬菜、棉花、奶牛区主。 更远郊——商品粮、商品棉等。
;④商品化程度 品
高;
游牧; 自给自足;
骆驼、 牛、羊
典型作物
区位
生产特点
地中海 冬:小、大麦 冬雨夏干 型
夏:经济作物
1. 规模小; 2. 机械化程度低
热带种 植园农 业
高度发 达的商 品化混 合农业 作
热带经济作 物:橡胶、 咖啡、可可
热带水果: 香蕉、菠萝
小麦、玉米
乳肉制品
终年高温多雨 1.大种植园式农场; 2.商品化程度很高;
土壤肥沃地区
总结:影响农业的人文区位因素
社会经 济因素
影响内容
市 场 类型和规模
政
策 交通
运输
推行技术、增加或减少 面积、调整布局和结构
质量和效益使市场在 地域上大为扩展
举例
需求量增加或减少,规模大小, 需求品种变化影响类型和产量
提价或压价,使面积扩大或缩小
交通便利、鲜活农产品不易变质, 效益好
农业 使土地单位面积产量 技术 提高,生产成本降低
城郊农业布局注意点
❖ 单位产值: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是花卉>乳牛>塘鱼>果园 >蔬菜>粮棉;
❖ 地价: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城镇 周围只能布局单位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 、禽蛋业、蔬菜业等;
❖ 需水量:需水量大的花卉、蔬菜等应接近河流、湖泊等水 资源丰富的地方;
例1. 城郊农业主要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必须的农副产品,其 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特殊性。一般来说,最靠近城市中心 的农副产品基地是( ) A.粮食种植基地 B.家禽养殖基地 C.花卉种植基地 D.蔬菜种植基地
限制性因素
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某个条件不能满
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成为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2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名称与分布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一)含义
农业地域类型:在不同地域内形成的具有不同 部门结构和特点的农业生产类型。 (二)类型
水田农业 旱作农业 牧场畜牧业 游牧畜牧业 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 地中海型农业 热带种植园农业
优良品种的培育,温室技术,节水技 术、冷藏保鲜技术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自然因素相对稳定,充分利用有利因素,适当改造不利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越来越大。
❖ 科学技术的发展,减弱了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 ❖ 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拓展了市场。 ❖ 市场需求改变和影响到农产品的结构变化
热带种植 亚非拉热带地区。
园
我国海南、广东、云南
3 我国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名称与分布 4 我国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的分界线
农业地域类型
分布地区
典型作物
水田 旱作 游牧畜牧业 热带种植业
我国东部季风区的秦 淮以南
水稻
我国东部季风区的秦 淮以北。
玉米、小麦为主
内蒙古、青海、新疆、 西藏四大牧区
各地不同
海南、广东、云南等 橡胶、咖啡、可可、油棕;
6 城郊农业区位及其生产特点
农业含义、分类
狭义:种植业(主要指粮食生产) 广义: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副业。
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
渔业
副业
(1)、按生产对象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副业。 (2)、按投入多少分类: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 (3)、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4)、按历史发展分类: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华北冬小麦 南方水稻
自然因素-气候 降水影响作物品种、生产方式
自然因素-地形
牧区
(高原、山地)
粮食产区
(平原)
自然因素-地形
❖ 平原地区:理想的农耕区
▪ 地势平坦; ▪ 土壤肥沃; ▪ 适宜机械化耕作